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在CES 2025的主题演讲中回顾了公司历史,从NV1和街机游戏机讲起,一路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巨头。此次王炸产品 RTX 50 系列显卡登场,系列产品再度涨价的同时AI 计算能力翻倍,DLSS 4功能更是表现亮眼。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奥秘?
图源:英伟达
英伟达率先发布了相对经济型的显卡,售价549美元的RTX 5070 GPU。据英伟达称,它将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人工智能,以三分之一的价格提供RTX 4090的性能,还能让笔记本电脑实现更高的性能水平,移动版RTX 5070的功耗仅为RTX 4090的一半。
此次发布的50系列其余产品阵容包括:旗舰产品RTX 5090,售价1999美元,具备3400人工智能每秒万亿次运算(TOPS)的性能;RTX 5080将提供超过一半的人工智能性能,达到1800 TOPS,价格更具吸引力,为999美元——沿用了即将退市的RTX 4080 Super的价格;接下来是售价749美元的RTX 5070 Ti,性能为1400 TOPS;最后是RTX 5070,性能为1000 TOPS,前面已提到其售价为549美元。
显而易见的是,英伟达相对于Ada Lovelace 架构已将人工智能计算操作翻倍——至少对于8位整数(INT8)工作负载而言是如此。同时,英伟达展示了Blackwell架构的RTX通过着色器可提供125万亿次单精度浮点运算的图形计算能力,这比其Ada架构同代产品高出1.5倍,而人工智能性能将高出3倍。因此,相对于着色器性能而言,人工智能性能翻倍了。
图源:英伟达
DLSS 4功能抢眼
DLSS 全称为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是基于AI深度学习的提升画质的技术,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性能倍增器,通过降低游戏中的渲染分辨率,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AI加速硬件单元(Tensor Core)来拉伸输出画面,可以让玩家在不花费额外成本的情况下运行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帧率的游戏。
在上一代DLSS 3中,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所搭载的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光流加速器提供动力支持,可在不影响画质和响应速度的前提下,利用 AI 创造更多高质量帧。在 DLSS 3 中,英伟达在渲染两帧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插入一个中间帧。这会给游戏渲染管线增加一些延迟,还会引发一些帧节奏方面的问题。
黄仁勋表示,DLSS 4 是在 “预测未来”,而非 “对过去进行插值”。这极大地改变了它的工作方式、对硬件性能以及延迟方面的表现。基于先前渲染的帧、运动矢量以及其他数据,DLSS 4 会生成新的帧以营造更流畅的体验。
再比如使用DLSS 3 ,如果仅获得 40 帧的生成帧率,即便画面看起来还算流畅,操作起来也会感觉非常迟缓、卡顿。这是因为用户输入是以 20 帧每秒的速率进行采样的。而对于 DLSS 4 来说,你可以在用户采样率为 20 帧每秒的情况下获得 80 帧每秒的生成帧率。换种说法,我们通常感觉在使用帧生成功能时,游戏要想操作起来有响应感,采样率至少需要达到 40 到50 帧每秒。
英伟达如何利用其游戏GPU翻倍的AI计算能力?
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之一将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纹理压缩。我们过去就听说过这个技术,并且此前曾在老一代硬件上展示过其运行效果……但当时帧率并不高。2023年5月的神经纹理压缩(Neural Texture Compression,NTC)运行速度还不到标准BTC(块截断编码)压缩速度的一半。但18个月后,随着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更多的训练,我们可以想象神经纹理压缩(NTC)能够达到与传统BTC相同的运行速度。
鉴于我们以及其他人都对现代游戏中GPU显存耗尽的问题有所担忧,所以神经纹理压缩(NTC)成为Blackwell这一代硬件的主要新特性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它号称能在仅使用三分之一内存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图像质量,如果得以应用,甚至能让8GB显存的显卡更具实用性。但有一个小问题:许多游戏都是跨平台游戏,会在采用AMD GPU的游戏机上运行。
除了桌面GPU,英伟达还公布了移动端产品阵容的型号。将会有对应的RTX 5090、5080、5070 Ti和5070笔记本电脑产品,将于2025年3月上市。虽然型号与桌面产品线相匹配,但性能会显著降低,我们预计其他规格也会有类似的削减。
RTX 5090笔记本电脑GPU将提供1850人工智能TOPS性能,起售价为2899美元。这意味着它基本上与桌面版RTX 5080相当。移动端5080的性能降至1350 AI TOPS,略低于桌面版5070 Ti。移动端5070 Ti将具备与桌面版5070相同的1000 TOPS性能,而普通的5070笔记本电脑GPU将提供高达800 AI TOPS的性能——这可能是对即将推出的RTX 5060 Ti桌面版产品的一个预告。
主题演讲花了大量时间谈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汽车、医疗、仓储、机器人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去几年里不断从英伟达那里听到的内容。
此外,黄仁勋表示,AI Agent可能是下一个机器人行业,很可能是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机会。
2025是AI Agent的元年,你对此有哪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