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两会"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最热议的话题之一。但记者注意到,当前有些人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实施过程中有操之过急、盲从跟风的现象,这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等6大类,也提到了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和物联网。与钢铁、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刚刚起步,相关技术标准、产业规划和应用范围还不明确。
比如,物联网完全是新概念,国内外对物联网的内涵和产业发展仍处在研究探讨阶段,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有些人却把物联网作为一个筐,将现有信息通信技术中每一个部分或信息化相关的全部内容,甚至物联网应用中每一个技术环节全部都包装成物联网,无限扩大了物联网的范围,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科学的。
又如,所谓的云计算、智慧地球、智能电网等国外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包装而成的技术概念,却成为国内某些人打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幌子,谋取部门或小集团利益的借口。实际上,云计算、智慧地球的概念并没有超越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信息化范畴。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做超前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实际工作安排一定要十分慎重,更不能被国外一些公司所忽悠了。据了解,当前我国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基地,100多个城市计划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就显得盲从跟风,脱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身实际,重复建设在所难免。再如,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发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重大工程项目,这对提高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但记者却了解到,目前已经或者即将建设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就包括深圳、广州、昆山、苏州、合肥、成都、南京、北京等地的项目,每个项目的投资一般都会超过200亿元,这些项目一旦达产很有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参与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的企业主体太多,也不利于培育我国平板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法也只是"大力培育",并没有鼓励对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进行大规模产业推广。所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应用应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布局,各环节相互衔接,避免在科研阶段设备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进行大规模应用示范。
在科研阶段,鼓励各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更应该让熟悉市场的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例如,日本技术振兴会拥有巨额产业发展资金,在确定资助技术项目时经常与日本企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正是日本产业常年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借鉴日本的这一做法。
另外,对于我国目前还不掌握的关键技术和生产设备,应该有规划地引进,并尽快消化吸收,不能为了购买而引进,为了引进而不做通盘考虑。高速铁路项目是我国引进并消化吸收的成功案例,当初引进的国外磁悬浮技术的时速也只有200多公里,而现在我们自己开发并已经成功运行的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时速已经达到300多公里,且安全稳定性更可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借鉴高铁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