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志高董事长李兴浩携带七项建议案,内容涉及建立节能惠民长效机制、全国医保一卡通、政府采购实行协议供货全国联动机制、加快国家品牌战略体系建设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节能惠民、发展低碳经济建议:国家应建立长效机制
李兴浩认为,当前,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在哥本阿根会议上,中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全民付诸行动。而国家去年6月份以来实施的“节能惠民”政策,实践证明是一个好政策,既是一个民心工程,又很好地推动了“节能减排”。因此,它不应当仅是一时的救市场措施,更应持之以恒。
李兴浩建议,国家应持续推进家电节能惠民补贴政策,把节能惠民政策作为长效机制来推行落实,同时全面扩大节能补贴产品的行业及品类。对高于国家1级能效标准以上的产品(如空调类产品3.4以上)进行特殊补贴,能效比越高,补贴额度应越大,以鼓励和扶持行业、企业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
政府采购统一准入资格建议:实现协议供货全国联动机制
“由于国家没有实行协议供货联动机制,各地区和行业间在政府采购中往往考虑自身的既得利益,人为地进行某种封锁和限制,自行设立各种地方式的协议供货资格标准,企业在一个省或市取得了政府采购的协议供货资格,但要想取得其它地方的资格又得重新申报,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增加费用,加重企业负担。而且,这还使得优秀企业、性价比高的产品往往被挡在‘政府采购’门外。”对于现行“政府采购”存在的弊端,李兴浩如是认为。
基于此,李兴浩建议,应实行协议供货全国联动机制,建立国家统一的协议供货供应商名录及协议供货产品目录,凡是入围国家协议供货供应商名录的企业均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参与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的资格,其向采购单位所提供产品必须在协议供货产品目录内。同时,各地方政府在实施政府采购时,“国家名录”应自动入围地方名录,即国家名录具有“向下兼容性”。
解决民工荒问题建议:建立引入农民工人力资源“评级”机制
据统计,目前广东仅东莞一市就缺少农民工100万左右,而整个广东缺少农民工在200万以上。民工荒已是个共识问题,这其中技术型工人尤其短缺。
“造成当前民工荒尤其技术工短缺的因素诸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农民工缺少绩效考评,技术工人、普工‘一视同仁’,工资均是以简单的‘计件’结算,以至工资水平偏低。通过职位评级之后,对于技术工人,可提供较高底薪,解决‘平均主义’问题。”李兴浩认为。
李兴浩建议,应当引入农民工人力资源“评级”机制。首先,对技术型农民工,由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培训评级,企业以“职级”为指导给予相关待遇。对已参与“评级”的农民工实行异地备案制度,家乡和务工地各进行备案,可供企业查考。而对已达到相关“职级”的农民工,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享受务工所在地社会保障体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进入当地城市户口。这样也很好地响应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推进家电零配件标准化建议:加快家电零配件标准化体系建设
李兴浩认为,由于当前零配件标准缺失,各家电制造企业的零配件供应商各不相同,所提供的零配件品类、型号也是五花八门,且互不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半成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也给小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制造了机会,并间接造成整机家电企业成品质量控制成本上升。
为解决这一瓶颈,李兴浩建议,零配件标准化体系应纳入国家标准化体系中,在全行业组织制订家电零配件的统一标准,在政府有关部门备案,对贯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推动家电行业标准化工作;同时,应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标准输出,争取被采纳,使我国家电零配件标准体系成为全球市场统一标准,真正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解决异地医保问题建议:推行全国医保一卡通
据调查了解,现行的医保政策,参保人员只有到当地指定的医院看病才能报销,绝大部分省、市,跨市则无法享受医保政策,跨省则更无可能。
李兴浩认为,虽然,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但这一规定仍有它的局限性。就当前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外出务工者、探亲旅游者、公务出差者经常等返往于各大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基本上是居无定所,如按今年7月1日施行的政策,就必须每到一个地方,就得将医保关系转移到这个地方,频繁地转移划转,既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且还有可能因措过时间而无法报销医疗费用,特别是在异地发生的突出性的重大病情,更是鞭长莫及。
李兴浩由此建议:将全国所有具有一定资质(由国家统一设立标准)的医院统一纳入医保定点医院。实行全国医保一卡通,像“银联”一样,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仅凭一张身份证或医保卡,就可在当地国家定点医院看病、报销医疗费用。
推动中文国际化提速建议:在世界各主要城市的标志牌上增加中文
李兴浩认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既是国家文化的载体,也是国家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关系到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是否强势。而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增加,中国经济在世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人民自觉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中文的国际化进程提速也迎来最佳时机。
为此,李兴浩建议,在世界各国主要城市,尤其是各国首都的海关(如机场、车站等)的指示标志、路牌等增加中文,使中文更快地与国际接轨,逐步成为世界通用文字。这样,不仅可展示中国的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对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中国制造”含金量的建议:加快国家品牌战略体系建设
“政府应积极运用软实力推广国家品牌,使中国民众的劳动不再廉价,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针对“中国制造”这张国家名片的当前现状,李兴浩也提出了他的建设性建议。
李兴浩认为,“中国制造”正面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层层壁垒的围堵。近两三年来,中国也已成为世贸组织中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国。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均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而相比中国制造的廉价,日本、韩国的产品都比中国产品贵,被别国反倾销的机会反而少,可见国家品牌的建设至关重要。
李兴浩建议,中国政府应积极扶持中国企业开发和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从而开拓更多的海外和内销市场。同时,政府还应为企业品牌的发展和推广架设桥梁、创建平台,进行全面政策上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