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来自元宇宙领域的众多专家共探产业技术如何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常征:哥白尼的日新说,我觉得我创建的火药说跟哥白尼的日新说有同等的重要性,我相信就像孟德尔说的,他的世界一定会到来,他30年之后才被后人重新发现孟德尔的意义。第二,让我们国家重新真正认识科学革命,科学究竟怎么发展起来的,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那我们就只能追着欧美屁股跑。火药说为我们还原科学革命的真实过程,我个人觉得我用10年时间提供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主持人:常征老师花10年时间写了两本书,第一本是《机器文明数学本质》,很厚,后来他又写了《火药改变世界》,这本书可以解答约瑟之谜,当然还有怎么做原始创新的输出,就关注9月10日的回放。
余飞:我是朱雀科技项目经理人。去年8月份回国入职,之前一直在南丹麦大学担任副教授。17年对国内的情况,可能是经验相比而言最少,科委入职主要是了解企业的情况,跟企业调研。
赵天奇:我做的产品,我们打造了下一代虚拟制作元宇宙数字人生产平台,它是一个生产内容的工具。技术优势从2017年开始研究元宇宙数字人技术,可以用一个普通摄像头驱动人的表情、动作、手势,达到影视级水平,这个我们是领先的。现在快速扫描一个人立刻驱动起来。我们干什么事?我们要解决某一种职业先进元宇宙的问题,演员职业、导演职业,元宇宙最终也许每一个人都在里面,我们先让拍摄的人,做节目的人可以做元宇宙,你人和虚拟对象产生互动的节目,这个称之为元宇宙节目。
主持人:我前一阵子参观了中关村直播国际港,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一个新兴的完全不同的业态,这个业态符合前面讲的共创共治共享。我们看到自媒体出来,每一个都是报社,未来每一个人,当然你愿意,有能力的前提下,工具很低,门槛很低,你都可以成为一个主播,我相信赵老师的技术是可以帮助到他们的。
彭韡铭:我是做一个比较冷的领域,我专门做科学史的收藏。就是科学家的古籍、善本、手稿,我们这个领域在中国比较少,世界顶级玩家比尔盖茨花3000多万美金买牛顿、达芬奇的手稿。我在国内坚持做这件事情,也是坚持了20年,筹备自己的博物馆。
第二件事情,国家在2020年自然基金委和国家教委进行了交叉科学,成立了北京交叉学会,教育专委会我是召集人,把大量的交叉科学的领域应用到行业上来形成自己的一个团体,一直推动相关行业的进步。
主持人:彭韡铭老师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3D引擎,也做了AI跟大模型相关的落地实践。视频号上7月23日很好玩,很有趣,如果大家有孩子的特别推荐去看,比如说汉字如何拆解,如何让你在短时间又很有趣的方式去学。
从8月份、9月份国内出台很多元宇宙相关的政策,不只是工信部,还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把元宇宙列到知识产权体系。我自己比较骄傲的是,元宇宙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元宇宙十大技术力列出五大地基是完全一致。在10月份成立国家数据局,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这对您目前的工作和关注点有什么影响和变化?
彭韡铭:我的感觉,以前我们讲元宇宙,讲VR、讲AR、讲ChatGPT、讲人工智能,ChatGPT我以前也算是老人,我把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带到中国的人,我们当时就搞语料对齐。那是很小的圈子叫ART自然语言处理,后来扩展到翻译院校,这时候没有变成一个全社会的一个事情,也没有上升到国家高度,这两年来感触特别深,我们的时代风口是不是要来了?是不是一个小团体,小范围的技术和热点要变成整个社会的关注点,也是面临一个真正的产业升级。我们之前最早的时候阿尔法狗下赢了围棋世界冠军,我们就判断大的格局来了。大家想过没有,虽然振动很大,下围棋是小数的人,这时候我看到ChatGPT10天之内用户1个亿,这时候意识到整个时代来了,这个是我最大的感触。
赵天奇:政府出的政策是比较好的,元宇宙刚好资本是炒的,后来不炒的。你会发现政府在这点上是一步一个脚印年年支持,越来越落地,包括北京科委也出了一些政策,我也拿到了这些政策,深刻感受到政府出台政策对产业的长足发展。当年电动汽车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看不上,政府坚持对电动汽车进行扶持,现在看到中国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已经非常快的让从业者都觉得膛目结舌,速度超过日韩。现实生活中的技术发展是渐进的,我们往往忽视短期的进步,觉得这才哪到哪。一旦积累几年就会觉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技术涌现。有这样政策的长足支持,再加上元宇宙根本价值在其中,一定会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元宇宙会在一些垂直化的场景中产生真正的价值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惊呼元宇宙到来了。
余飞:我们国内出台这些政策表明了我们要坚持持续支持产业发展,从去年8月份回国入职,那会儿是元宇宙高潮期,再过两个月应该到了顶点就开始冷静下来。刚才陈老师介绍的时候说了,北京是包了一下叫互联网3.0。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发布互联网3.0产业发展白皮书里面定义了北京既不到元宇宙也不叫Web3,叫互联网3.0。可以想像那个时间元宇宙进入冷静期,保守慎重用这个词。我直接跟产业一线去调研,调研大概有一两百家企业,去年风投很火的时候各个企业往元宇宙概念去凑齐,比如说上市协会带动股价,不上市资金也很火爆。冷静期之后销声匿迹了一些,对产业的良性发展是很好的。其实所有企业都还很好,我们发现一些可能没有持续关注这个。其实对我们个人来讲工作上是更容易一些,因为元宇宙概念出现之前很多企业是持续投入,比如说各个层级发展都在持续做。元宇宙出现之后仍然在做,只是扣了元宇宙的帽子。通过浪潮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能看到哪些企业是值得关注的。
常征:我们国家在抓大放小这个问题上的艺术性、能力在越来越提高,人工智能是1800个专家讨论,元宇宙让全民参与,这种抓大放小已经看到中国的较应。比如说美国2023年,中国不仅没有向美国想象的那样,反而让美国开始往后退,在科技领域这种政策如何持续下去,我相信中国的原创在未来30年一定会凸显。
主持人:成立国家数据局,包括数据资产录表,这些都是很好的动向,我们也期待抓大放小帮助我们更多产业的发展。
问一下常征老师,我们看到元宇宙有很多卡脖子的,有一次5月份有一个教授邀请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个元宇宙课题组,当时我也列了一下元宇宙哪些卡脖子,一算太多了,我们可能只有在5G是比较先进的,很多地方像英伟达的生态,3D引擎卡脖子很多。我们其实从0到1的创新是比较缺乏,我们很多是跟随,请常征老师分享一下您对元宇宙的创新的关系的影响怎么看。
常征:刚才听大家讲的时候我在想能不能给元宇宙设下未来可能的方向,我想养娃,想怎么养怎么养,你打开家门小孩就叫你爸爸妈妈,你需要给他买衣服,带他上学,也可以带他遛。怎么遛?可能对方也会有十个孩子或者一个孩子跟着你遛,这些问题怎么处理呢?家庭妇女你可以养,职业女性你可以养,包括孩子离开了自己身边的老人也可以养,那些失独的家庭,这些都可以用到元宇宙中去。按照这个方向延伸下去,生活中的可以搬到元宇宙,未知的东西也可以创建出来。比如1000年之后人类怎么生活,地球是什么样子,1000年之后中国和美国是什么关系;第三,两个空间交汇的。比如说,核潜艇,现在通过声纳技术探测核潜艇,我能不能做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核潜艇,声纳技术无法探测我。第一,我不知道能不能搞出来,第二美国已经搞了60年了,第三,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搞出来,沿着这个方向搞可能会得到意外收获,如果不去搞,只能等别人出成果,你只能去追。
我们个人在元宇宙中可以做什么,可以创造什么?国家给了政策、支持,创新是三个东西,国家推动,第二企业投入,第三个人努力。我主要是个人努力,我把思考放在三阶段。第一,接受性思考,目前关注生活中都是接受性思考,包括科技一线中想做一些突破,但是目前看到的成果不是那么乐观,不是那么多。第二,探索性思考,第三原创性思考。接受性思考是这个是什么是什么,这是接受性思考。我有一个朋友是搞人工智能,他列了人工智能100个问题。我一统计,他里面52个都是“是什么”,他还是首席人工智能专家,他问的就是“是什么”,他只问到2个“为什么”,还有37个“怎么样。所以他是首席智能专家从剑桥回来了,他还是接受性思考。即使他想尝试把中国的传统智慧和人工智能结合,但是他没有思考到这一点。
目前的机器一定是数学的,人脑作为中国传统智慧是非数学的,它有清晰地界限,你要思考。什么是探索性思考,把是什么转变成为什么,你要对所有的事情问为什么。叶总到一个大咖群里为了“为什么”就被人家踢出来了。是真的。一说到为什么,我问很多人,他说知道啊。我说的为什么是重塑大脑神经回路。我们去看身边的人,能够不断问“为什么”的人非常少,我遇到2个。北京生活20年了,你问为什么之后还要把为什么转变成哪里来,怎么样。比如说元宇宙将来会怎么样发展,这是一个宏观。落实到企业和个人,服装可以做,养娃也可以做,假如我是种菜的农民,不让我种菜了,我能不能在家里用元宇宙种菜呢?种菜是不是还要杀农药?不用,我们可以发明纳米作虫器。怎么去实现,那是技术突破的问题。
我通过对科技的研究,现在把哥白尼到双螺旋结构的思维过程全部还原出来了,最难的流动也还原出来了。他怎么从20岁问的一个问题,炮弹离开炮口以后为什么可以继续上升一段时间,从这个问题出发用25年的时间得到万有引力的概念,这个过程出来了,这个东西对机器思考问题也有启发。你在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如果以后有听到有人问你为什么,你应该支持他而不是反对他。如果孩子追着你问为什么,你应该支持他,鼓励他,而不是说你疯了。这是探索性思考,我们国家需要探索性思考。
最关键的是原创性思考,我们国家探索性思考做了很多工作,原创性思考成果还不是非常多。从探索性思考转向原创性思考的区别在哪?你找不找到突破口。这就跟大家说的能不能问出一个好问题有关了,现在的问题是问不出来一个问题,问不正确。问不出来就是没有几个人天天问为什么,问不正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刚刚讲的教授,我的老师说过,科学家不问为什么,哲学家才问为什么。然后我把大量的案例拿出来以后,我告诉他,无论是哥白尼、伽利略,他们都是先从为什么出发转变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居里夫人,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有放射性,他就转变成放射性从哪里来。结果他用10年时间提炼出来镭,怎么样更加多了,科学家研究怎么样,但是他忽略到了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哪里来,他们是互相不能区分的,只要重塑起来之后就可以问很多问题。当你问出一个好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区别它是好问题呢?你的突破口恰恰在好问题这里,比如说发明双螺旋结构那个人,他17岁想到了突破口,25岁做出成果,这是在科技史上非常年轻的。他就问一个好问题,他看薛定谔的书,他问一个问题基因怎么工作,基因内部是什么情况,结构是什么样呢?他自己都说了一句话,你问为什么比你问是什么更加重要。
主持人:我写书记跟元宇宙跟为什么有关联的,就跟马斯克和李善友在混沌学院很类似。元宇宙十大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元宇宙,我想举一个例子,MERGE,在世的艺术家排名前三的加密数字艺术品,它就是两个小的白球融合在一起变为更大的白球,大约是9000亿美元。这个例子给我的启发是什么?我们其实在未来的数字世界里,很多时候是创意的比拼。2021年中国数字存储峰会关于元宇宙的演讲,未来我们这些战争有可能像元宇宙这种方式的创意思想和意识的竞争、价值观的竞争。如果这些东西不好玩用手指一触摸就去到别的元宇宙,这对我们国家来讲冲击比较大,现在也看到国家不断地重视。将来很多的比拼不是知识性的积累而是说你能提出什么好的问题,基于这些好的问题会有创新的科研、创新的产品出来。
请问余飞老师,您认为元宇宙相关的底层技术进展如何,哪些技术是瓶颈、难点,有何创意?
余飞:元宇宙整个比较早期,所以对于元宇宙的发展,我们坦率讲看不太懂,所以我们从底层技术来支持,从新说到互联网3.0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中把底层技术归类为四个层级,基础设施层、交互终端、人工智能、应用。每个层级里面梳理一下都有卡脖子技术,都有技术瓶颈。现在时间关系没有办法一一细致的展开,基础设施中,大家众所周知对芯片卡点,国家战略层面上我们有突破的地方。基础设施中人工智能、区块链都是很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底层工具。终端这边也都了解,VR、AR、XR、MR,人机交互或裸眼,裸眼也有一些产品可以看到,总体来讲相对小众一点。脑机目前有这个探索,真正用到元宇宙场景下未来相对远一点,谁也不会想说给脑开个洞,目前还没有到那个程度。现在基本上关注机缘显示这部分。
先说AR,它的卡点针是卡在物理层面,他从光机、显示、亮度、轻便、高密度电池很多地方都需要突破,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探索,真正能普及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突破。
VR这个行业,PIKO(音)是国内的头把,PIKO(音)在这个领域也相对收缩。今年6月份苹果发布的新一代头显设备重新定义,打破了一些meter的布局,对下一个产品会有重新的考虑,根据苹果的定义去研制自己的交互方式,未来手柄会被干掉。这些就是元宇宙产业发展显示层面的很直观的卡点。现在看一下明年苹果真正上市之后的情况,再往上就是应用和交互,国外的引擎这是垄断的问题,一方面技术上比较先进,更重要的是生态方面,我们围绕UE做生态,国产引擎不到10%的占有率。我用UE还能挣到钱,第一没有人家好用,第二怎么能挣到钱。这些都是难点,我从科委的角度也是支持国产引擎的建设,带动国产的使用情况,我们也希望找到突破口。
国产软件关注互联网3.0,因为软件是很重要的一点,国产软件发展也遇到瓶颈。前一阵子unit宣布新的营收方式导致总裁也辞职了,ue不光是在软件开发,影视收费也有。所以这是一方面,引擎本身不赚钱,再说回国产软件的问题。我们调研很多企业,他们放到论坛上,论坛底上留言是你这个免费吗?收费的。都盗版吗?如果你不免费,不开源,没有破解版,要不然我尝试破解你,破解你显示我势力更强。再加上有些国产软件发展好之后会替代国外软件,国外软件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盗版放出来。我们想在某种程度上去支持软硬件的发展。
主持人:我做一些补充。
今天刚好也是另外一个大会人工智能计算大会,是由浪潮信息主要承办,发布了元2.0的模型,是国内第一个千亿级以上的开源大模型。浪潮信息也推出了OEAI异构算力的调度,算力蓬勃发展,未来算力一定会成为瓶颈,不只是OPENAI和马斯克的公司在买,国内很多公司在买,怎么把算力进行调度,这个可能是未来很重要的课题。国内也有一些公司在做,包括浪潮信息也在做这个事情,是能够做一些帮助和贡献的。
接下来问一下赵老师,您对刚才的问题有补充吗?
赵天奇:刚才也提到了,我认为这个技术方面还是要从需求和现实落地的角度去回答或价值去回答。刚才余老师也说现在不是脑后插管的时候,现在做不到,所以元宇宙真正的价值是视听的虚拟化,在触觉上做不到。因为你不是脑后插管,你不能真正进入虚拟世界。为什么MR现在是最大的发展方向?就是因为它既能让你超越现实又回到现实,比如说纯虚拟的话,你看不见键盘能打字吗?MR就让你看得见键盘,键盘也确实是实物。从这个角度分析,MR目前的发展还是比较突飞猛进的,对行业的卡点应该也是有点像是到了从小众群体走向大众了,不管你做生产力的使用者MR能让你赚更多钱,也许带着比不带着稍微难受一点。能让我赚更多钱就用,生产力提升了。对于娱乐的人来说,首先不能更累,不能更难受,因为首先是娱乐,花钱要的是舒服,要的是懒,这样MR也没有那么跟现实脱节,一旦玩了MR其他什么事就干不了了。MR是你就带着吧,你的生活也可以有点润物细无声。现在无非是更轻薄、便捷,舒适、反映速度更快,算力更强以及交互性更好。
但是真正的难点还在于虚拟触觉,因为触觉是没办法用那么简单的电信号就行的。所以包括我现在坐在椅子上,我能坐在一个虚拟的椅子上吗?不可能。这一点我认为是这条路中景无法解决的,但是不代表没有路径用各种手段去解决,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技术发展要拿捏那个点,那个度,什么地方用技术解决,让它虚拟化,什么地方需要现实让他现实化。比如说我做一个美女,都已经虚拟化了,非得做美女吗?不行,大家都喜欢美女,你不能做一个不是人形的玩意。包括做布料,做布料干什么?现实中才有布料,虚拟中有布料吗?后来想想还是要,因为大家喜欢飘逸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对现实的遵守,包括穿模,一看到穿模就不想看了。当我们把虚拟这个世界当成梦想的投射的时候,当他穿模的时候就是梦碎的时候,梦是不能碎的,这个东西就是要尊重现实。还有一些东西可以超越现实,真正脑后插管之前就是拿捏好肉身还在现实中怎么更好的体验到超越现实。
余飞:我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挖了坑,让我吐槽了很多,技术堵点的问题。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跟北京市科委没有任何关系。
我补充一下,他讲到触觉的问题,我们国内还有很多团队在这方面有布局,我们有很多地方做的好的地方的。北航团队里面虚实现实做触觉力反馈,距离真正应用有点远,但是触觉反馈的手套、外骨骼,离商业化远一些,这些研究工作国际上算是领先的。还有基于眼动追踪,都是北航赵院士团队下的老师做这方面的探索,未来的交互感知或空间计算时代下或移动空间计算时代下的新交互感知的方式。我们把手柄干掉了,通过手、眼、触觉去做一个新的人机交互,国内有很多的商业团队一直在运作。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与元宇宙之间的相互影响。
彭韡铭:这个是我特别关注的,因为一聊起来ChatGPT和元宇宙,我参观很多会场,大家聊到一起都会落到教育上,我的孩子怎么上学,怎么学习,这些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可以像常征老师说的,我们要想清楚是为什么,教育本身是能力的建设,人类社会其实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能力又不断地认识自己。如果从大的科技史的角度看,人类还是一个小村落,小洞穴的时候,谁最重要?女人最重要。我们那时候生殖崇拜,因为没有女人之后家族就没有了。后来成为了部落,不会因为个体消亡影响族群,那么女人就不那么重要。那什么重要?力量。我们前段时间看电影《封神》里面商纣王。商纣王以前不是长子,是第三个儿子,就是因为他力大无穷,成为了王,成为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现在是不可想象的,后来有了机器,力量又不是那么重要了,又把人的属性让位。现在人的力气大当运动员不错,但是你在生活中有什么过人之处不好说,可能PPT都做不好。
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的能力增长,我们会重现不断地定义什么是核心能力就是学习。我们看到ChatGPT出来之后发现人工智能出来之后,有两个能力不重要了,一个就是知识类的学习,尤其是记忆类的学习,还有计算类的学习。中国这些年发展非常快,刚建国的时候扫盲,扫盲的要求是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会写信,算一些简单的题。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过于侧重于认多少字,强调计算,然后知识性的学习。但是现在我们的大数据有些元宇宙、ChatGPT出来之后,个人数字助理出来之后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就可以了。比如说一个篮球直径是多少,但是我们一查就知道。这时候知识性学习就下降了。所以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一定要本源性的学习,问为什么,厘清思路,然后再进行创新的学习。
元宇宙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它给人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单纯的ChatGPT,比如说你问ChatGPT,苹果什么味的?他可能给你几千字的回答,你相信这是ChatGPT自己的感受吗?ChatGPT肯定不知道苹果是什么味的,因为它没吃过。所以我们在元宇宙的教育里面,我们可以极大的丰富过程性的,体验式的认知,当然也是力学反馈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清楚什么是核心需要的能力,什么是具备的能力,什么是想要得到的能力,按照这个逻辑链条来处理新时代给我们的新命题。
主持人:彭老师的回答涉及到教育、培训,我也想其他几位老师,比如说元宇宙、数字经济和教育培训之间的关系或影响有没有谁愿意分享的。
构建元宇宙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创新和合作,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应当如何更好的配合?
常征:我看到的情况,我们的学术机构目前我最看中的是为什么,把大的事情重塑起来以后,你看到国外他们有很多东西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爱因斯坦相对论。我们国家几乎听不到这个声音,一听到这个声音就把它当作异类打掉了。这个是不利用创作性思考的,你只有让所有人重塑了大脑神经回路,他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深刻的思考。好像是周国平到德国访问,德国两个学者看莱茵河,他问德国人一个问题莱茵河的水有多深?那两个德国人不知道怎么回答。周国平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德国人说我不知道你问的是上游的水深还是下游的水深,岸边的水深还是中间的水深,冬天的水深还是夏天的水深。德国人思维真严谨,严谨这个词是非数学的。
中国人的数学思维方式还没有数学化,这个话有点伤民族自尊了,我们大多数是停在人力时代。我们过去做创新的时候,国家大力推动去调查德国人怎么干的,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你看人家干是经验,但是科学从哥白尼时代开始,它已经是数学了,你没有数学这个课程无法做起来,包括达尔文自己数学不一样。尽管我把进化论没有用到数学,但是我没有办法让它更加深刻,他的深刻被谁解决了?就是孟德尔的3:1定律。
我刚才讲的数学已经有了,现在是要把思维方式数学化,我用了共识叫原点、连续性、系统性,这是一个思维规则。连续性说的是什么?我们所有东西是从今天走到明天,我们只要搞清楚过去、今天就很有利于预测明天的东西,科学技术就是这么进步的。我说起来很简单,因为所有瓶颈不是我努力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思考就能解决。什么是思考呢?我说我想我妈了这不是思考,这是读取信息,不是思考。只有你的问题推动你去苦思冥想,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时候你才真正进入思考的状态,你从接受性思考转向探索性思考,目前已经在做了,但是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在重塑大脑神经回路这一块难度相当大。我做了7年的实验了,只让4个人把大脑神经重塑过来了。
主持人:我刚刚用GPT4问一个问题,我找到答案,我看到吴军的《文明之光》这本书。现在瓷器并不是中国全球领先,欧洲有一些古瓷可以卖很高的价格,中国China这个词都是瓷器来的,这个有点不太好意思。我们如何做精细化实验,他们做了3万次实验才把精细的数字得出来。我们是工匠式的,凭经验,差不多,这样使得知识、传承远远落后。不管是从产品、设计包括思维的数学化有很多空间可以探讨。
常征:GPT是连接主义,但是我在思考这些科学家怎么思考的时候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我举谁为例举伽利略为例,他在找到突破口,到发现加速度的时候是一个连接,而怎么它的出发点就是为什么大小两个炮弹差不多同时落地,不是同时落地,我们传说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是不对的,是差不多有一点点时间差。
他就问为什么会有这个时间差,你怎么来解释这个时间差它是什么造成的?他认为是空气阻力,但是你怎么证明是空气阻力呢?因为当时的实验只能从塔落下来,只有几十米高,如果说我把这个高度增加到3000米,你细微的时间差是不是就变成一个很长的时间差了?如果这个实验能做就说明你不是空气阻力造成的,可是那个时候伽利略他又没办法去做那么高的实验,他只有上百米的实验,他就想到什么?关键就是炮弹往下落,但是又不能落地,因为你要知积累时间差,把细微的时间差积累起来,他就想什么?他既然是关键是往下落又不能落地,我就把它挂起来,他就把那个炮弹挂起来了。
这就是大家知道钟摆实验,其实单摆实验其实是炮弹枪,我把它称为炮弹百伏实验,它挂起来以后知道不是拉他拉的时候他就发现当你拉的一点点幅度,比如拉两度,这个速度就很慢,当你拉个五六十度的时候,它晃来晃去速度是不是就快了?他看到他做了上千次实验,给他了一个什么启发呢?就是说幅度越小,它的速度越慢,幅度越大,速度越快,那么把幅度变成坡度,是不是就坡度越小,速度越慢,坡度越大,速度越快?他就立马就想到他斜面下落实验,就是我们著名的,它其实是1块7米长的木板,他把小炮弹青铜炮弹放在量度,是不是很跟水平差不多了?他就看到这个小炮弹几乎从静止开始一点越来越快,然后他把这个实验数据记录下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归纳出了加速度公式,但是他最初跟他说加速公式错误的,他又用了4年的时间才得到了正确的加速度公式。
我讲这个过程是什么意思?它找到突破口的时候它是个连接主义,从几乎落地把它挂起来,看到它的幅度,然后想到了斜面实验,最后得到了结果对不对?但是他的思考里边其实还有一头和一尾,这个东西我不知道机器怎么实现,它的一头就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错的,他在批判他,可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去批判他,反而还要依赖亚里士多德,这个时候他的脑袋里边是一个亚里士多德的知识体系,他把加速度和抛物线解决以后,立马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他自己的知识系统了,对不对?也就是说从旧的错的知识系统出发,通过连接到了一个正确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它该怎么交流呢?该怎么交互,这才是人老智慧能够超越目前的机器的我认为是根本的原因。
所以我们在思考机器创造力的时候,在思考人类创造力的时候,这是我个人的观察。我不知道欧美在思考连接组的时候,有没有把一头一尾的这两个系统的交互,通过清清楚楚的,我说的原点、连续性、系统性这么清清楚楚的把它描画出来。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从目前来看,大家觉得哪些行业与元宇宙结合前景最好,元宇宙将为哪些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赵天奇:我还是说一下我自己熟悉的行业,我首先认为元宇宙现在来看一定没有到大成的时候,大成的时候就是生活中90%都在用元宇宙。没到的原因是因为技术不够好,没有那么轻便好用。在这个场景下什么场景是不在意的场景,在元宇宙拍摄电影、电视剧,大家可以理解拍电影除了纪录片之外剩下都在创造。正常情况下只能做实拍,实拍满足不了创造怎么办?于是就可以做特效,数字策划特效,时间非常长,成本非常高,严重违背所见即所得的状态,天天画个板想象做成特效是什么样,它跟创作者原来可能想象的差距很远。
大家戴上AR头盔,进入到你想进入到的那里面拍摄就行了,你想想的天马行空都不是想象才可以获得,都是可以放到里面的。这样的场景是专业场景,大家为什么进入到元宇宙,头盔戴点沉,不戴难受,但是为了工作,为了创作,就好象我做某一个职业就要穿戴这些衣服。对这些从业者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确实在未来2年之内,应该是内容创作的业态会率先进入内容元宇宙,我把它称之为让一部分人先元宇宙起来,这些人会天天给我们创造非常酷炫的内容,我们就看就行了。看着看着技术成熟了,我们就被有流量的内容带着更早的进入到元宇宙了。
主持人:中国的短剧很牛都已经刷到海外了,占领了海外很多的闲暇时间。
彭韡铭:每一个技术成熟之后有一定共识性的应用,4G的时候就出现了微信,5G的时候出现了直播,现在元宇宙时代,其实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社会认同的这就是元宇宙。但是我觉得跟哪一方面最颠覆性的?我觉得还是教育。我前几天看人民教育,他现在在全国的城乡党建学习,完全用XR体系,上一节课十几万人,感觉就是老师在你身边。我在想一个什么事情呢?其实元宇宙,钱学森提出来元宇宙,他还提出来灵镜,另外提出了交叉科学。我想我们现在要想改变一个行业一个应用,它不一定多么超级高大上,但是它一定是特别好用,特别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就需要综合性的应用,它一定是交叉科学相结合起来的,这可能是我的一点看法。
余飞:前一阵评估应用场景的标杆案例,梳理了一下对互联网3.0技术或者说应用场景类里面的归纳。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从商业角度来看,传统的游戏、动漫制作、影视制作行业,他们用到底层技术跟互联网3.0技术极大重合,我们支持它带动技术发展,相关领域我也在推动相关产业和项目的发展,传统有商业逻辑闭环的行业,以游戏动漫和影视制作。
第二,虚实融合,我现在做元宇宙的场景,有人为它付钱,有人为它买单。有商业逻辑在就有它的价值,它的价值能体现出来。像蓝港,游客租一个眼镜,为了十几分钟的体验花一两百块钱。这个项目大概投资几百万,最后营收平衡,甚至带点利润,同时可以给线上蓝港商业区带来流量,这种场景是值得支持的,现在毕竟是早期的。
第三,以前可能跟NFT结合,创建了很美的无人区,因为这个可能太早了,整个的技术、商业、认知都没有到那一步,这方面是探索和观望的。
常征:你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关键是怎么才能想得到呢?我说的就是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