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保护方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激情碰撞

随着4月6号新医改方案出台,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4万亿投入中的8500亿去向逐渐清晰,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每年将有2800亿用于支持卫生主管部门搭建理想中的"四梁八柱"。而"四梁八柱"中关键、也是唯一的技术支柱–信息化的"柱"注定将在卫生信息化领域推进一场深刻的医疗卫生行业革命。

与高校、电信等信息化成熟行业相比,卫生行业信息化推进因诸多历史和社会原因发展相对迟缓,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各级卫生机构驾驭信息化的能力,必将成为影响医疗改革成效的关键环节。然而,挑战的背后常常潜伏着无限的商机,目前,从数字化医院建设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众多IT巨头纷纷高调进入卫生行业,卫生行业信息化躁动着激情、夹杂着兴奋。全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病历的建立、疾控数字化体系的建立,在为主管部门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宏观决策依据同时,更成为各地兴起的区域卫生信息联网热的最大驱动力。

说到卫生信息化建设,我们不能忽视,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先头部队–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近年来,以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协作平台为表现形式的区域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各地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并日渐凸显其实践的价值,为新医改的落实吹响了漂亮的冲锋号。在北京的东城区、西城区;在上海的长宁区、闵行区、闸北区;在广东的江门、佛山、珠海;在南京的江宁区、在重庆的南岸区,在沿海的厦门和大连,加之科技部在2007年启动的包括解放军总医院在内的4家区域医疗信息协同试点科研项目,以"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区域医疗信息协同"为特征的区域卫生信息化,与新医改的重大政策趋向形成鲜活的互动。

4月29日,一场专门研讨区域信息化整合的"2009年区域卫生信息整合高峰论坛"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共卫生中心拉开帷幕。论坛就区域信息整合模式、业务创新和价值评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卫生信息化主管、专家参加了论坛,知名国产IT厂商如:万达信息、爱数软件等亦纷纷结合各自的产品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出谋献策。IT厂商的介入对预期全面推进的"大医联工程"和"大卫生工程"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都是积极而充满前瞻性的,这种积极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研发资源重复使用的同时也提供了IT精英们参与公共社会建设事业的诸多机会,增强了其创建和拓展自有品牌的信息化产品和平台、方案的信心。这样的良性互动和碰撞只会让我们对未来的民族信息化产业充满无限美好的期待。

在此次研讨会上,我们有幸切身体会了区域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市长宁区的信息化建设成果,长宁区卫生局自2002年信息化起步,迄今已经坚持7个多年头,目前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辖区内191家卫生机构,建立了近5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在国内率先基本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协同。在品尝这个尝试性实验的丰硕成果的同时,长宁区的卫生信息化领导又开始思索接下来面临的一些非常现实而急迫的核心问题:大量的数据收集上来后,如何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等各类统计信息的价值,创新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真正最终便民惠民? 如何在尽享高度信息化带来的全民健康资源共享时,让整个卫生信息化架构做到坚不可摧,坦然应对不可预知的各类自然和人为的灾难?

此次来自万达信息、爱数软件等多家IT厂商就专家和领导关心的上述问题给出了改善性和预防性措施及方案。万达信息推出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简化管理、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方面在传统的协作平台基础上有了更大迈进;来自爱数软件的专家,就大家关心的信息整合后的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推出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前瞻性的AnyVault远程数据灾备平台解决方案。

"信息化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关键是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带给卫生管理的转变,真正便民惠民,这样去做信息化,会发现越做越有空间。"这里权且让我们引用会上一位领导的话作总结。信息化从来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每年2800亿相信也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的梦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层领导和信息化建设的中流砥柱IT厂商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找好各自的定位,这样碰撞出的火花才不会是仅止于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