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 AMS 2000 系列的创新之道

2009年中国高端存储市场增速将放缓,中低端存储市场会有更大发展空间。电信、金融等高端用户是高端存储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受经济低迷形势的影响,再加上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多的高端用户正在把原来在高端存储上的数据迁移到中端存储上。中低端存储产品具备成本优势,而且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可以覆盖更多行业的应用,因此未来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价格在10万元-30万元之间的中端存储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中端产品其实比较难界定。从技术上讲,由于高端技术不断下移,中端产品在性能、功能等各种指标上与高端产品的差别越来越小。从产品适用的范围来看,中端产品的覆盖面是最广的,既可以在原来只有高端产品才能胜任的关键业务中独当一面,又可以广泛应用于政府、交通、能源、教育、制造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的弹性。从市场情况看,中端存储市场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国内外厂商间比技术、拼价格,产品更新换代的频度也越来越快,让用户在选择时有些无所适从。

现在市场上的中端存储产品种类繁多,卖点也很多,比如采用多核处理器、更大的缓存、支持4Gb/s FC甚至8Gb/s FC、支持SSD、对虚拟化提供更好的支持、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等,让人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厂商在将上述先进的工业技术标准集成到存储系统的同时,对存储架构本身实现了那些创新?如何体现存储系统的核心价值?

另一方面,成熟的用户如何评估存储系统?HDS公司在与用户坐谈时,把用户恪守的存储采购标准逐一列出,甚至写满了一黑板,但是很少涉及上面谈到的那些问题。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他们谈论最多的是存储接口类型、存储的后端带宽、IOPS等。

如果从存储架构上区分,模块化存储系统是中端存储产品的一个典型。在这方面,Hitachi Adaptable Modular Storage 2000(AMS 2000)系列采用的多种创新技术代表了未来中端存储产品设计上的一种趋势。AMS 2000系列的创新性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中端产品架构中实现高端分布式I/O处理架构;第二,中端存储系统后端链路得到进一步改善。

目前,业界先进的中端模块化存储系统都采用了双存储控制器架构,但多采用非对称技术,两个控制器分担不同的I/O操作,特定时刻数据访问通路只能归属于某一个控制器,而AMS 2000系列采用的是创新的前后端分离、对称双活处理器的准高端架构Symmetric A/A Controller与高端企业级存储系统的控制器体系架构十分相似。这样一种先进的存储控制器体系架构可以实现双控制器对同一存储逻辑卷的访问,前端和后端可实现全面的负载均衡,从而优化了性能,简化了部署,提高了可用性。

AMS 2000 系列是业界首个采用动态负载均衡控制器的中端存储系统。两个控制器拥有独立的高速缓存。LUN需要被分配给某一个高速缓存,保证当两个控制器高速缓存在尝试控制一个一致的高速缓存镜像时不会产生错误。动态负载均衡控制器能够接管这一有关 LUN 所有权的复杂任务,动态地将I/O负载均衡到适当的控制器高速缓存中,从而使得存储管理员不必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管理,并确保获得更高性能。动态负载均衡控制器的优势在于,管理员不用将LUN分配给控制器。因此,管理员不必分析每一个LUN的预测工作负载,以确保整体系统性能的均衡。管理员也不用监视存储系统的利用率,并在工作负载随时间变化时重新平衡系统。

AMS 2000系列采用动态负载均衡控制器解决了系统前端的性能问题,那么存储系统后端的性能瓶颈又在哪里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FC磁盘是高性能的,而SAS与SATA磁盘只能用于中低端存储系统,并且在性能上与FC磁盘有很大差距。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FC磁盘与SAS磁盘在物理规格、磁盘吞吐能力、转速以及响应能力等方面都惊人的一致。SAS磁盘和FC磁盘用的是相同的磁盘本体,机械部分完全一样,惟一的不同只是磁盘的访问接口,也就是说两者在存储控制器到磁盘的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因此,提升存储后端吞吐能力的关键还在于改变后端环路。AMS 2000系列提供的SAS底板具有极高的扩展能力,可为后端磁盘提供32条并发路径。后端路径的增加可以显著提升性能,改进针对磁盘故障的隔离能力。AMS 2000系列采用SAS全交换取代传统的FC-AL loop模式,而且SAS又与STAT兼容,既提高了存储后端的带宽,又可以实现分层存储,一举两得。据HDS提供的数据,AMS 2000系列的后端带宽是同类竞争产品的3-6倍。

HDS AMS 2000系列的独特之处在于创新的架构以及在改善存储系统性能方面的巧妙设计,可谓一针见血,全面满足了用户对中端存储系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