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智算中心廖显:科技之力塑造城市治理与创新的未来

2024年4月24日,成都这座美丽的天府之国再次成为了焦点。当日,由DOIT传媒主办的2024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峰会在世外桃源酒店盛大召开,成都智算中心作为本次峰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为这场科技盛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峰会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核心议题,聚焦算力与存力的协同,围绕智算中心技术创新、分布式存储技术与应用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场汇聚了数十位数据科学家、IT专家、领军企业代表及行业用户,共襄盛举,共同探寻数据价值的最大化之路,展望企业和社会的未来蓝图。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成都智算中心智慧城市运营总监廖显发表了题为“利用科技之力塑造城市治理与创新的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深入阐述了算力如何成为城市治理与创新的基础资源保障,以及智算中心如何作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体,用“数据+算力”推动新的城市生态创新模式与赋能。

图:成都智算中心智慧城市运营总监廖显

城市的转型:从出租车司机、专家学者到政府都在关心的话题

在前往会场的途中,廖显选择乘坐出租车。在与司机的交谈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大众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关切。当被问及成都乃至中国未来房地产的角色时,廖显指出,这正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他进一步分析道,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真正依赖于三大“发动机”:房地产、消费互联网以及低端制造贸易带来的城市增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发动机”逐渐面临失灵的风险。会逐步被新的“发动机”所替代,完成中国城市、产业、企业的转型,即:城市更新、数字经济以及工业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未来预期下,城市、产业、企业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让服务于这些市场科技资源实现进一步的爆发式增长?廖显认为,成都智算中心的建设应该服务于整个城市20年甚至30年的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他强调,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土地经济下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的中国增长会面对这些挑战,经历转型的阵痛,实现服新城市发展模式下的创新,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这样突破的,只是这次轮到了中国。

廖显还指出,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外观的变化,更应该触城市里每一个变化的人,满足大众更多更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政府艰难的解决了居住、医疗、教育的三座刚需大山之后,下一个人民需求动力在哪里?因此,城市需要在进一步更新中寻找方向,以科技之力推动治理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成都智算中心作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体,将致力于利用“数据+算力”推动新的城市生态创新模式与赋能。廖显表示,他们冀望于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这一使命,共同开创科技与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此次峰会的召开,不仅为业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成都乃至全国的城市治理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科技之力的推动下,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将更加美好、更加智慧。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方向:超越外观,触及城市内核

城市在迈向更新的道路上,并非无迹可循,实则遵循着几个关键的模式。廖显精妙地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为与会观众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

第一阶段,是称之为“参与式系统(System of Engagement)”的建设。与过往的记录型系统(System of Record)——如ERP、CRM等典型应用,这些系统主要服务于流程建设,将线下流程数字化。然而,用户在其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式系统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正如抖音这种产品能深深吸引用户,让人们欲罢不能,频繁地打开、浏览,仿佛与之融为一体。一旦失去这种亲近感,整个系统的价值便荡然无存。如今,城市的建设同样离不开这些充满魅力的参与式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制造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华丽转身。一个制造型企业,即便产品质量再卓越,也难免陷入“日本的困局”,因为这意味着与客户的联系仅限于一次交易。对于任何工厂和企业来说,这种一次性关系都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必须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城市亦如此,如何从制造强市蜕变为服务强市?数字化无疑是实现这一跨越的有力手段。

第三阶段,是用户的深度参与与拥抱。用户的支持和众多生态伙伴的助力,可以全面激活城市的物理空间——楼房、土地、树木、公园、街道,让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未来城市的魅力。在成都,文化娱乐、医疗服务、产业科技等领域的瞪羚企业正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以高新区的大源公园为例,如果未来能构建更多的智能化接触点,通过面部识别与游客互动,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甚至介绍里面不同动植物的名称,用于激发更多儿童的户外兴趣和参与感,帮助他们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那么这种智能化的体验将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未来的城市,将是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家园,机器人如今已经不仅仅出现在工厂里,市民家里,写字楼下都是随处可见,有一天机器人在街头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种科幻般的场景在今天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这一切美好愿景的实现,都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就像水电、5G一样,人们需要构建普惠、高效的基础设施,为每一个渴望进步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成都智算中心正是这样一个前沿的试验场,它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

当智算中心成为一个普惠的基础设施后,各种应用和能力的开发成本将大幅降低,从而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

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在参与式系统的推动下,服务型城市的转型将加速进行,而用户的深度参与与拥抱则将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这一切都将建立在强大的基础设施之上,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成都智算中心背后的产业布局

成都智算中心,作为卓越的运营商,与业界顶尖企业深度合作,将尖端科技和设备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中。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在产业链下游实现了自主可控,并前瞻性地满足了国家能力和产业的未来需求。

成都智算中心集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城市智脑平台及科研创新平台于一体。一期项目上线后,算力高达300P FLOPS@FP16,围绕昇腾+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创新驱动,构建完整的生态圈,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一成就激发了更多个体和企业的参与热情,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

此外,廖显提到,成都智算中心还将建设场景超市,致力于解决城市、产业、企业面临的问题。超市内汇聚了众多技术生态伙伴基于中心孵化、测试出的创新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城市、产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高效匹配。这一举措让智能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城市、产业、企业创造价值。

成都智算中心还承担了众多国家大型项目,如智慧蓉城建设、医疗、公安等行业的数据中心建设或算力支持。这些项目不仅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可信性,还为各种创意提供了应用基础,成为政府推动创新应用的“试验田”。

目前,成都智算中心已构建近百个应用场景,质量对标一线城市。中心不仅提供算力支持,还输出城市治理所需的经验和服务能力,确保高新区成都智慧蓉城项目在全市保持技术领先。

廖显表示,城市智慧化运营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仅依靠人的经验和顶层设计,还需要依靠大量智能化的工具助力,比如智能低代码技术的广泛使用支持快速的响应政府治理的需求想法,能做到1-2天就出原形和上系统;智能流程机器人的采用,让更多的数据采集,系统背后的运营操作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让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系统质量的巡检服务。另外,在语言大模型的使用上也进行了尝试,让大模型更多的理解技术问题处理的经验,形成问题库,服务于一线工程师,提高城市智慧化运营的效率。

智算中心:城市创新与治理的智慧引擎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提到,“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成都陆续出台《成都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等顶层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要突破1500亿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数量达到100个以上,打造产业能级处在全国第一梯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开启人工智能模式。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培育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城市,也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之一,成都为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成都智算中心也已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

数据显示,成都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616亿元,产业综合实力全国第6位,产业增速全国第一。2023年上半年,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73.02亿元,同比增速为32.16%;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24亿元,同比增速为36.9%。成都正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正在赋能成都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