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年2月27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金融领域,国产大模型DeepSeek正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从银行业到证券业,从大型机构到中小银行,DeepSeek凭借其开源特性、多模态能力与低成本优势,掀起了一场覆盖全行业的智能化浪潮,推动金融服务效率、风控能力与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文字编辑| 宋雨涵
1
金融业接入DeepSeek
行业 | 公司名称 | DeepSeek应用情况 |
银行业 | 工商银行 | 部署DeepSeek-R1推理模型后,信贷审批效率提升300%,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8.7% |
银行业 | 邮储银行 | 将DeepSeek大模型应用于企业级多模态智能问答助手“小邮助手”,新增逻辑推理功能,增强精准服务效能 |
银行业 | 江苏银行 | 通过应用DeepSeek-R1推理模型,实现邮件分类、产品匹配、交易录入、估值表解析对账全链路自动化处理,识别成功率达90%以上,每天可减少9.68小时工作量 |
银行业 | 北京银行 | 联合华为率先引入部署DeepSeek系列大模型,在AIB平台京行研究、京行智库、客服助手、京客图谱等多个场景试点应用 |
证券业 | 国金证券 | 将DeepSeek应用于信息检索、文档处理、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等多个场景,计划拓展至智能服务、风险管理、投资分析等领域 |
证券业 | 汇正财经 | 完成DeepSeek私有化部署后,投研服务实现可视化投研逻辑生成、交互式金融词库、沉浸式股票实操教练三大突破 |
基金业 | 汇添富、富国基金、诺安基金等 | 1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已部署DeepSeek大模型,主要应用于投研分析、知识查询、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场景 |
保险业 | 新华保险、中国平安 | 已宣布在探索DeepSeek相关应用场景,如新华保险员工可利用DeepSeek接口进行日程管理、群发收集等工作,也可初步提供保险销售方案 |
2
金融机构的三大变革
效率、成本与竞争力重构
效率跃升:AI赋能全业务链
智能客服与流程自动化:江苏银行通过部署DeepSeek-VL2多模态模型,实现合同质检智能化,准确率提升至96%,并借助R1推理模型完成资产托管估值自动化,节省大量人工操作时间。广发证券上线DeepSeek客户服务模块,助力机构投资者投研效率提升40%。
智能决策支持:微众银行、苏商银行将DeepSeek嵌入风控审核系统,优化信贷审批逻辑;国泰君安证券则通过R1模型升级“君弘灵犀”智能投顾服务,提升用户交互精准度。
成本优化:开源技术普惠中小机构
Deepseek的技术优势
Deepseek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生成对抗网络等多种理论基础,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分析准确性。其独特的设计使得它在较低的算力消耗下,仍然能提供相对高效的结果。同时,在智能客服和风控分析等应用场景中,Deepseek能够更精准地捕捉用户意图,提升交互质量,从而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金融行业深耕的过程中,AI大模型所需的算力和数据训练资源通常是巨大的,很多中小型机构因此望而却步。而Deepseek的推出,正好为这些金融机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自研路径。如此,诸如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纷纷开始在Deepseek的基础上研发属于自己的金融大模型。在不少IT团队看来,这种技术的自研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效率,更是为了塑造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竞争力。
中小银行的期待与实践
李峰教授对此指出,AI大模型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能够切实推动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即时反馈与智能化服务方面,Deepseek的技术优势为各个场景带来了提升。例如,客服代表能够通过AI模型更快速地响应用户,这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据了解,许多中小银行此前在选择大模型研发路径时,主要是依赖外部服务商或进行合作研发,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信息保护等合规风险。而基于Deepseek的开源特性,中小银行能够利用其自有数据,进行独立的模型微调和优化,解决了不少合规问题,缩短了研发周期。
竞争力分化:权力结构变革
DeepSeek引发的不仅是技术效能的提升,更是金融业权力结构的深层变革。
其开源架构与模块化设计,本质上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生态。在这种范式下,技术优势不再单纯依赖数据规模或算力储备,而是转向对业务场景的理解深度与适配能力。
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规模决定竞争力”的行业定律,为中小机构创造了差异化的价值锚点。
技术普惠性的实现源于三个机制创新:首先是成本结构的颠覆。通过轻量化模型架构与分布式计算框架,DeepSeek将AI部署的边际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20%以下,使得区域性银行也能负担智能化改造.
其次是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开源社区中持续迭代的金融场景解决方案,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积累效应,单个机构的技术投入通过社区网络产生指数级放大效果。
最后是定制能力的普适化。借助可解释性增强的模型微调接口,中小机构无需顶尖技术团队即可完成业务适配,这种低代码化改造大幅降低了创新门槛。
3
机遇与挑战并行
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
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制定的。对于DeepSeek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尚无明确的监管标准,这可能会限制DeepSeek大模型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银河证券研报分析称,银行在使用DeepSeek等大模型开展业务时,如果未对客户数据进行脱敏或者加密处理,可能会导致客户的身份证号、账户余额、交易记录等敏感信息泄露。暴露客户隐私将引发客户的信任危机,并给银行带来严重的声誉损失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因此,银行应对相关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并大力推广同态加密等隐私计算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利用。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成本较高,短期内可能主要被大型金融机构所采用。此外,即便银行对敏感数据进行了本地化、脱敏处理,在数据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潜在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DeepSeek大模型作为生成式AI大模型,其输出结果可能存在不可解释性和“幻觉”问题,即生成的内容看似合理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若银行过度依赖DeepSeek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系统在面对技术故障、网络攻击或突发事件时显得脆弱。
人机协同的认知升维
DeepSeek带来的最深层次变革,在于重新定义了金融从业者的价值创造方式。
传统的人机协作多停留在替代重复劳动层面,而DeepSeek推动的是一场“认知能力再分配”——将人类从信息处理的低维空间解放,转向价值创造的高维领域。
这种转变建构于三重认知交互机制:
首先是机器直觉的培育。通过持续学习市场波动模式与风险传导路径,DeepSeek形成了超越人类经验范畴的态势感知能力。在金融市场风险分析中,系统能够识别传统模型难以捕捉的非线性关联信号,例如跨市场风险传导的早期征兆或流动性压力的隐性积累。这种能力使金融机构得以在复杂环境中构建前瞻性风控体系;
其次是认知镜像的构建。系统不仅能输出决策建议,更能通过可解释性算法呈现决策逻辑的完整证据链,使人类专家可以沿着机器的思考轨迹进行深度校验与策略优化;最后是智能涌现的激发。当DeepSeek接入投研团队的策略讨论时,其通过语义联想生成的跨领域关联假设,多次引导研究团队发现非显性投资机会。这种人机互动已超越工具性辅助,演进为真正的认知协同。
这种协同关系正在重塑金融人才的能力矩阵。基础的数据处理技能加速贬值,而三大新型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其一是智能策展能力,即在海量机器生成方案中识别价值线索的洞察力;其二是边界突破能力,即在人机认知交界处发现创新机会的想象力;其三是价值锚定能力,即在智能化浪潮中坚守金融本质的判断力。这种能力结构的转型,标志着金融从业者从“技术使用者”向“智能架构师”的角色跃迁。
写在最后
DeepSeek的崛起标志着金融行业进入智能化深水区。在这场效率革命中,技术领先者将定义未来规则,而如何驾驭技术红利、规避潜在风险,将成为所有参与者的必修课。金融机构唯有拥抱变革、坚守合规,方能在AI浪潮中立于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