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云为实 从四大领域诠释云存储的融合之道

今日惠普存储在北京召开“融合未来 存储现在”惠普存储技术趋势暨新品发布介绍会,在会议上,中国惠普服务器、存储及网络产品事业部存储产品总监范圣俭在大会上做了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圣俭:谢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百忙之中参加我们产品的发布会,下面部分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惠普融合存储的策略。其实刚才关于“云存储”的讨论就是一个引子来阐述惠普融合存储是怎么样个理念。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我要跟大家分享三张图片,这三张图片是2003年的时候第一次担任存储产品经理的时候跟用户展示过的照片,当时用户说你需要用存储,你需要用网络化的存储。对于很多用户来说IT实际上很简单,在服务器上面跑一个操作系统,我装一个存储搞一个备份,就是这样。其实这并不是事实,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都面临这样的架构,随着业务的迁移,随着IT化程度不断提升,也随着各个厂商跟我们不断加深服务,可能今天上一个服务就上一个存储,明天上一个服务就上一个存储。可能今天你买了IBM的设备,上一套存储。过几天也上了一个惠普的存储,多厂商复杂性非常之高。另外有很多信息孤岛存在,总有很多空间得不到有效地利用,资源、业务持续性一团糟。在七年前我就讲过这个问题,好像到现在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案解决,这个趋势还是在演变。当时我跟很多用户讲,你必须把存储最关键的设备做集中化的处理,你要做网络化。你把应用整合在一起、把数据整合在一起,你可能上了一个数据中心,你把所有服务器放在一起这样便于管理,但是是不是真正解决业务方面的问题呢?其实不一定。虽然实现网络化了,根据对用户的调查,绝大多数用户因为都是按照上一套IT系统的习惯,不同网络存储之间互相是不通的,在企业里假设有三个存储跟服务器子系统,三个应用系统利用率分别为30%、15%、25%,随着IT程度越来越高了以后数据大规模的扩展。根据IDC的统计全球每18个月翻一番,现在全球一年数据产生的量有40个EB,1000个PB是一个EB,按照这个速度EB这个概念马上就不能用了,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词,可能再过五年之后就要叫“ZB”,这是我们面对的事实。

2007年IDC有一个报告,现在人类自己所产生的信息已经不能用自己创造的媒体来承载,比如我们的光盘、磁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过去传统阵列是什么架构,每个阵列都有控制器,然后由硬盘承载数据,硬盘不够的时候要扩容,加一个柜子,不够再加一个柜子,可能你支持10个柜子,但是你不能支持无限的柜子,这就是传统的架构。当超过最大支持硬盘极限的时候怎么办?所有厂商会告诉你下一步要把机房扩的更大,但是这个问题还是会存在,瓶颈还是会有,这是传统向上扩展的方式,很像火车一个机头带着一堆车厢,速度上不去。现在我们国内的高铁已经是里程最长、技术最成熟的国家,这里有一个很小的变化就是架构的变化,我们变成了横向扩展的架构。以P4000和X9000为例我们可以实现横向扩展,容量和性能可以同步提升,同样我的可用性可以提升。就像动车组每一个车厢都有动力源,所以我们才可以跑到350公里每小时,火车看起来还是那个火车,但是架构变了。同样存储也一样,如果我们要把过去已经购买的或者使用的传统阵列也进行横向扩展可以吗?我们也可以通过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惠普提供SVSP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存储池给用户使用,我们也可以把MSA做成一个群集来实现更大的需求,所以你没有必要买一个超大型的存储。当你数据增加的时候你用横向扩展的方式满足数据的需求。过去没有办法对这些存储进行虚拟化,从存储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有虚拟化这个概念开始。

在70年代末的时候,在重要厂商里有一个争论,是研发更大的硬盘还是采取RAID技术,经过争论后来采用了RAID技术,也诞生了一家存储公司,所以RAID跟存储是紧密不可分的概念,也是虚拟化的开始。我们今天探讨的虚拟化是比硬盘层级更高的虚拟化,可以到了跨阵列虚拟化,可以跨存储和服务器做虚拟化,再下一步如何可以全面的虚拟化。包括前面提到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包括冷数据的增长,还有很多因素在改变存储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能耗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满足政府的规则或者行业内规则等一些法规的要求,就像朱总谈到的数据保存一百年以后我还想要怎么办?没有一个硬件可以达到,除了法规立法跟上以后才能保证服务到期的交付。

还有就是“云计算”,如何把“云计算”服务纳入到企业未来IT实际应用中呢?这些都影响存储的发展,针对这些发展惠普提出“惠普融合存储之道”,在这个大前提下存储是怎么样的理念?第一必须按需实现向上、向下横向扩展,经济不会总是蓬勃发展,偶尔也会给我们来一点刺激的,比如去年的金融海啸,当经济在收缩的时候我们很多企业怎么样能够节省开支,所以就产生一个需求怎么样能向下扩展。

第二个问题如何能够实现自动化,自我可以实现优化和智能化。

第三,所有架构必须是模块化设计,而且是开放标准化的平台,这样可以简化应用集成,升级也非常容易,所以融合存储包含三个方面。把它推演开我们可以囊括四个要素和三个基本点。

第一就是平台的融合,过去服务器是服务器、存储是存储、交换机是交换机,智能设备可能是另外一家。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是不断在融合,这个融合第一是由于技术的推进,使我们计算的平台越来越整合。一个典型的例子,各位都有用手机,你知不知道手机有多少晶体管,根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至少有10几亿个晶体管,十几年前人类诞生第一台计算机的时候它的晶体管是多大,当时非常庞大,现在每个人都是袖珍手机。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到了成熟阶段的时候有很多方面是共通的。惠普作为行业内唯一IT公司拥有专利在桌面计算、图形计算、服务器存储,我们都有自己的专利研发技术。我们内部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互相融合的。所以需要一个平台的融合,我们存储不是只局限存储。

第二这个平台是可以横向扩展的。“云存储”在这个行业里至少包含三种,第一种是阵列级别的虚拟化,还有一种虚拟化可以通过服务器,第三种服务器的虚拟化。

刚才讲“云”的时候它有一个特性就是自动化的功能,它可以对容量做优化,比如自动精简的技术,容量为什么要优化?就是因为数据爆炸,使得我们永远会面临这个挑战,如何能够用更少的资源投入解决更多的问题,容量增长还有一个问题解决能耗,环保节能。在一台机器里最耗电的就是CPU、硬盘和内存。想象一下几百台同时在线会耗费多少电,耗电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当你的数据级别是PB的时候要花多少钱。

最后如何跟你的应用无缝集成,过去谈到应用都会说这个应用是在服务器上跑一个操作系统再上应用软件就是应用,现在更多是应用可以跟存储集成在一起,因为要存储很大量的数据,如果没有这样的方式集成,就要把大规模的数据做各种迁移。大家都看过《阿凡达》,《阿凡达》的数据是多么巨大。所以会有一个趋势就是存储和应用之间的融合,这是惠普所说的融合存储最主要的要素。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惠普融合存储的策略。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典型,这个典型就是我们融合基础架构和融合存储的实例。在刀片上已经推出一个方案,它可以很简单把存储空间分配给刀片不同的服务器使用,我可以通过服务器虚拟成不同的存储应用,可以实现磁盘的备份。这个是专门为私有云和公有云提供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关于融合基础架构的例子。

最后再总结一下融合存储,就是四个方面,包括平台融合,存储虚拟化,对容量和能耗有自动优化的措施,以及如何无缝的集成到用户的应用中去,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报告。下面请出我的几位同事给大家做后面环节的展示,他们会进一步阐释我们产品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