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ck Point:2025 - AI 技术和网络安全的关键一年

2025 年人工智能 (AI) 的快速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变网络安全形势。作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先驱者和全球领导者,Check Point公司认为以下几项重要发展趋势将在新的一年中,给我们的数字世界带来重大影响。

AI 大爆发

AI 技术的普及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例如,在推出仅仅 60 天后,ChatGPT 的用户数量就达到了 1 亿,现在其每月访问量超过 30 亿次。横空出世的DeepSeek在一月底几乎“霸榜”了全球所有地区的App下载榜单。据《金融时报》报道,到 2024 年底,92% 的财富 500 强公司已将生成式 AI 集成到其工作流程中。Dimension Market Research 预测,到 2033 年,全球大型语言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 1408 亿美元。AI 技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随着这些技术的迅速采用,支持它们所需的土地、水和能源用量大幅增加。AI 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将在 2025 年显现。

能源需求与效率创新

AI 技术的快速普及给全球能源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 AI 运维支柱的数据中心正迅速增加。数据中心需要土地、能源和水;即使没有因 AI 使用激增而增加的需求,这三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已经非常紧缺。根据麦肯锡的统计,2024 年,数据中心的数量翻了一番,从 2015 年的 3,500 个增加到了 7,000 个。德勤预计,到 2034 年,数据中心的能耗将从 2024 年的 508 TWh 激增到 1580 TWh,后者相当于印度全年的能耗量。

很多业内专家都敲响了警钟,现行体系很快就会变得难以为继。Goldman Sachs Research 预计,到 2030 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 160%,到 2028 年,AI 用电需求将占数据中心总用电需求的 19% 左右。鉴于这一前所未有的能源需求,各企业必须转向更具可持续性的能源来源和创新型散热解决方案,以满足高密度 AI 工作负载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芯片设计的发展和工作负载规划的优化,计算技术本身也将变得更加高效。由于 AI 工作负载通常涉及海量数据传输,因此计算内存 (CIM) 架构等创新技术将越来越重要。这些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在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移动数据所需的能耗。随机存取内存 (RAM) 芯片将处理功能集成到内存本身,消除了计算单元与内存单元之间的界限,从而提高了效率。这些技术及其他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有助于以节能方式管理不断增长的计算量。

AI 技术将改变软件开发

AI 技术将革新软件编程,工程师们正从 GitHub Copilot 等简单的代码完成工具转向 CursorAI 和 Replit.com 等完整的代码创建平台。虽然这一转变有望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带来了重大安全风险。借助 AI 技术,网络犯罪分子只需提供一个提示词便可快速生成完整的恶意软件,开启了网络威胁的新时代。随着网络犯罪愈加复杂且影响广泛,攻击者发起攻击的门槛将逐渐消失,导致我们的数字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这种威胁将提升AI相关企业对“技术滥用”的关注与投资。 AI 厂商需构建安全护栏以防止其大型语言模型 (LLM) 被武器化或恶意使用。软件开发人员和网络安全防护厂商应合作实现“负责任的 AI”。如Check Point这样的安全防护厂商熟谙攻击者的思维模式,可以模拟和预测新型攻击技术。渗透测试人员、“白帽”黑客和安全测试团队致力于在黑客之前发现软件可能会被利用的方式,从而主动防御漏洞利用。软件和网络安全防护厂商之间需要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以测试 LLM 模型是否会被武器化。

多代理 AI 系统的兴起

2025 年,网络攻击和防御中将不乏多代理人工智能 (AI) 系统的身影。AI 代理(AI agents)是 AI 助手 (AI Copilot)的下一发展阶段,属于自主系统,可代表人类做出决策、执行任务并与环境交互。AI 代理能够与其他 AI 代理、数据库、传感器、API、应用、网站及电子邮件等实体进行通信,并根据反馈做出调整,只需极少的人为干预。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代理发起难以检测的协同攻击,而防御者则可以使用它们来增强威胁检测、加快响应速度并跨网络和设备展开实时协作。 多代理 AI 系统能够通过协同工作,共享实时威胁情报,并协调防御措施,以更有效地识别和缓解攻击,从而抵御同时发生的多起攻击。

结语

2025 年将是 AI 技术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的一年。AI 在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商业领域、软件和安全防护厂商以及政府和执法部门之间需要展开密切合作,以确保这一快速发展的强大技术不会损害数字信任或破坏用户的物理环境。Check Point建议:网络安全防护专业人员必须抢先一步,快速调整策略,从而充分利用 AI 技术的强大力量,同时缓解其风险。未来安全形势如何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有效应对这一复杂的 AI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