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必争之地“数据中心”现三国演义

850亿美元的市场无疑让数据中心成为IT巨头的必争之地。

老牌服务器厂商IBM、惠普们自认是数据中心的"魂",新贵思科、Juniper把守着网络关隘虎视眈眈,无处不在的微软、VMware等厂商则悄悄地将虚拟化渗透到了数据中心的各个角落。

计算不再独自主导数据中心,意味着一场新的战争已经悄然上演。无论是短兵相接的技术火拼,还是深入敌后的跨域并购,数据中心风云已变。一场逐鹿数据中心的三国演义大戏正在上演……

信息爆炸式增长使得传统数据中心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在线计算正在引发一场数据中心革命。2009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微软、谷歌、雅虎、亚马逊以及百度、腾讯等中国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都开始兴建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来支撑自身业务的发展。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建设市场已经形成。

Infonetics 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到2012年,企业、政府以及研究实验室每年仅在数据中心设备上的花费就高达850亿美元,以保证在线基础设施的升级和运转。毫无疑问,许多大型产品制造商将从全球数据中心的迅速增加中受益,其中既包括IBM、惠普、戴尔等传统服务器厂商,也包括了思科、Juniper等网络设备商,还包括 VMware和微软等虚拟化厂商。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一个争夺下一代数据中心主导权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以计算、网络以及虚拟化为代表的三股厂商势力中,究竟谁能主宰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呢?

一向在数据中心扮演管道工角色的网络厂商们,在2009年变得雄心勃勃。2009年3月,思科公司在全球高调同步推出了针对数据中心的统一计算系统(UCS)–一个将所有数据中心资源相连接的架构,消除了计算、网络、存储访问和虚拟化的界限,并将其作为单一系统进行管理。尽管惠普、IBM表现出一副不为所动的姿态,但这一架构还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数据中心客户来说,他们使用虚拟化技术越多,就越需要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而基本的服务器单元将不再是不可替代的构建模块。

同样,Juniper网络公司也推出了针对数据中心应用的"层云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六个部分:数据中心管理器、存储、计算、4~7层应用交付、应用设备和网络,旨在构建一个能支持数万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的、无阻塞的数据中心架构。

为了继续稳固自己在数据中心的传统地位,IBM在2009年4月揭开了其最新数据中心的面纱–NEDC,它的理念是简化、共享、动态。在实际的操作上,IBM推出了针对客户需求的 IT转型及优化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建立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来证明他们的IT基础设施具有的商业价值和能取得的投资回报。IBM公司同时计划在架构师、技术技能以及设计和基准测试中心方面投资3亿美元,帮助客户将数据中心转型为NEDC,符合资格的客户可以免费获得优先的评估服务。

惠普公司在2009年也提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NGDC)解决方案,并且实现了六大关键技术创新–IT系统与服务、电源与散热、管理、安全性、虚拟化、自动化。在2009年5月份,惠普开放了其数据中心体验中心,作为国内首家面向用户开放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中国用户可以在其中切实地体验到新一代数据中心的优势。

而微软公司策划推出的第四代数据中心看起来很有意思,它将所有的主要组件都事先制造好,然后根据需求配置到集装箱内,组成一个个模块,再运送到需要它的世界各地。由于不需要现场建造建筑物来承载数据中心,因此时间、劳动力和物料等现场建设的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尽管面临并购整合的挑战,但是Sun公司还是在去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虚拟化的数据中心S20。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S20只需十分之一的时间和极低的成本即可完成设计、构建和部署。基于该系统,Sun计划到2013年将其现有的8个数据中心撤销5个,而剩下的3个也将到2015年取消。 Sun取消数据中心之后,会把大量应用转移到"软件即服务"(SaaS)的模型上,构建一个完全虚拟化的数据中心。

除了计算和网络厂商外,很多虚拟化和存储厂商也在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中寻找到新的商业机会。虚拟化软件厂商像VMware、思杰等提供了针对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软件和解决方案,而NetApp、APC等公司都在自己的领域为新一代数据中心专心研发新产品。

尽管虚拟化厂商表现得很低调,目前也没有看到有虚拟化厂商提出搭建未来数据中心架构平台的计划,但是虚拟化已经成为今天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关键,并且正在渗透到数据中心的网络、服务器以及业务交付等各个方面。850亿美元的市场无疑让数据中心成为IT巨头的必争之地。

传统霸主须应对创新挑战

长期以来,数据中心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是一个排满了一排排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庞大机房,在这个领域的主导供应商应该是IBM、惠普、戴尔等服务器厂商。

在过去几年里,涌现出的多种新兴技术正在推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下一代数据中心。从虚拟化、多核处理、云计算到Web 2.0,所有的新技术似乎都为重新构造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业界普遍认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应该是通过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让大量的基本资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不是专门适用于某些具体的用户和应用。这些需求似乎正在淡化计算设备在未来数据中心中的主导地位。

数据中心的新变化

在2009年,大多数服务器厂商都推出了最新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绿色节能几乎成为大多数方案倡导的亮点。但是在下一代数据中心中,绿色节能并不是唯一的需求。对于传统服务器厂商来说,他们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数据中心市场,也积累了很大的市场优势。然而,当面对数据中心的新需求变化时,他们能否跳出自己所熟悉的设计思路,尽快实现创新,成为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看,无论是IBM、惠普还是戴尔,他们在应对数据中心变革时,均表现得相对保守。其方案的设计理念也仍然围绕着以服务器为代表的计算资源进行架构,相比思科的统一计算平台和Sun公司的纯虚拟化数据中心,这些方案可能更容易被现有客户接受。但是这样的方案能否应对未来的挑战,现在还很难定论。由于掌握了大量的现金储备,这些厂商很容易并购自己所需要的新兴科技公司,但是如何让这些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尽快融入到自身的产品体系中去,这也同样值得关注。

将战火烧到对手阵营

将战火烧到对手的阵营,这已经成为近年来IT市场司空见惯的现象。在炙手可热的数据中心市场,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2009年初推出刀片服务器,到后来高调宣布以统一计算平台进军数据中心市场,网络巨人思科率先发难,将惠普、IBM等重要合作伙伴变成了直接的竞争对手。而惠普、IBM等公司,尽管当时对思科的举动保持了低调,但私底下则积极应战。

去年7月,IBM与Juniper、Force10等网络厂商签订了OEM协议,将其网络产品整合进自己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久以后,IBM与博科合作发布了全新的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在退出网络市场10年以后,IBM在2009年又重新杀回这一领域。

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系统存储部总经理侯淼对此的解释是,现在网络技术变化比较大,以前单纯的网络设备,已经变化成了今天融合的存储网络,以及和数据中心虚拟化的紧密结合。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网络产品与数据中心已经结合得更加紧密。由此可见,这次IBM并不是要争取网络市场的份额,而是对其存储、服务器等在数据中心占据大半江山的产品做到更全面的支持,最好的方式正是通过用其自身可控的网络产品来做真正无缝的整合。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IBM公司2009年的战略就会发现,它已经开始将其所有的产品设计都围绕着数据中心的动态基础架构来进行,这其中必然包括客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在硬件资源方面,服务器和存储一直是IBM的强项,而有10年空档的网络资源恰恰是一个短板。在与博科的合作中,IBM精挑细选了与数据中心计算及存储结合最为紧密的网络产品,由此可见IBM只专注于在数据中心市场。

惠普联手3Com的意图

2009年11月底,业内又一笔重大的收购给年末的IT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收购事件的主角是惠普和3Com,涉及金额高达27亿美元,而针对的目标正是思科,争夺的领域则主要是数据中心市场。

惠普收购3Com的举动,可以说并没有太出业界的意料,只不过此前很多分析师猜测惠普会收购博科通信,以填补其高端交换和路由器的短板。而这些正是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设备。

正如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兼企业服务器及网络基础设施部门总经理戴夫·多纳特利(Dave Donatelli)在一份声明中所说:"惠普在试图打破由一家网络供应商占主导地位的格局。通过惠普ProCurve与3Com产品相结合的一套广泛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帮助客户构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支持不同客户从边缘网络到数据中心的需要。"

一段时间以来,惠普一直缺少一个核心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其用于数据中心的自主产品主要是24端口10Gbps的以太网机架交换机ProCurve 6600。此前,惠普公司高级副总裁兼ProCurve网络业务总裁Marius? Haa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强烈暗示,惠普将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解决核心数据中心交换机缺乏的问题。惠普表示,在完成对3Com的收购后,惠普的下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会运行在3Com的网络产品上。业内分析认为,惠普率先采用的会是3Com公司的华为3Com 12500交换机,其主要的竞争产品就是思科的Nexus 7000。

合作伙伴渐行渐远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这个领域中很多原本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变得疏远,比如说思科和IBM、惠普,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2008年以前,思科有40亿美元的产品是通过IBM和惠普等公司代售的,可是当思科表露出了它在数据中心市场的野心后,惠普也开始用它的ProCurve交换机产品蚕食思科公司的市场。IBM一直与多家公司都有广泛的合作,现在正在密切与Juniper这样相对弱势的网络公司合作。在全球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或许每家企业都在暗下决心:抓紧时间进入这个新兴市场!

旧的合作伙伴关系被打破,新的联盟正在建立。不久前,惠普和微软刚刚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三年共同投资2.5亿美元用于简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并推动云计算的发展。此项合作被业界认为是对思科、EMC、VMware组成的云计算联盟的回应。2010年,在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市场上,一场联盟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目前,类似的联盟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思科、EMC、VMware组成的VCE联盟,第二个是思科、VMware与NetApp组成的联盟,第三个就是惠普和微软的联盟。在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上,无论哪一个厂商都不可能独立提供全面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因此并购或寻找联盟合作伙伴成了最好的选择。

软实力决定网络厂商成败

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荷塞的思科总部,一种全新的数据中心正在进行测试:150个网络交换机正通过一种全新的网络平台与数千台电脑相连,每台交换机每秒最大交换2.5万亿个字节数据。测试开始后,系统的数据交换量很快超过了每秒15万亿个字节,这相当于每秒钟交换了400部完整的高清电影。在未来,最大型的数据中心将会安装40万台以上的服务器,而思科希望,这种全新的数据交换平台能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中枢。

从"管道工"到主导者

一直以来,思科、Juniper、Force10等网络设备商都将自己定位为数据中心的"管道工",但是随着网络在数据中心中地位的不断提升,这种定位正在改变,各大网络厂商都希望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提供更多的应用,从而切分更多的"蛋糕"。

在数据中心乃至企业的整个IT环境中,网络是最普遍存在的。网络连接了用户IT系统中的所有资源,PC、存储、服务器以及防火墙等所有设备都无一例外是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网络同时又是独立于整个IT系统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可以利用一个强大的网络平台连接所有厂商的设备,不管是IBM的系统、惠普的系统还是其他厂商的IT系统,都可以用网络来支持。此外,我们可以认为网络是目前扩展性最好的IT系统平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IT资源能够像网络这样具备如此强的可扩展性,网络没有任何规模的限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它的规模。这一点,恰恰符合了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应用需求。

2009年3月17日,思科在全球高调同步推出了针对数据中心的统一计算系统(UCS)–一个将所有数据中心资源相连接的架构,消除了计算、网络、存储访问和虚拟化的界限,并将其作为单一系统进行管理。思科公司亚太区数据中心销售执行总监安瑞·史密特(Andre Smit)阐述了这种设计方式的好处:以高性能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统一计算系统采用行业通用的标准技术,能够将数据中心内的多个孤岛集成为一个统一的架构。数据中心可以在单一的高能效系统中统一计算、网络、存储访问和虚拟化资源,降低IT基础设施的成本和复杂性,帮助企业减少投资并提高业务灵活性,使其适应未来的应用需求。

网络为王可行吗

2009年7月,思科在多个领域的老对手–Juniper网络公司也推出了其针对数据中心应用的"层云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六个部分:数据中心管理器、存储、计算、4~7层应用交付、应用设备和网络,旨在构建一个能支持数万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的、平坦的、无阻塞的数据中心架构。Juniper数据中心业务部门执行副总裁颜维伦对记者表示,在未来数据中心的架构方面,他们和思科的看法很难得的一致。

数据通信是网络厂商们普遍擅长的领域,因此在它们推出的解决方案中,以网络为中心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做法不难理解,扬长避短从来都是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最佳做法。而数据中心用户该如何看待这种以网络交换为中心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呢?去年这在业界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议。

统一计算解决方案中的产品涉及到数据中心的所有方面–软件、硬件、服务、虚拟化、存储、计算能力、数据中心管理等。尽管思科等公司为此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开放联盟,微软、英特尔、EMC、甲骨文等厂商也成为它的合作伙伴,但仍然有很多业内人士对这个方案的前景表示担忧。

惠普负责基础设施软件和刀片式服务器的副总裁吉姆·凯西尔(Jim Ganthier)表示:"你会让一个管道工为你建房子吗?思科以网络为中心的数据中心观点对于带宽管理自然是很好的,但这个观点也同样给数据中心的服务交付以及数据可靠性和可访问性留下了很多不确定性。"

作为数据中心建设领域的资深人士,吉姆·凯西尔甚至认为,思科公司推出的统一计算架构其实并没有实现统一管理,而是采用专有的基于网络的管理架构作为控制点。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只是改变了控制模式。在服务器和存储级别上有大量的工作量平衡、政策强制执行、遵守法规、复制、优化和电源管理等工作,这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在凯西尔看来,存储和服务器管理对于保持应用程序在运行时的可靠性和对重要数据访问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在每一次需要改变的时候,系统都向网络管理员"报到",那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思科目前的这种"一个尺寸适应所有的需求"的解决方案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科,下一个惠普或IBM?

现在,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的空前繁荣,思科已经做好所有准备向一家年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规模的巨无霸企业冲刺,就像惠普和IBM那样。史密特认为,思科的UCS希望能够获得的是一个大约200亿美元的市场,它并不是被用来解决所有数据中心的问题。UCS主要针对那些已经开始做了虚拟化的用户,不管是服务器虚拟化还是网络虚拟化,或者是那些已经把虚拟化做到了桌面系统的用户。

以建设一个拥有320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为例,利用UCS系统,可以比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方式节约900万美元设备成本的投入,同时在使用后的 3年时间内,用户可以从制冷和空调系统方面节约1500万美元;在电缆的铺设上面,系统可以从原先的3000多条电缆,降到500条电缆左右。另外一大节约是机架方面的节约,同样的320台服务器,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有31个机架,而通过统一计算平台将只需要12个机架,这样能够节约出很大的机房空间。

其实,网络一直在数据中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网络,数据中心用户可以将计算和存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目前,企业很难实现全面的虚拟化,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企业可以让虚拟机不间断地在多个服务器之间迁移。统一网络管理还能帮助用户在应用软件数量增长时,根据需要增加计算设备的处理功率,或者在晚间硬件维护时从物理服务器上迁走工作负载。

不过,对于思科等网络设备商来说,"软"实力的缺乏将是一个重要考验。当网络从管道演变成一个平台时,大量的计算资源将通过网络来进行调配,他们能否有出色的软件产品来保障整个系统的运行,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没有虚拟化真不行

可以这样说,如果哪个数据中心设备提供商不能提供对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它将被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拒之门外。

在下一代数据中心里,虽然构成数据中心的基本组件并没有改变,还是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但是虚拟化就像是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上新设的一个门禁系统,数据中心设备提供商只有掌握了虚拟化技术,才能迈过这道门槛。事实是,所有主流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供应商已经实现了集体式跨越。戴尔、惠普、IBM等服务器厂商在发布新产品时,都以虚拟化作为金字招牌。 EMC、HDS、NetApp等存储厂商已经把虚拟化功能融入到面向数据中心的产品中。EMC于2009年发布了专为虚拟数据中心设计的 Symmetrix V-Max大型存储系统。而众多网络厂商也在为实现虚拟化向网络延伸,为虚拟机能够在应用程序运行时实现在物理服务器之间的漂移而煞费苦心。

虚拟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服务器、存储、网络甚至应用都通过虚拟化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前端服务器的大规模虚拟化,必将对后端存储设备的带宽、数据存储能力和保护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后台虚拟资源池中的资源,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桌面虚拟化也必须跟上。虚拟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虚拟化这个链条上,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数据中心的稳定、高效运行。

同时,在虚拟化这个链条上,各种类型的设备供应商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切入点,从而在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以VMware为例,它在推广服务器虚拟化软件的同时,十分注重建立一个虚拟化的生态系统,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甚至独立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都拉进来。无论是虚拟化的普及还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都无法靠某个厂商的一己之力完成,而是需要虚拟化这个链条上的每个节点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虚拟化这个链条上找到、找准自己的位置,设备供应商就能在下一代数据中心市场上获益。

许多人曾经探讨过虚拟化是否能与操作系统相结合的问题。从未来的发展看,在数据中心里,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的结合应该会更紧密,从而变成虚拟机(VM)的一部分。而虚拟化技术主要是解决硬件层面的问题,它可以将不同品牌和类型的服务器、存储硬件之间的差异抹平。这样一来,未来的数据中心架构将变成这样的模式:最底层仍然是各种硬件设备,之上就是虚拟化,再往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虚拟化就像是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是硬件与应用对接的不可或缺的通道。虚拟化将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下的所有硬件设备都将变成虚拟资源池中的一部分,从应用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差别。

下一代数据中心一定是动态的、虚拟化的,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虚拟化的标准问题,x86服务器、Unix服务器与大型机的虚拟化如何实现兼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