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中小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的更稳更远?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解决之道,从而破解管理难题。中小企业又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方式?管理模式变革的潮流又是什么?
化繁为简,化重为轻,搭建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塑造轻型管理,以"短距离"沟通,轻型商业模式为载体,实现企业目标管理的信息化高效运营,成为一轮经济周期中抢占市场高位的重要环节。经济复苏渐行条件下,中小企业该如何做投资方向和策略选择?目标管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何在?破解企业信息化管理难因该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在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表示:希望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加大对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将中小企业的"精、特、专、新"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在特殊环境下抗风险的能力。
中小企业的管理难题,究其根源就在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解决办法总是照搬大企业的模式,而忽视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总是水土不服。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管理难题,如何快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今目标软件共同举办的,"2009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论坛"首次针对中小企业提出了目标管理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需要轻模式
小企业没有实力建工厂,没有资金建渠道,怎么办?在此次论坛上一种"轻模式"的概念被提出。
何谓轻模式?以美特斯邦威为例说明。美特斯邦威在创业初期,因缺乏资金实力,在生产经营方式上采用的就是"轻模式"。美特斯邦威采取委托加工的办法,先后与广东、江苏等地的80多家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的大型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定牌生产。这80多家企业具有年生产1000多万件(套) 的生产能力。而如果美特斯邦威自已投资建厂则需要2-3亿元的成本。
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销售额超过40亿的知名品牌,"轻模式"让它用最少的组织资源,获得了最大的组织回报。以最少的有形资产投入,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回报。这就是轻模式。
人们现在对"无工厂模式"的认同感正在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在对于"中小企业投资方向与策略选择"的研究中也提到,企业向"轻制造"的转变,可将产品设计、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少数核心环节集中管理,将生产制造外包出去。这种专业协作分工,正是一种融合生产能力、融生产资料以及融生产方式的极好体现。这与"轻模式"概念概念可谓不谋而合。
中小企业的管理弊端
虽然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向好,但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国内专为中小企业提供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软件的今目标软件创始人文荣认为,重市场销售,轻内部管理的思想是中小企业步入困境的罪魁祸首。企业在创办初期可以靠市场销售取胜,而发展期则必须依靠企业的组织生存能力。忽略管理,企业必然是好一阵、坏一阵,市场情况好则顺风顺水,市场情况坏则苟延残喘甚至被淘汰出局。缺乏抗风险能力,更何谈发展后劲,而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深层原因。
文荣指出了中小企业常见的管理弊端就在于粗放、随意和人情化,企业的组织权威被人情化解,形成靠人情管理的模式,团队缺乏协同作战精神,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首先,中小企业主在管理方面大多都是业务选手,根本未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教育或者培训,也很少有知名企业高管的经历,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这也决定了他们总是以人生经验来指导管理,用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模式,替代管理中人与人的交往模式,这种"人情化管理"是根深蒂固的,既然是人情,管理的主动权就被掌握在了被管理者手中,企业要想进行变革和制度创新就是难上加难。
而同时中小企业所有者往往将企业视为自己的"王国",在选人、用人上强调对老板个人的忠诚,而不是对企业的忠诚。因此对个人的服从凌驾于对企业的责任之上。所有的这些先天性的因素决定了企业主在创业成功后还必须完成一次自我人格的转变,从所有者转型成为管理者。
文荣进一步分析了中小企业老板的深层次的局限性,首先就是对于规则的忽视,崇尚随机应变,如此,企业越发展,隐形成本就越高。另外就是对于团队建设的忽视,一心经营业务,而对管理中人的因素考虑不足。因此在中小企业中以罚代管,不遵守规定,工作随意、无计划等现象比比皆是。而对于普通的员工来说,除了教育和职业素养偏低外,最严重的就是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