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nm至强5600处理器说起

3月17日,英特尔发布了采用32nm工艺制程技术制造的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不出意料,新的处理器不仅性能较之此前的5500系列处理器提升了60%,与此同时,新的处理器对基于单核或者双核服务器的整合比例也有此前的9:1提高到了15:1,根据英特尔官方数据,按照这样的一个整合比例,仅通电费节省一项,用户就可以在5个月内收回购买新的基于至强5600处理器服务器的购置成本。换句话说,买一台新的服务器对大约15台服务器进行整合替换,只要用5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从电费节省上收回成本。

对于这样的一个所谓"主动替换"经济,实际上在去年的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发布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今年的至强5600发布,也可以说是这一思路延续和加深,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众所周知,英特尔的Tick-Tock策略会不断的把新的功能更加强大的处理器源源不断地推送我们的面前。那么,我们是不是要一次一次的替换呢?

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这么机械,算算账就可以了,如果在至强5500的时候,已经替换了一次,那么,我看替换到至强5600的意思就不大。反之,如果没有替换,那么你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就应该抓住现在的机会。那么,有没有必要等等至强5700,我看没有这个必要。所谓替换,并不是根据处理器发布节奏,而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如果你确实存在大量的单核或者双核服务器,那么就要考虑迁移和替换,但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服务器上的应用可以被虚拟化,可以被整合。否则就是想替换,也没有那么容易。

所谓替换,首先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是需要投入在先的,但是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事情,总之,要有整体的眼光。尽管一次次处理器的进步,不断敲打着我们的神经,但是这种敲打绝对是有意义的,因为硬件超前软件发展是IT技术发展的必然。让我们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