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云成为实现数字政府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近年来,国务院积极推动数字政府的落地与实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七章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同时强调要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要求“十四五”期间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集约建设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

如今,政务上云已成为各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通过基于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互通。政务云已成为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政务云即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是在传统的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优化并发展而来的,弥补了过去电子政务中的一些缺陷。它利用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对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为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服务、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全面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系统的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

政府信息化从电子政务走向数字政务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经历了包括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务这几个阶段。早期的政务云通常是指借助 IaaS实现政府内部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与共享,而随着电子政务云建设的深入,更加追求 IaaS 和 PaaS 方面的深度融合,借助云计算技术推动政府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推进政务应用创新和政务业务变革。

2002年《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的出台,标志着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启动,2022年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标志着政务走向智能化、主动化的服务方向。

电子政务十年发展初见成效,但仍存弊端

随着我国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投入和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传统电子政务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政府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建设成本高昂。各级政府主要采用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无论从硬件、软件、人员来看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

其次,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协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数据难以共通共融。

最后缺乏统一标准与规划。推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造成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需要贴近业务,政务云发挥更大价值

为解决传统电子政务的以上种种弊端,政务云在节省经费、提高效率、信息互通、保障系统安全、政府智慧化转型等方面在建设理念、产品技术上各个突破,全面推动政府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节省经费。面对自建电子政务系统资源利用率低,高峰时期弹性不足的问题,云服务的可扩展和可伸缩特性能有效应对突发流量,降低基础设施采购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此外,由云服务商统一提供的运维服务,解决了政府部门运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在信息系统维护和升级环节节省了大量费用。

第二、提高效率。政务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政府实施新的电子政务工程时,不必购买额外的软硬件,而是利用已有云基础设施,快速部署系统,以提高电子政务应用部署速度。开发者在一个平台上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部署效率。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政务云系统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优化人力和信息资源,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并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优化政务服务的流程,在确保政务数据资源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了管理和运行效率。

第三、信息互通。电子政务普遍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等问题,尽管信息难以共享的根源在于电子政务机制问题,但云计算能从技术上降低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难度。通过电子政务云平台,多个政府部门可以共用相应的基础架构,打通分散资源增加业务协同的可能性,政务系统之间的软硬件共享和审批协同,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第四、健全系统安全。政务云平台相对于以往的电子政务更加安全,基于多层级安全保障体系和专业服务团队,政务云安全防御能力更强,容灾备份机制提供数据存储的高可靠性,基于该平台上开发和部署的政务系统应用更具安全性。

第五、实现政府智慧转型。采用政务云平台后,政府整体构架变得更为敏捷,高度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提升了政府部门间信息流转效率,改变政府服务模式,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更为顺畅,数智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此外,政务云平台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有了政务云的坚实地基,才能更好地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实现城市经济运行、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提供精准数字保障。

三横两纵 构建安全政务云架构

数字政务建设以利企便民为向导,以“统一架构、业务协同”为原则,以数据治理为驱动,以增强基础设施能力为支撑,打造管理、业务、数据、技术“四位一体”的数字政务系统架构,对内增强办公管理协同能力,对外以高效便捷服务民生,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典型的政务云架构为“三横两纵”,自下而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平台支持层和业务应用层,并有安全体系和运维体系提供统一的信息化支撑。基础设施层包括,计算、网络和存储等基础设施,平台支撑层提供标准的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建立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共享能力,业务应用层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政府和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而无需安装的独立软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政务云多基于“三横两纵”进行拓展优化,遵循物理分散、逻辑的统一原则,在最大化IT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对外呈现统一的政务云平台。

政务云成为实现数字政府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以某省政务云建设为例,围绕省政务云建设目标,以整体协同、集约高效为导向,以业务应用、资源共享为牵引,以提升算力服务能力、安全运营水平为主线,构建管理、技术、保障体系相融合的总体架构。规划设计采用“分布式云架构、‘一核多边’布局、购买服务的商业模式,建成全省统筹、逻辑集中、云网融合、云边协同、自主安全、异构统管的省政务云。

在部署模式上,政务云支持公有云、专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部署方式。每种部署方式都各具特点。在行业发展初期,政务云多采用私有云的部署模式,但随着政务系统规模扩大及“互联网+”的快速推进,私有云在管理复杂性、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的方面的劣势暴露,政府机构越来越多的采用专有云模式,尤其在面向公众服务的系统中,通过提高架构的灵活性最大化云计算的价值,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混合云允许政府机构同时兼顾多种云服务的优势,如在私有云上存储关键数据,而在公有云上运行应用程序,但统一化的管理意味着必须在不同云平台间进行整合、兼容,管理复杂性高。政府机构应当平衡安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成本效率等各方面因素,选择与业务需求相匹配的部署模式,经验上看综合考虑专有云、混合云优势更突出。

政务云已是大势所趋  推动数智融合持续创新

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满足百姓体验和获得感,政务上云已初现成效。从社会需求看,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诞生了大量的市民类应用,政务云的建设需要全面支撑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民生等应用的敏捷开发、高效协同、及业务创新等诉求。

从技术趋势看,政务云的发展已进入以应用为核心的云上创新阶段,从“有云用”走向“云有用、云易用、云好用”。应用的高效协同和敏捷开发对政务云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云原生技术迅速发展成熟,支持政务云建设走向“云原生化”的特色新阶段。

从建设模式看,政务云建设将向“集成+运营”的新模式演进。由分散建设向集约化建设转变,购买服务成为主流方式,统一门户和类公有云在线服务模式大幅提升用户的便利性和体验感。同时出于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云的可用性、保障数据安全等因素的考量,多云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

由“上云”到“云上”,数据融合与应用创新协同并进。当前政务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完成,政府机构对于政务云的关注点开始由“上云”向“云上”转移。政务云市场的主要发展基调将是让地市政府走出“为了上云而上云”的误区,转为强化以政务云推动政府智能转变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数字中国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政府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运营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务云以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为根本目标,通过重塑政府管理、业务和技术架构打造数字政府将是政务云长期发展愿望。与此同时,数字政府作为数字经济的头号抓手,能够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数字融合,并通过推动数据开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数字经济的赋能。打破烟囱式弊病,进一步的数据开放和安全合规、自主可控将是政务云建设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