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案是可行的”——这是张迪在三星STEM GIRLS项目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指导老师的肯定如一颗定心丸,让她对于自己的科研潜力有了自信,也更坚定了未来科研的职业规划。
张迪是北京市第八中学的高一学生。她刚参加了由三星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的STEM GIRLS三星探知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第五期项目(以下简称三星STEM GIRLS项目)。
事实上,这已是她第三次参加三星STEM GIRLS项目了,从第一次参加项目的懵懂,到如今得到老师对方案可行性的肯定,科研已经成为她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选择。这一路走来,她的成长也充分映射出中国三星创办STEM GIRLS项目的目的及意义:关注中国女性科技人才培养,激发女生们科学兴趣,通过STEM学习及实践,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培育出更多自强、自信、自立及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女性科技后备人才。
启程·科研之光从哪里点亮?
第一次参加三星STEM GIRLS项目时,张迪刚刚小升初,完全没有接触过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科研”对她来说是陌生而遥远的。然而三星STEM GIRLS项目的公益性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深深吸引了张迪。谈及参加的理由,张迪说:“三星邀请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内的众多优秀教育资源,让我们第一次与中科院教授及各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相比其他同类型的公益活动,三星STEM GIRLS项目的教育资源质量非常高”。
“老师与我们沟通时很有耐心,愿意将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也正是这样毫无负担、高质量的培养环境及丰富的STEM课程,彻底帮张迪打开了科研世界的大门,让她感知到科研并不遥远。
其实,张迪所说的也正是三星引入STEM教育的特色所在。 “STEM教育”是指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偏理工的多学科交融领域的教育,三星希望利用STEM教育培养女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领导团队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等技能。
对于科研道路的启蒙,张迪提到了榜样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优秀的同龄人,另一方面则是科研领域的学术大咖。在三星STEM GIRLS项目中,张迪结识了众多优秀的同龄人。她表示,与同伴一起学习、讨论研究课题的过程让她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有些人对于物理学科了解颇深,有些人在数学学科上天赋异禀,有些人则着迷于工业设计……她似乎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科研的职业之路在她心中埋下种子。
征途·坚定科研之路的信心从何而来?
科研之光的点亮,使张迪更加主动的深入科学知识,看科学纪录片、关注《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上的最新技术发展……但这些往往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升入高中的她,也开始思考未来的专业道路:科研实践工作我真的能做吗?科研工作对现实生活真的有用吗?
今年第五期三星STEM GIRLS项目中,张迪在“厕所可以是美的”和“家庭与社区农场”两个命题中选择了后者。
“每次给家里养的植物浇水时,家养的小鸡总会在旁边围观。那么,动植物共生作为自然界的规律是否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家庭农场走到现实生活中来,为生活创造便捷,也让科研更有实际意义?” 张迪想。
张迪和同学们开始进行社会调研。鱼菜共生是当前市场上最广泛应用的家庭式农场装置。但在实际调查中,她们发现市面上现有的鱼菜共生装置并不能满足精准智能换水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鱼菜共生装置更科学,她和组员们决定将课题定为《阳台鱼菜共生智慧种植装置》。
但是,这个课题真的能应用在生活中吗?几个中学生研究出来的装置真的可行吗?项目开始之前,张迪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随着方案规划的逐步清晰,指导老师在课程上、私下交流中不断强调方案的可行性,帮助他们更加接近科研的真实状态。
张迪提到:“工业设计课的董楠老师告诉我们,设计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追求想法够新颖够大胆,而要对想法负责任,去想怎样让想法从纸上挪到现实生活中,要考虑到成本、可行性、设计材料、安装方法等各个方面,让它成为一个非常成熟、可以落地的方案,这才是科研的最终目的” 。
最终,经过一遍遍修改,《阳台鱼菜共生智慧种植装置》的方案在答辩汇报上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的一句“这是可行的”,让张迪心中的忐忑瞬间得到开解,也更坚定了她走向科研之路的信心。
最后,张迪分享了自己对科研职业的憧憬和现实考量。她认为女性在科研领域具有男性不具备的自身优势,女性在做科研时的研究视角更独到、问题感知能力更强,在做设计时考量的更加全面周到。女性既是国家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也是科技兴国、人才强国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张迪相信,在三星STEM GIRLS项目的助力下,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科研女孩”,让女性科技力量在中国科研工作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为科技强国贡献“半边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