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帮货运观察:收发量双增长,纺织品“织”造中国“经”彩

纺织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牛郎织女、嫘祖始蚕等传说,与纺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等诗句传达着古人重视纺织的理念;“你耕田来我织布”寄托着古代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发展至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入冬后,纺织品消费市场有什么变化?产业发展如何?哪里是纺织品制造的“供给担当”?近日,满帮集团通过对平台纺织品货运订单的观察发现,新年伊始,纺织品运输吨重同比上涨54%,近一年纺织品产业发货吨量、收货城市数量相较于同期均呈攀升趋势,可谓产销“双面绣”。

产销“织”出新图景,二月里来买卖忙

当前,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纺织行业涵盖了原辅料制造、纺织制造、服装生产等多个环节。

2023年,面对出口承压背景,内销市场对纺织行业平稳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更为明显。满帮货运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平台纺织品发货吨数同比上升7.2%。在平台上,从浙江绍兴出发的纺织品面料被送往4000公里外的西藏拉萨,成就近一年最远纺织品运输订单。以织“线”相连,温润的南方与粗犷的西北被紧密连接。

“大家都感觉到,平台上纺织品的订单比往年要多,订单多,机会也就多。我们拉得多、跑得远,收入也更高了。”李师傅驾驶的是一量高栏货车,鉴于纺织品普适性较强,只要做好防水,基本所有车型都可承接运输。2023年5月李师傅通过“运满满”APP,接了一单从江苏宿迁运往河南南阳的纺织品面料订单,路途772公里,虽然算不上特别远,但却以33吨重量摘得纺织品运输“重量王”桂冠。

从综合数据看,近一年纺织品企业仍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冲击,总体呈现产销恢复发展态势。2月是全国纺织品运输的旺季,运输吨重同比趋势在全年中“遥遥领先”,上升幅度几乎达到了5、6、7三个月上涨幅度的总和。而1月、3月、4月、10月、12月期间,行业产需放缓,与2022年同期相比,发货吨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大。其中,10月、12月降幅均有所收窄。来到2024年1月,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以及春节脚步的临近,纺织商品持续走俏,货运量急速攀升。

安徽宿州,成立于2012年从事纺纱、家纺制作的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员工百余人、年产值过亿的大企业,不仅是当地棉纺业的一张“名片”,也是整个安徽棉纺生产届的领军企业。“当下,行业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较多,棉纺织行业要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以质取胜发展之路。”在董事长刘渠銮看来,实现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开发了全新的抗菌抗病毒系列;在物流运输上,运输订单走上了运满满数字货运平台。“以前想叫车都是在外面‘大海捞针’,现在直接在手机上就能下单,省心省事还省了成本。”

江浙领跑纺织“快递”,收发货量“遥遥领先”

从江苏出发,泰州的纺织品日夜兼程“跑”进新疆阿里的工厂,宿迁的面料带着“全国最重一单”的桂冠运进了河南南阳的车间……

通过满帮货运观察发现,“苏大强”独自霸榜“发货吨数环比增幅最大省份”、“平台纺织品发货吨数TOP王”、“平台纺织品收货货重TOP王”等三张榜单榜首。浙江省紧随其后。

俗话说,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看江浙。凭借约占全国40%纺织业规模,江苏、浙江两省凭借实力成了纺织品收发两端的“流量担当”。在发货量上,凭借着“榜一”“榜二”位置的硬核实力,江浙仅两省的发货吨数,就堪比广东、山东、安徽三省收货吨数之和;而在收货吨数前五位榜单上,江浙两省依然领跑,不仅领先于山东、广东、河北等地,两省收货吨数之和更是两倍于榜单后三位之和。

江浙的领先“密码”是什么?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江苏,也是纺织服装生产大省。在当地纺织品民营企业中,既有龙头、链主、骨干企业,也有专精特新、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3.82%,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而纺织行业也是浙江工业总产值唯一超万亿元的集群。就在2023年12月下旬,浙江发布了《关于支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从八大方面支持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更为浙江纺织产业发展添了一把火。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防护、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途也将不断拓展,纺织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纺织产业的市场遍布全国,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也依托于智慧物流的有力“托举”,让物流降本增效,让企业轻装上阵,让产业蒸蒸日上。

政策助力,企业给力。智慧物流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纺织与八方相连、四海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