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空间中的隐形漏洞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在使用设备前用户需要阅读并同意该设备可能调用的信息,但他们并未留意到自己与智能手机应用或家用智能设备共享了多少个人敏感数据。
很多用户已经逐渐意识到,当我们通过搜索某品类产品、甚至只在与家人朋友沟通中谈及该类产品,我们的邮箱以及社交平台就会接收到该品类的推荐信息。在环球网转载国家安全部门相关报道时指出: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隐患。个人数据过度采集、大数据挖掘分析、深度伪造技术滥用等,都可能威胁使用者信息安全。
事实上,大型科技公司和个人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语音助手)厂商所收集的用户隐私信息往往远多于医疗服务提供商或政府机构。这些设备捕捉有关身体健康(如心率、睡眠规律和体能活动)、心理健康(通过分析语音、面部表情和在线活动)以及个人喜好(包括我们的搜索、购买或收听内容)的数据。语音助手通过不断从用户交互中学习来建立用户画像,其中包括有关日常习惯、人际关系乃至情绪的细节,都是从语气和语言中推断获得的。这些数据超出了任何一位医生所能掌握的范畴,形成了个人健康和行为的数字“指纹”。举例来说,可穿戴设备会记录心率、压力状况和步数,从而全面记录佩戴者的身心状态。借助复杂的算法,网络平台可能会比用户的许多亲朋好友更了解其兴趣和行为,从购买习惯到政治观点,无所不知。这些公司通过跨设备、应用和数字环境汇总数据来做到这一点。所生成的洞察不仅用于提供服务,还用于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并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与第三方机构共享,而用户往往对此并不知情。
应用服务必须征得用户同意和许可才能访问设备中的传感器,但用户通常会不假思索地授予权限。虽然这些数据对改进产品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具有极大的价值,但也引发了严重的隐私问题,因为这些数据的使用基本上不受监督,这使得科技公司能够前所未有地洞察数十亿人的生活隐私。2018 年,Facebook 和剑桥分析丑闻引起轩然大波。简而言之,一家咨询公司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了数百万用户的个人数据,并将其用于创建用户的心理档案,然后用来投放有针对性的政治广告。数据创收、广告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随之成为热议话题。
展望未来:在智能设备驱动的世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全球各个国家正在通过完善法律的方式要求企业在数据收集和共享实践方面保持透明,体现了对数据隐私的重视。企业也在通过技术手段积极应对物联网设备带来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层出不穷的隐私泄露事件表明消费者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认识亟需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不仅仅关乎与商业行为,家用智能设备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便会危及整个家庭的安全。随着政府、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这一新现实,加强协作和提高警惕将成为我们守护私人空间安全的关键。为了保障这一领域的安全,Check Point 软件技术公司推出了 Quantum IoT Protect Nano Agent。Nano agent 是一款面向物联网设备制造商的解决方案,可帮助他们有效确保设备安全并遵守隐私与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