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赋能科学研究,为科研创新加速度

12月20日,以“智能·进化”为主题的2024年创原会年度技术峰会在海南举办。大会邀请了数百位行业数字化领军人、产业大咖、专家,就AI-Native创新场景和实现路径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AI在科研、工业、能源、互联网、零售等众多领域的落地新范式。

会上,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高毅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岩教授等分享了关于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前沿实践。

高毅勤教授介绍了生物物理信息加强的AI分子模型构造方法和通过生成式自监督学习提取蛋白质结构的合理离散表示、描述蛋白质稳态构象分布的预训练模型在统一蛋白质逆折叠和结构预测等任务中的实现。这些分子模型的发展对于建构跨尺度和多模态的生命体系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高毅勤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李岩教授基于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首次发现了利什曼虫体内的关键毒力蛋白“SCARE1”,并快速筛选出能够靶向宿主蛋白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最终开发出全球首个具有预防效果的小分子抑制剂。药物研发周期缩短至数月,研发成本降低了60%以上。

华中科技大学李岩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投身AI for Science领域,盘古大模型成果丰硕

AI for Science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多年以来,华为云在AI for Science领域持续深耕,携手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机构,不断降低AI应用门槛,提升科研效率,支持科研敏捷创新,并在药物研发、农业、气象、基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药物研发领域,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张绪穆院士带领团队与华为云展开合作,基于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进行抗甲流药物的研发。通过AI靶点筛选、分子优化等能力,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为张院士团队快速筛选出多个有潜力的靶点,使原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降低至数周,大幅降低试错成本,节省90%以上的人力和科研费用。此外,经验证,张绪穆院士所研发的药物在多个关键方面均优于现有药物,药效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更低。

在气象领域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全球几十年的气象数据,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为25公里的全球气象秒级预报。在实践中,华为云联合深圳市气象局打造首个人工智能区域预报模型“智霁”,在区域高质量气象数据集的基础上,可快速得到未来5天深圳及周边地区空间分辨率为3公里,包含气温、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预报,为精准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华为云海洋智能预报方案在本地高质量海洋数据集的基础上,可15秒内推理出30天预报结果,在气象要素、海面盐度、温度、海浪高度以及海洋生化指标等众多维度实现了25公里级的空间分辨率和1小时级的时间分辨率的预报,并且多个指标的预测结果超过传统模式。华为云智慧农业方案通过AI大模型对种子的基因组合、表型数据、环境参数综合分析及精准预测,帮助育种家挑选符合实验目的的种子,大大缩减培育的实验组数和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成功率,并且在农作物生长监测、精准施肥与灌溉、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等环节持续创新,提升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助力农业科研、生产及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华为云AI for Science科学计算平台,助力科研工作敏捷创新

为推动科研工作敏捷创新,华为云面向生物医药、地球科学、流体等科学领域,打造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全栈、开放、专业的AI for Science科学计算平台。

全栈:提供AI算力、加速套件、加速库、工作流及AI for Science领域模型等,支持敏捷完成模型训练、微调和部署。其中,昇腾AI云服务提供澎湃AI算力,为大模型的训练、推理、AI 应用的开发、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全栈算力保障,满足AI for Science算力诉求。

专业:平台服务覆盖超过6个AI for Science领域和80多个AI模型,未来经过工程化和产品化后将支持开箱即用和二次开发,帮助敏捷创新,提高用户科学计算AI开发效率。

开放:平台融合了开源模型能力、自研和三方的闭源模型能力,与众多高校、实验室联合共建。

从药物研发到农业育种,从气象预测到海洋智能预报,AI正在改变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也在增强人类探索未知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未来,华为云将持续夯实AI for Science科学计算平台,为更多领域的科研创新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