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09办公协同软件报告解读

2009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08-09中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研究表明,企业中协同软件的应用已强劲超越办公套件。大协同的概念呼之欲出,在各种信息化工具与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企业与机构将实现“管理大集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协同是组织提升的一项必行战略。

协同软件超越办公套件

2008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7.86亿元,同比增长10.2%,在办公协同软件市场中的比例进一步提升。

随着办公协同理念的逐步深入,用户日益认识到办公协同软件带来的高效率和成本节约,尤其是全国性的机构,分支机构众多、办公地点分散,管控难度加大,通过办公协同管理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实现组织用户的异地管理、集中管控的需求,规范了相关业务流程,大大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灵活性。

根据赛迪顾问对中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的多年研究监测,中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未来3年将保持较快的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办公协同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6.08亿元,其中协同软件将达24.39亿元,占据67.60%约2/3江山。或许,这也是微软等厂商在协同市场发力的一个重要缘由。

协同数字指挥价值成为新核心

随着用户对单点登录,集成应用需求的提升,平台化产品开始受到用户的青睐。用友致远等厂商探索了协同软件同用户原有ERP、CRM、HR、SCM等业务系统的集成,通过报表展现等方式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支持,另外一些协同软件厂商还将CRM、FM、HR等模块集成到协同产品中。在平台化的过程中,协同厂商也积极与上下游产业链主体深入合作,共同进行产品功能创新和市场用户拓展。

同时,办公协同的产业链环境也日益改善,一批ISV、SI、电话与设备制造商、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主体围绕在办公协同软件厂商的周围, 极大的丰富了办公协同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统一通信、即时沟通、视频会议等解决方案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不断把办公协同推向普及和深化。

在用户异地办公、集中管理的切实需求下,协同应用呈“单机-局域网-单点互联网接入-多点互联网接入”的轨迹不断变化,“大协同”概念应运而生。以IBM、微软为代表的一些协同软件厂商借助与SI、ISV、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电话与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将电子邮件、手机通讯、音频视频、Web会议系统等应用集成协同的解决方案,将协同软件的内涵不断向跨地区、跨组织与动态管理推进。

在协同应用不断深化、整合的背景之下,协同逐步演变为组织的数字指挥中心。政府、制造等行业率先应用,成为办公协同软件的主要收入来源。

国产软件竞争优势凸显

在激烈的竞争中,国产厂商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在应用方面更加贴近中国本土用户。在办公套件和平台市场,微软和IBM依然领先;而在应用市场,用友致远则连续4年位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且与第二名间隙拉大,显示出软件集团化、专业化发展的后劲。

趋势展望:服务将成为增值重点

根据赛迪顾问研究,市场呈现出如下趋势:

1.低端市场可能会迎来价格战。

协同软件领域,将基于不同规模用户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中小企业市场虽然潜在用户众多,但因其规模不大,资金预算紧张等因素,各厂商之间的价格战将会较为激烈。

2.高端市场将迎来服务战

在大型企业、政府、教育市场,厂商的价格将更多的由产品向服务转移,厂商服务成本将被打包在整体报价中,通过更多的定制、咨询、二次开发等服务和高性价比的价格赢得用户认可。

3.渠道危机有可能爆发,领跑厂商将强者恒强

协同软件厂商大多公司规模和整体经济实力较弱, 只有一些市场领先的协同厂商拥有较为完善的渠道。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较小的代理渠道商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在目前市场需求不断向二三级城市转移的大趋势下,渠道建设将日益成为厂商重点加强的方面。

4.销售体系将更加精细化

厂商直销渠道将向更加突出行业特性,如在政府、制造、能源、医疗等行业设立大客户团队,对行业大单进行跟踪。渠道合作伙伴的建设将包括ISV、大区总代、区域经销商、分销商、SI、IT咨询公司等类型,通过技术支持、服务支持、扩大利润空间、品牌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来提高渠道的盈利能力,并建立有效的渠道管理和评级体系,不断提升渠道的质量和忠诚度。

5.服务收入占比重将提升

在软件服务化的产业发展趋势下,服务收入的观念也日益为用户所接受, “重软件轻服务”的支付思维定式将得到转变。服务收入可以为厂商提供长期的收益保障,包括技术支持服务水平、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要求在内的专业服务团队的建设日益成为厂商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收入将在营收中占据更多的份额。

协同软件主力厂商将通过投入更多的力量,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进行更多创新,以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塑造良好口碑形象;并通过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改善产品及服务,改善品牌形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差异将为厂商带来具有竞争优势的增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