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价值凸显 受九成人大代表肯定

流动电视、网络直播、手机上网……在新媒体的介入下,2010年的全国“两会”无处不在。《人民日报》一项关于“人大代表看新兴媒体”的针对性调查显示,超九成全国人大代表对新媒体表示肯定,采访显示:在超过九成受访代表的生活中,新兴媒体已经占据“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地位,超过九成代表认为“新兴媒体让自己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另有7%的受访代表,曾向人大会议递交有关新兴媒体的议案。

可以说,新媒体正在异军突起,通过新兴媒体,将可以更好地集中民智、吸纳民意。

新媒体声音渐响,成“两会”主要媒介

全国“两会”之前的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从大学生就业到反腐败,从经济形势到世博会,从物价到社会保障,从高房价到“蜗居滋味”,从新农合到新医改,温总理直面网友的尖锐问题,交流时间长达两个小时。这已是温总理第二次在“两会”前夕与网民进行深入交流。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主席也曾到人民网“强国论坛”社区与国内网友交流,这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线与网友交流。国家领导人以亲民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与开放的姿态进行“网络问政”,为政府形象增添了不少亲和力。

“两会”上,问及政协委员今年的建议、提案得到最经常的答复就是,“我的提案会及时发在我的博客上。”据了解,不少代表、委员都开设了博客,直接在网上亮晒自己的建议、提案,或者意见观点,有的甚至公开征集网友的点子建议。

可见,新媒体问政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在《人民日报》的调查中,24.7%的受访代表“每天上网”,35.1%的受访代表“经常上网”,两项合计达59.8%。

“新兴媒体的介入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平台,也使委员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既是给委员的压力,也是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职责的动力。因此,新兴媒体手段在全国政协会议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参政议政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对会议的组织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振山谈新兴媒体与全国政协会议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媒体监督力量正在放大

据一份权威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比前一年增长20%以上,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一项网络调查更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民主政治充满期待。

“新兴媒体对政府工作,产生的是良性影响。表面上看,可能会带来一些压力,但从长期看,无疑利大于弊。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法律赋予他们表达意见和监督的权利。透过新兴媒体这种更广泛的监督,将促使政府管理更透明更负责任。”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关于“新媒体对政府管理的影响“的评价。

“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网民所议所提虽是个人意见,但代表着一个群体,不管是粗言、苦药,还是牢骚、怪话,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的这段话,被人民网评选为“2009年度最强声音”。

细数在去年诸多震撼国人心灵的大事件中,网络监督无疑发挥了巨大威力。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事件、上海“楼倒倒”、“南京天价烟局长”案……网民利用网络揭露和鞭笞丑恶,推动了调查进行,促进了信息公开,伸张了公平正义,令百姓神清气爽。

防止误读,引导是关键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正如温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所言,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且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当网络民意愈来愈被政府所重视时,如何维护好网络环境也是非常关键的,这次“两会”中,就有不少受访代表认为,对于新媒体可能导致的断章取义、网络不规范监督等问题应给予重视。

的确,新媒体存在双刃剑效应,如在各种反腐倡廉、伸张正义的对立面,会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无效、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这些信息广为传播,会给社会、部分部门单位、部分人造成一些难免的“伤害”。但双刃剑效应,其实也是一种考验。在网络这个相对宽松的平台上,谣言与谎言滋生、人身攻击与诽谤、对部门单位的含沙射影、对部分官员不正当的评价等,这些是绝难避免的。这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在提醒与考验着我们的有关部门:要勇于在第一时间里站出来,以发言表态度,以真相正视听,以责任护尊严,如此,方可让网络监督走向规范与严谨,把“坏事”变为“好事”。

更关键的,应该引导网民一方面通过法律来保护他的监督权,另一方面也要有法律的限制,使网络监督进入理性的、法制的、道德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