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党委信息化工作小组办公室指导,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江苏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联合龙芯共同举办的 2022 年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高峰论坛在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论坛聚焦基于自主架构的基础软件、信息安全、应用软件和云服务等生态产业新动态、新成果和新经验,推动国产化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明智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通明智云)受邀参加,并正式发布了基于龙芯 3C5000 的应用交付网关产品。
通明智云 COO& 联合创始人吴静涛表示,“通明智云发布基于龙芯 3C5000 的应用交付网关产品,标志着通明智云与龙芯中科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生态合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全新的自主研发应用交付网关将为推动国产化转型升级,促进行业的业务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明智云基于龙芯3C5000的应用交付网关产品型号TML-ADC-5000-LX2,标配 8 个千兆电和 4 个万兆光端口,单台可支持 20Gbps 吞吐流量。该产品不仅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硬件,且软件也完全由通明智云创新自主研发,包含智能流量管理引擎、应用加速引擎和应用安全防护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功能丰富、高度稳定和性能强大的应用交付解决方案,轻松构建新型应用交付基础架构,全面掌握网络与应用,弹性调度系统计算资源、消除业务中断、提高应用性能、保障应用安全,确保数据中心稳固、高效、安全和可控。
在同期举行的金融科技创新论坛上,通明智云发表了题为《金融应用的可持续性,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的主题演讲,吴静涛表示,“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顺应市场的走向,伴随政策、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引领,原有技术被不断的颠覆和重构。数智化时代, 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而应用可持续性的由来就是分布式架构 design for fail 的理念。特指在任何极端情况下,客户的应用都可以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安全隐患、迭代过程、灾害等状况下,都可以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设计理念。
根据 Gartner 发布的《2023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数据,就目前的环境和变化,52% 的公司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首位。吴静涛表示,“目前在市场上有两个主要架构,一个是双活多活架构, 在云、数据中心、设备、门户、应用等各环节实现分布式部署;另一个是互联网云原生的架构,利用弹性和 API 服务实现分布式。在中国企业最关注实现业务可持续性的背景下,如果有厂商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实现兼容和协同,将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双轨制超高可用架构
为了实现技术突破, 通明智云创新地提出了以提升可持续性、可观测性和 AIOps 自动化能力为核心的发展构想,打造了帮助企业在云原生、自主可控环境下构建双轨制超高可用架构 DTMAA(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le Architecture) ,它具有高可用调度、安全服务编排、信创高可用、现代应用高可用、大数据五大引擎,可以做到统筹规划、故障隔离、稳步推进、一键迁移等功能,帮助客户平滑过渡,同时实现多云、多活架构与服务的可持续性,助力企业快速过渡到云原生技术架构与生态体系当中,提升 DC 利用率;强化部门间协同,通过打造无侵入式数据采集能力,帮助企业构建可观测性平台,在大幅降低故障率的基础上,有效提升 AIOps 自动化能力。
数智化时代,应用交付网关作为互联网和云计算传输的咽喉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从传统架构平滑过渡到云原生架构,实现兼容和协同,可持续性服务是一个关键。通明智云希望通过革新性的技术,打通云管边端(云是指云计算,管则是指有线、无线通讯方式,边是指边缘计算,端是指智能传感、智能终端和智能设备),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卓越数字化体验的应用发布平台,打造可持续性业务服务, 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游刃有余!“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的使命!”吴静涛如是说。
信息技术创新是国家信息安全的屏障,在重塑中国 IT 产业过程中是中流砥柱,是智能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底层保障。信创产业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产业,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助力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前沿数字技术突破,通明智云的应用交付网关产品,已经实现了对龙芯、海光、兆芯、飞腾、鲲鹏五大国产硬件平台的适配,以及对统信UOS、麒麟、Loongnix 等操作系统的适配,是完全的中国芯、中国造。公司研发团队曾以专家身份参与信创标准的制定,保证产品能够 100% 满足信创标准,为国内企业提供安全自主可控的应用交付解决方案。拥有比肩世界一流产品的水准,具有全国产、高性能、安全可控、高效能设计、扩展性设计等五大优势。
通明智云应用交付产品目前已得到金融、政务、医疗、能源等众多行业客户的认可,并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服务能力,为企业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