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动驾驶领域年度洞察:政策、产业、信息基础设施与未来趋势

2024年的日历即将翻篇。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年,也是不少人焦虑的一年。

截至2024年10月28日,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订单超过800万单,其服务已经扩张至北京、重庆、深圳、上海和香港等多个城市;2024年12月,极越汽车爆出资金链断裂危机,企业运营困难,结束了其三年的造车梦;特斯拉推出其“完全自动驾驶”软件的最新版本FSD V13.2并完成首批交付,传多数车主已经获得更新。年内,比亚迪入选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长安汽车自动驾驶车辆实现长距离测试,包括速腾聚创、地平线、黑芝麻智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抢滩上市,冲击万亿级市场……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在技术发展、市场应用、资本运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和高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特定环境下市场应用的5年工作目标后,一系列政策陆续发布:如《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2024年8月,《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和《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作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首批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这些文件体现了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法规建设,促进智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如上海自2022年起先后发布“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创新发展专项政策,给予研发企业资金补贴、测试场地支持及创新应用场景开放等优惠措施,吸引众多企业集聚,打造区域自动驾驶产业高地,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与技术迭代升级;今年以来,北京、武汉等50多个城市出台了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或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L2级新乘用车渗透率在2023年达到47.3%,2024年1-5月突破50%。武汉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北京、武汉投入100亿元以上支持智能网联建设;20多个城市快速投入试点。全国累计开放超过15000公里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2800张,部署路侧网联基础设施超过7000套。预计到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总产值增量有望突破2.5万亿元。

技术进展与商业模式升级

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我国自动驾驶领域展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也体现了市场动态和政策环境的演变。

1.四大技术创新进展

端到端架构的普及:与之前基于模块化的感知、规划和控制分离不同,当下自动驾驶系统更倾向于使用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架构能够直接从传感器数据中学习驾驶策略,减少了中间环节,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BEV(鸟瞰图)视角下的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视觉感知任务越来越受重视:相比传统的前视或侧视视角,BEV可以提供一个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的空间表示,有助于实现更精确的3D定位和障碍物识别。

多传感器融合感知:随着硬件成本下降和技术成熟度提高,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方案采用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环境感知。这种方法能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保持较高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大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应用:利用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LLMs)以及模拟未来状态变化的世界模型来增强自动驾驶系统的推理能力和适应性,成为解决长尾问题(Corner Case)的有效手段之一。

2.市场与商业模式进化

产品形态变化:领先的自动驾驶团队已经在城区导航巡航自动驾驶功能(Urban Navigation On Pilot, UNOP)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无图或弱图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功能被更多用户车辆所采用,覆盖的城市数量与日俱增,城区道路运行范围不断扩大。

“点到点”全程连续自动驾驶体验:一些从业者开始探索如何实现跨场景的自动驾驶功能,即从停车位启动直至目的地的一站式服务,涵盖小区内部、城区道路、高速公路等多个路段。头部企业正在进行相关研发测试,即将交付给用户。

L3级别的量产推进:L3级别的自动驾驶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车辆可以完全自主行驶而无需驾驶员干预。目前,在高速高架路段,头部企业的自动驾驶接管率已达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每次,这为L3功能的大规模量产提供了契机。

商业化运营模式多样化:除了直接销售配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外,还有通过订阅制或者按里程收费等方式提供的自动驾驶服务,形成商业闭环。此外,自动驾驶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变现渠道相结合,比如车辆维保、保险、补能体系等。

看得出来,2024年的自动驾驶领域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商业模式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共同推动着这个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安全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前进。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但自动驾驶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法律框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行业内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公众认知水平等。

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存储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和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了支撑自动驾驶发展的核心支柱。在2025年我国基础支撑部分产值增量为599亿元、2030年有望达1167亿元这些数字中,信息基础设施将占据其中很大一部分份额。

AI技术的进步是自动驾驶发展的基础动力。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系统性能,使得车辆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例如,特斯拉通过其海量的实际驾驶数据不断训练和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以提升FSD(Full Self-Driving)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智能座舱、云智算、自动驾驶云存储、OTA(Over-The-Air)云分发等核心应用场景的需求,“车网边云”融合协同成为趋势。

自动驾驶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因此,需要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存储能力。据估计,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在2024/2025/2026分别达到139.6/240.7/43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维持在70%以上,反映了该领域内对高性能数据处理设施的巨大需求。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确保通信安全变得至关重要。企业正在加大投入以保护用户隐私并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ISO发布了多项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标准,WP.29也在推动国际范围内的法规进程,为产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显而易见,自动驾驶领域对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伴随着技术创新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进展不仅促进了自动驾驶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为构建更加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趋势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消费者的核心考虑因素之一,59%的消费者将智能化水平作为购车时的关键考量点。此外,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技术的渗透率显著增长,高速NOA渗透率已经超过10%,显示出市场对于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正在上升。专家预测,2025年及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自动驾驶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交通信息协同共享与远程控制,全面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并推动数据共享和构建开放合作生态,通过高效、完整的数据闭环体系,提供数据挖掘和模型泛化能力,降低采集成本、提高训练迭代频次,提升模型在极端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

二是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落地:政策支持加码,各地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建设,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等多个领域。

三是商业化进程提速。自动驾驶在出行服务与物流配送领域商业化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与产业变革重要驱动力,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品牌优势与规模效应持续巩固领先地位,新兴科技企业与初创公司有望凭借创新性技术与商业模式在细分领域异军突起。

四是车联网智算发展。政府、开发者与最终用户协作,共同构建自动驾驶数据闭环解决方案,满足车企智算业务需求,并扩展至优化交通流量、监测路况变化、预警事故风险等,进而改善城市出行体验,提升智能交通管理。

期待自动驾驶更快走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共同迎接美好的智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