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存储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复苏与增长态势。据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市场规模突破1202.25亿美元,同比增长96.8%。其中,DRAM和NAND Flash作为市场主导,分别占据约56.8%和41%的份额。
国内存储厂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资本运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深圳远见智存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HBM2e芯片的量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计划于2025年春节前后完成下一代HBM3/HBM3e的前端设计。长鑫存储成功实现DDR5内存芯片的量产,良品率约为80%,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国产DDR5模组已开始销售,标志着国产存储芯片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江波龙在企业级存储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多家知名企业的服务器存储采购订单,企业级存储销售规模预计达到9亿元。
在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晶存科技和英韧科技等存储企业加速IPO进程,奥康国际筹划收购联和存储科技,进一步完善存储芯片产业链。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存储器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部分国内存储厂商通过海外并购和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例如,长电科技收购晟碟半导体80%股权,提升了在先进封装和测试领域的技术实力。
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HBM等高性能存储器的需求,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存储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达到637.2亿美元,2025年达到717.6亿美元。AI的普及推动了对高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器市场也将迎来显著增长。特别是DRAM和NAND Flash市场,将受益于AI加速器所需的HBM3、HBM3e以及新一代HBM4的推出。
总体来看,2024年国内存储厂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进入2025年,存储技术在AI加持下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HBM(高带宽内存)技术:HBM技术因其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非常适合AI处理器和数据中心的需求,成为DRAM市场的重要增长点,DRAM制程正向更先进的10nm级别发展。预计2025年HBM的出货量同比将增长70%,并成为AI处理器和数据中心的关键存储技术。
主要厂商如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等都在加大对HBM的研发投入,并推出了HBM3e和HBM4等新一代产品。
QLC(四层式存储单元)NAND Flash技术:AI工作负载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快速检索,因此对大容量SSD的需求也在上升。NAND Flash的层数竞争也日趋激烈,QLC NAND技术因其成本效益和高密度特性,将获得更多青睐。例如,铠侠推出的第八代BiCS FLASH QLC产品,位密度比上一代提高了约2.3倍,写入能效比提高了约70%,单个存储器封装可提供4TB容量。预计2025年,QLC将贡献NAND Flash出货量的20%,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渗透率也将有所增加。
MRDIMM(多路复用DIMM)技术:MRMIMM作为一种新型内存技术,通过组合两个DDR5内存模块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AI推理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新型存储器技术:相变存储器(PCM)、磁变存储器(MRAM)、铁电存储器(FRAM)和阻变存储器(RRAM)、DNA 信息存储技术等新型存储器技术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些技术在性能上优于传统解决方案,且能有效支持AI计算。基于相变存储原理的XL-FLASH与CXL相结合,可开发出功耗更低、位密度更高、读取速度更快的存储器,有望提高存储器的利用效率并节能。
鉴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存储应用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铠侠在2024年推出了首款量产车规级UFS 4.0,推动了汽车行业存储技术的发展。AI计算和云端应用的快速发展,对存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SSD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对象存储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创新浪潮,其应用场景从传统的备份、归档和数据湖扩展到支持高性能工作负载,包括数据分析和AI应用。边缘AI的进一步普及使得AI处理功能更接近数据源,如智能手机、PC等设备,边缘端的存储必须在容量、能效、数据有效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表现出色,才能有效支持AI工作负载。
总体来说,2025年的存储技术正朝着更高效能、更大容量和更适应AI应用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应对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
2025年存储技术面临主要挑战
2025年存储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供需失衡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尽管AI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性能存储器(如HBM、QLC SSD等)的需求增长,但消费电子市场(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复苏动能仍不明显,导致存储器价格走弱的因素依然存在,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存储厂商的盈利能力。
2. 技术迭代与融合的挑战
存储技术正在快速迭代,传统存储技术(如HDD)面临被SSD等新技术取代的压力,全闪存储、分布式存储、计算型存储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虽然在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具有优势,但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成本和兼容性等问题。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伴随数据量的增加和AI应用的普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合规性问题成为存储技术的关键挑战并更加突出。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存储技术需要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4. AI发展的不确定性
AI是当前存储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AI技术的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宏观经济逆风、AI投资回报递减或技术扩展障碍可能导致AI发展放缓,从而对存储器市场(特别是HBM、DRAM和高容量SSD)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5. 成本与可持续性
存储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高性能存储器领域。同时,随着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环境影响问题日益突出,存储厂商需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例如,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160%,这对存储技术的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6. 人才短缺
存储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研发和创新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全球在数据存储领域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这不仅影响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2025年存储技术将在AI的推动下迎来显著发展,高性能存储需求增长、技术创新加速以及边缘AI的崛起将成为主要趋势。然而,市场也面临着供需失衡、技术与成本平衡以及数据安全等挑战。
显而易见,存储厂商、技术开发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不断调整策略,以应对这些变化,抓住AI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