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09年六大趋势

从软件、硬件到数据中心、云计算,现在都可以看到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身影。那么该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各相关厂商的未来重心又在何处?即将到来的2009将呈现如下六大趋势:管理竞争、端到端、云计算、虚拟化2.0、客户机"操作系统"优化、Hypervisor薄化。

根据Gartner的预测,在2009年x86服务器上面安装的虚拟机数量将会超过400万台,而且虚拟桌面的数量也将会从2007年的不到500万台增加到2011年的6.8亿台。

随着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能够整合服务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会导致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更受青睐。那么,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在内虚拟化技术明年将会如何发展,包括微软、VMware、思杰、红帽、Novell、Intel和AMD等在内的虚拟化厂商如何看待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又将会在虚拟化的哪些方面重点投入呢?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的发展,被采访的各位专家都同意,现在的竞争已经不再是Hypervisor层的竞争,而是向其他的方向扩展。这些方面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虚拟化管理、数据中心整体资源虚拟化甚至云计算。

Intel公司解决方案部销售部经理梁岩表示,当前的服务器虚拟化应用,只是通过服务器虚拟化进行服务器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或者说通过服务器虚拟化进行测试与开发,从而加快服务部署的进度;未来的服务器虚拟化将致力于提高业务效率,不仅要在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也能够优化资源利用率,保持实时的资源需求与容量的平衡。

管理竞争

VMware公司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表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尤其在Hypervisor这一层的发展已经大致比较完备。每台物理服务器能够虚拟出来的虚拟机密度不会在将来增加太多,毕竟现在服务器虚拟化软件的损耗大概都在5%~10%,因此就算Hypervisor层面的软件如何改进,同样的物理服务器能够提供的虚拟机数量也不会有显著增加。

张振伦表示,下阶段服务器虚拟化的关键不在于密度的提升,而在于管理方面功能的提升,从2009年上半年发布的Virtual Center新版本里面,就会有很多的新功能,包括容量规划等方面特性。

红帽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董辛乙表示,在明年的工作中,红帽也会加强管理方面的工作,将会实现更好的虚拟机管理功能,同时会配合各个ISV,实现完整的虚拟化解决方案。

Novell公司高级系统工程师杨英宏表示,Novell公司在收购PlateSpin之后,所推出的PowerConvert产品已经有相当完备的管理和规划功能,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虚拟化之前的容量规划等工作,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在线的P2V(物理机到虚拟机)迁移、V2V(虚拟机到虚拟机)迁移、P2P(物理机到物理机)迁移甚至V2P(虚拟机到物理机)迁移。

微软公司市场战略部市场经理许?表示,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讲,如果部署虚拟化之后没有良好的管理,不如不去做虚拟化,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来管理虚拟机、物理机,对IT人员是复杂性将会成倍的上升。

许?介绍说,微软发布了一个管理软件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SCVMM)2008。它作为虚拟化管理中的一个套件,能够提供虚拟机的管理,它将会配合大家比较了解的SCM(System Center Manager),而且能够实现跨平台的虚拟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保持了管理习惯上面的一致性,提供了统一的界面,可以同时管理物理机和虚拟机。”许?表示。

端到端解决方案

如果大家有心的话,能够看到不管是微软、思杰还是VMware,都在强调自己是端到端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所强调的这种端到端,其实意义在于表明这些厂商不仅是服务器虚拟化厂商也是桌面虚拟化厂商,能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而这种端到端的能力,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思杰系统亚太有限公司大中国区市场总监陶欣表示,跟其他公司不同,思杰公司首先是从应用虚拟化入手进入虚拟化领域,在收购XenSource之后,思杰就具备了服务器虚拟化领域的技术实力。

VMware公司也一直在强调桌面虚拟化方面的能力,强调从服务器虚拟化向其他方向去延伸的技术水平。在收购移动虚拟化领域的厂商Trango虚拟处理器公司公司之后,VMware甚至将触角开始伸到了移动虚拟化领域。张振伦表示,他们正在整理2009年将会影响业界的十大关键虚拟化技术,其中之一就是移动虚拟化。

挑动云计算

虚拟化向上发展的目标之一必然是云计算,这在各大服务器虚拟化厂商的产品规划路线图中都能够看到。张振伦表示,VMware公司所推出的云计算理念已经得到了相当多客户的认同,不过他也认为目前在中国的用户尚处于虚拟化应用的初级阶段,应该还没有很多的用户会希望通过虚拟化迈向云计算。

微软则已经推出了其云计算操作系统Azure,不过目前仍然是测试版,没有进入正式发布的阶段。陶欣也介绍说,思杰公司在今年的10月份已经提出了自己的Cloud Center概念。跟VMware的VDC-OS一样,都是以服务器虚拟化为基础。不过陶欣承认,该产品还仅仅是比较早期的概念阶段,正式发布还有待时日。

对红帽公司来说,自然也不会放弃进入云计算的机会,董辛乙表示,红帽公司也将会推出类似的数据中心虚拟化产品,甚至云计算产品。SolidICE,就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发展。

尽管前面有多位专家表示服务器虚拟化的Hypervisor已经趋于完备,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服务器虚拟化没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尤其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讲,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方案,包括了硬件、操作系统、互操作性、安全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都有完善的空间。

虚拟化2.0成熟

已经有多个厂商提出了虚拟化2.0的概念,但是这里要讲的虚拟化2.0,主要指的是在硬件辅助虚拟化层面的内容。现在的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主要指的是Intel公司的Intel-VT和AMD公司的AMD-v这两种技术。

由于起步较晚的原因,现有的硬件辅助虚拟化侧重解决的是CPU层面对虚拟化软件的支持,比如说0级指令冲突等,但是相关的I/O设备并没有实现对虚拟化的支持。

梁岩表示,Intel一直在关注动态分配资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层面的问题。除了针对CPU的VT-x技术之外,还在研发针对芯片组的VT-d技术和针对网络设备的VT-c技术,这些都将会提升服务器虚拟化的效率和安全性。VT-x技术包括提升虚拟化的内存安全、虚拟化切换速度、二进制漂移能力等,而VT-d技术则能够提升虚拟化环境对IO设备的直接调用能力,VT-c技术能够用基于以太网的队列技术支持虚拟化的消息分拣等。

AMD公司的工程师也认为,内存安全非常重要。他表示,在AMD公司的AMD-v技术中,提供了一个被称之为DEV的功能,它能够提高多个虚拟机之间的隔离度,每个虚拟机对于内存的访问会被隔离开。“这样就使得多个虚拟机之间不会出现互相的安全问题,不会通过一个虚拟机去攻击另外一个虚拟机。”

根据该工程师的解释,如果一台物理机上面安装多个虚拟机,每台虚拟机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在默认状况下,虚拟机并不知道有另外一台虚拟机存在。在目前的状况下,Hypervisor这一层能够实现虚拟机之间的隔离,但是无法完成他们各自内存之间的隔离。

“理论上Hypervisor可以对每个内存做标注管理,但是如果这样做会使得性能下降很严重。由硬件技术来实现这种内存管理的话,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该工程师表示。

准虚拟化”大行其道

我们知道,从实现方式上来讲,服务器虚拟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全虚拟化,一种是所谓准虚拟化。全虚拟化方式是不需要修改客户机操作系统,而准虚拟化方式需要修改客户机的操作系统,因而只适合能够修改操作系统内核的Linux作为其客户机。前者以VMware的ESX Server为代表,后者以Xen为代表。

但是随着Intel和AMD在芯片层发布了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从而使得准虚拟化方式也无需再修改客户机操作系统。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到芯片中内置的多项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还是需要对操作系统进行相关的优化。

在这方面,无论是微软、红帽还是Novell,都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和联合测试工作,使得运行于虚拟机之上的客户操作系统能够更安全和高效。

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08就是这样一种针对硬件辅助虚拟化进行了优化的操作系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在所有的虚拟化都已经成为了“准虚拟化”方式。

AMD的工程师表示,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准虚拟化’的方式会流行。以前的操作系统老版本厂商都不愿意做修改,但是新版本逐渐增加了这些支持。

Hypervisor薄化

在2008年的时候,VMware公司正式推出了ESXi,它所谓的第二代Hypervisor,只有32MB大小,比起此前的ESX Server的2GB容量来,大大缩减。

石峰表示,从软件代码的意义上来说,越少的代码数意味着更少的攻击点,也就越能够保障虚拟化层的安全。“相对于开源的虚拟化产品来说,我们的ESXi并不是开源的产品,因而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相对更为安全,毕竟代码没有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石峰表示。

而另外一种目前正被看好的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ernel Based Virtual Machine),据说代码更为短小,因此才能够被Linux内核审核小组放入Linux内核之中。

董辛乙表示,红帽公司在收购KVM产品的母公司之后,将在明年一月份推出带有KVM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的企业级Linux,将会把服务器虚拟化的重心转向KVM。

此外,根据杨英宏的介绍,Novell计划在2009年推出的SuSE 11中,也将会采用内置了KVM的Linux内核。

那么,越来越薄的Hypervisor是不是会最终被内置到芯片级呢?对此,梁岩表示,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Intel作为CPU的生产厂商,所需要做的就是将硬件资源更快地递给软件厂商,至于软件层面的操作、资源调度以及上层软件的管理功能,就需要软件厂商做更多的工作。“市场需要众多厂商的努力,才能够一起做好。”梁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