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拿到了英睿达的PCIe 5.0的SSD——Crucial T700(工程样品),手捧市面上少有的M.2的PCIe 5.0 SSD,看着这令人疯狂的性能,内心还是有点激动的。
激动之余,却越想越惆怅。冷静下来,不禁要问,到底拿什么才配得上这样的SSD呢?
先睹为快
T700的命名这是英睿达第一次用,暂不清楚T的含义是什么。原来只有P系列,比如,P3、P5、P5 Plus之类的,以T开头的消费级SSD,这是头一个,性能也吊打原来的P5 Plus。
Crucial T700读写速度最高分别为12400MB/s和11800MB/s,与PCIe 4.0的高性能SSD相比,性能几乎又翻倍了。
2023年,第一块曝光的PCIe 5.0 M.2固态盘其实是技嘉的Aorus Gen5 10000。然而,它的最高读速度为10000MB/s,论性能,还是Crucial T700更胜一筹。
面对这种性能怪兽,我首先担心的是它的散热问题。
英睿达的官网展示了竖立起来的散热马甲,可以配合机箱进风口风扇更好地散热。散热马甲的高度20.5毫米,略高。
不过,马甲不是标配的,毕竟支持M.2 Gen5的主板一般也都带了散热器。散热区别只有用过了才知道,测试体验也会看一下温度表现。
T700的散热马甲采用定制设计,精选铝和镀镍铜材质。因为没有风扇所以没有噪音,因为没有液冷系统所以也不怕漏液风险。
官方宣称,尽管如此,也能提供较强劲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触发过制热保护。
这次拿到的是2TB版本,正反面各2片颗粒,所以,散热马甲是全身包裹型的。马甲上没有自带风扇,不知道实际散热表现如何。
目前拿到的是工程样品,有些功能还没有开启,比如TCG OPAL。此外,随机写入性能和功耗控制也都有待进一步优化。所以,这里的测试并不代表正式产品的表现。
官网信息显示,Crucial T700将会有1TB、2TB和4TB三个版本。
目前英睿达官网上介绍的信息比较少,一份文档中提到了T700各版本的预期性能参数,直接贴在这里,一会儿可以跟实测的数据简单对比一下。
耐久性方面,2TB版本的T700支持1200 TBW的写入量,五年质保下,DWPD能达到0.3。
兼容性方面,Crucial T700与最新的英特尔13代酷睿和AMD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兼容。此外,也会向下兼容PCIe 4.0和PCIe 3.0。
Crucial T700支持微软的DirectStorage,有助于提高游戏的加载速度。另外,在安全方面,它是可以支持TCG Opal 2.01硬件加密的。
NAND颗粒采用的是美光232层TLC NAND,不仅带来了更高的存储密度,而且还有更高的性能表现。其中,写带宽直接翻倍,读带宽提高了75%,传输速率达到2.4GB/s。
控制器采用的是群联的PS5026-E26,采用12nm工艺。跟市面上好几款PCIe 5.0 M.2 SSD用的都是同款,除了E26,市场上常见PCIe 5.0控制器还有慧荣的SM2508。
与E26经常一起搭配使用的就是美光的NAND颗粒,该控制器具有8通道,配合2400MT/s的颗粒,理论上最大连续读速度为14000MBps,连续写入速度可达11800MBps。
实测?拿什么平台来测
拿到这个级别性能的硬盘,我确实很惆怅。主要是我手里没有支持PCIe 5.0的M.2主板和CPU。坦白说,不只是我,大部分人手里也都没有,借也不好借。
去电商网站上转了一圈,发现现在支持PCIe 5.0的主板都比较高端,同时还能支持Gen 5.0 M.2的就属于高端里的高端,看来,英特尔平台将Gen5的PCIe通道优先留给了显卡插槽。
现阶段,能提供Gen 5.0 M.2插槽的英特尔主板价格非常不友好,大概不到三千块钱的样子(2千元以内的Z790只有华擎)。不过,再看AMD情况就不一样了。
英特尔13代酷睿最高16个PCIe Gen 5.0通道,另外还有4条4.0通道
AMD 7000系锐龙优先把Gen5的通道给到了M.2插槽,在部分B650主板上就能看到,更高一级的X670E主板上,就有很多显卡插槽和M.2插槽同时支持Gen5的主板了。
AMD Ryzen 7000系提供了一共28条,有24条可用的Gen 5.0通道
根据额外查看的资料,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AMD平台在IO方面的扩展性要强于英特尔13代酷睿,更关键的是,它对Gen5 SSD更友好。
而优先只把Gen5给到显卡的英特尔平台比较尴尬,毕竟,目前市面上还没有支持Gen5的消费级显卡,包括英特尔自己的A770也不支持。
经过一番纠结之后,我自行购买了华硕X670e Plus Wifi主板+Ryzen 5 7600的板U组合,总价3400,主板的扩展性较强,CPU作为7000系里的入门款拿来做测试也基本够用了。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目前全球上最强的M.2消费级SSD吧!
初体验: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快PCIe 5.0 M.2 SSD
CPU:AMD Ryzen 5 7600
散热器:Ryzen 5 7600原装的铝片散热器
内存:英睿达16GB 5600 x 2
显卡:技嘉魔鹰 RTX 3070
主板:华硕X670e Plus Wifi(支持PCIe x16 Gen5和M.2 x4 Gen5)
电源:振华 850W 金牌全模
简单介绍下配置环境,主板支持4块M.2的盘,其中只有一块是支持Gen 5的,占了4个Gen5通道,另外16条Gen5通道会给显卡来用,其他3个M.2只支持Gen 4。
T 700所用的Gen 5通道有单独的散热片,所以,配合风道环境,所以它的散热条件是最好的。
1,CrystalDiskMark 7.0.0 x64
如上图所示,测试的是峰值性能,顺序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最高12433MB/s和11878MB/s,与官方标称的数据一致。
除了测试峰值性能,我还用默认测试配置跑了一遍,结果如上图所示。
闲置时候的温度能有30多度。跑分的时候,用CrystalDiskInfo监控了一下温度表现,在顺序读的时候,温度最高达到62度,顺序写入的最高温度看到过65度,其他测试温度在50度以上。
整体温度表现比我想象中要更好一些。
2,AS SSD Benchmark 2.0.7
如上图所示,AS SSD的跑分明显要低不少,读写分别只有9088MB/和9714MB/s。
这里的测试明显是没有发挥出真实实力,肉眼看Windows的性能监控,也看得出来T 700的压力很小。
将测试文件设置成10GB之后又跑了一遍,总体表现略有提升,但跟之前差别不大。
从温度来看,两次测试过程中的温度都在50度上下,硬盘有点划水的意思。即便如此,但这里的性能数据也绝对是PCIe 4.0达不到的水平。
3,ATTO Diskbenchamrk v3.05
这里测出的数据其实也能达到官方宣称的性能,读写分别为12400MB/s和11800MB/s,大约从2MB数据块大小就能达到这一水平。
另外,写性能在128KB数据块大小的时候,就能达到接近最高性能的水平。其它IOPS数据也可以根据上图自行估算和换算。
从2MB开始就达到了最高性能,从2MB到64MB的测试时间持续了有几分钟,如此高的性能表现之下,温度表现也不错,最高温度也是63度,整体温度表现比想象中好了很多。
结束语
第一次拿到Gen 5的M.2 SSD还是有点激动的。搭建全新测试环境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新处理器平台的区别。
最后,实际看到性能表现,整体性能确实非常强悍,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温度控制方面的表现也让我意识到,看来Gen 5的M.2 SSD散热器,其实也可以不带风扇。
不过,目前的T700还只是工程测试版,预计5月底或者6月份会有正式产品发布,关注高性能M.2的发烧友可以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