2022年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强数据、技术、企业、空间载体等关键要素协同联动,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的重点任务。其中“数据新要素”部分,提及“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政府规划首次提及“NFT交易平台建设”,引发NFT市场买家、底层技术提供方、NFT平台多方高度关注。
回顾中国NFT市场发展重要节点,IDC看到市场已经从早期的以投机为目的的建设期逐步走向谨慎发展阶段。2021年,国际NFT市场被引爆,支持二级交易的商业模式以及动辄数十万美元的价值增长空间,驱动国内NFT平台大量落地,NFT买家迅速涌入市场,推动NFT市场迎来首次增长高峰。然而以炒作为主要目的的市场形态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也给NFT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主管单位为管理风险、头部企业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纷纷发声行动,市场被倒逼进入NFT“去金融化”、“谨慎流动”的发展阶段:比如《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推出、头部厂商推广“数字藏品”用词并仅开放转赠功能、公众平台集中规范二级交易相关内容、协会牵头发布自律公约防范交易风险等等。
在这一阶段国内NFT市场二级交易与流动被大幅限制,市场买家情绪开始回落;同时技术提供方战略模式也开始分化,以传统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厂商开始以文化藏品输出与企业营销服务为路线谋求发展,而不少新兴的NFT平台仍对二级交易市场开放保有期待。市场各方在密切跟踪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走向的同时,更是翘首以盼国内相关政策标准落地。而本次《规划》中对NFT的提及以及“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的描述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政府对于NFT市场态度” 、“是否为开放二级交易的信号”等诸多讨论与猜想。
此次《规划》的出台,IDC有如下观点供市场参与者参考:
《规划》能够提及NFT并将其纳入探索范畴,对于NFT市场本身的发展做出了肯定。但市场对NFT交易平台应保持谨慎观望态度,不过度联想二级市场开放。首先,《规划》内容仍需进一步细化,比如交易指的是一级平台还是二级市场交易、建设推进进程、能够进行交易平台建设的企业资质要求、NFT如何定价和交易机制等都尚未明确。市场以此判断是否支持二级市场交易或者NFT市场走势为时尚早,应持续关注后续更加细化的规划政策。其次,《规划》强调“着力发展区块链开源平台、NFT商业模式,加速探索虚拟数字资产、艺术品、知识产权、游戏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科技应用”。以此来看,《规划》对于NFT的发展定位在于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与当前市场上利用NFT进行文化数字化、文化创新的主流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并不代表国内NFT市场发展要另起炉灶。
全球NFT市场进入冷却期,企业应在政府支持的数字经济与元宇宙发展背景下持续深挖NFT价值并探索新型NFT应用。国内市场进入谨慎发展阶段,而国际NFT市场的发展周期也由牛转熊。市场冷却后,NFT市场仍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挖掘出真实的价值。这给市场提出了要求与压力,但也为本身就在进行NFT价值探索的企业进行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沉淀提供了发展机遇。
从本次《规划》“2025年底上海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大于60%”的发展目标,以及年初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IDC看到了中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决心,对于数字IP、元宇宙落地的支持态度,企业应该在政策引导与合规范畴内,持续探索NFT潜在应用价值,如:
- 以元宇宙、Web3为框架,进一步探索NFT聚合可能性、NFT展示多样性等,通过故事、娱乐、游戏功能等赋予NFT收藏、展示更多价值,从而进一步驱动NFT营销;
- 近期可租赁的NFT标准(ERC-4907)通过审核,标准核心在于剥离NFT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给虚拟世界映射现实租赁应用或其他新场景开发提供可能。
当前,NFT市场走过第一次爆发期,市场各方都盼望着新的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对技术提供方而言,越是这种相对低潮的发展阶段,企业越需要保持客观判断,时刻关注细化的规划标准,深耕技术与价值挖掘,保证合规可持续的经营,助力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