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TO:云计算将给终端设备带来巨大革新

服务器在线6月8日报道 在刚刚结束的2009北京科博会上,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研究院院长韦卫表示,随着云计算产品、市场和业务模式的逐渐成熟,个人电脑将赋予诸多创新应用。在未来3~5年,面向企业的云计算终端和个人手持电脑将占主导地位。

此言一出,众皆默然。充斥着神秘魅力的云计算再次夺入眼帘。杀毒防火需要云,企业办公离不开云。 很多普通用户无法理解什么是云,但还是会关心这朵朵祥云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

同时,业界大鳄们纷纷对云计算施展行动,谷歌、IBM和戴尔争相发布云计算战略,戴尔甚至申请把云计算作为自己的注册商标。一时间,云计算似乎让人们嗅到了硝烟的味道。

缘因如此,在近日由电子学会主办、IT168协办的2009云计算中国论坛上,记者有幸专访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TO贺志强,并就云计算给终端设备以及给联想业务带来的创新进行了讨论。

在云中解放终端设备

20多年来,一直是技术驱动PC产业的发展,现在终于因为云计算的到来,回归本源。

云计算时代,大部分计算都是在云中完成,从而解放了用户的终端,并对终端的计算能力不做过高要求,因此推动PC产业前进的摩尔定律开始逐渐失去魔力。

对于本土终端设备最有发言权的提供商联想来说,他们认为云计算对于终端设备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基于云计算平台,用户可将一个实时动态的全社会数据库与应用完美结合,无需再安装任何应用软件。这时云端扮演了动态变化的智能知识库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例如联想输入法。以前联想输入法的数据库是一成不变的,使用前需要用户先安装软件。而现在基于云和互联网的新型输入法应运而生,这是公司基于云计算来实施生产高效数据的典型案例。它不但节省了用户终端资源,而且免去了维护的环节。就像一个半月前人们敲打猪,屏幕上一定不会出现猪流感的字样。现在则不然,猪马上动态生成猪流感,但却不需要人工维护数据库。

同样的例子让记者联想到现在网上利用率很高的一个小型演示软件。它类似于微软 office中powerpoint,但是跟传统的演示软件不同的是,它具备一个群体维护的图形库。用户可将贡献的图形素材、数据等供互联网上的其他用户分享使用。有了云,用户可通过网络连接到对应的服务器直接调用软件,这将有效降低终端软件使用成本,同时还可避免安装和随时更新的麻烦。

其次是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把互联网实时出现的信息利用起来。比如天气预报插件。在现代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上,即使看天气预报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要花很多时间。用户要花费精力安装插件并打开它。但如果能在终端需求和服务器之间做一个结合,这样就能省去很多中间环节。

贺志强透露说,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联想在2009年底将会发布一些新的终端设备,在优化自身的硬件设备同时,为用户提供更适合于云计算服务的新产品。

云中漫步

随着云计算的理念日趋成熟,电信运营商、硬件供应商以及软件服务提供商融为一体,过去传统PC行业中,操作系统与处理器平台的统治地位将会下降,PC制造商将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发展机会。

贺志强对CIOAge记者讲到:除了上述讲到的优化硬件外,在软件方面也会采取一些举措。我们会和服务商、运营商一起在操作系统上添加云终端应用软件,讨论怎么使宽带最优化来保证服务质量,给用户带来最佳的体验等。

同时,云计算作为一种应用模式,它的出现和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这必将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将扩大软硬件应用的外延并改变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也就是说,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不必购买新的服务器和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对于用户来说,软硬件不必是部署在自己身边的、专属于自己的产品,而是可以变身为可利用的、虚拟的资源。这就形成了开篇的景象。

联想是云产业链里必不可少的一员,在其中也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价值。贺志强把它归为两点:

现有的云计算应用必须通过终端设备才能完美的呈现给用户,作为终端设备提供商的联想在这其中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用户充分享受便利;

反而言之,所有的云计算应用要想完美的呈现给用户,就必须要跟终端设备统一来设计,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用户体验。联想在其中会不断给出相关经验,并和其他服务商一起将服务做到最好。

除此之外,云计算作为一个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开垦时面临一个洗牌的过程,这给联想带来了:一体化的终端和服务设计、中小企业市场拓展和高性能服务器业务三个重要的商业机会。

记者手记:用户何时才能真正用到云

全天的大会让记者感受颇多。云计算的兴起使企业和个人消费这两块蛋糕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像过去由生态链各个层面的厂商分食了。一不小心把错了方向就有可能被技术趋势所淘汰,而一家独大包揽并收也看似绝非可能。先前众多IT厂商鼓吹云计算将颠覆IT界,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但笔者更关心的是,在这纷繁复杂的竞争背后,云计算对于用户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呢?云计算终端的不久面市又是否可以被广大个人用户所接受呢?我想这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