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授权门”的来龙去脉

龙芯(英语:Loongson,旧称GODSON)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龙芯课题组自主开发的通用CPU,采用简单指令集,类似于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开始使用。龙芯2号速度最高为1GHz。龙芯3号设计的目标则在多核心的设计。目前中科院有研发以龙芯为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国产CPU,2002年8月10日,首片龙芯1号芯片X1A50流片成功。龙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后来正式注册的英文名为 loongson。

龙芯目前从性能指标来讲也是比较先进的,之所以龙芯的应用推广有一定的困难。一个原因是软件的问题。由于存在着知识产权壁垒,龙芯的架构不是英特尔的架构,龙芯不能跑Windows。所以,龙芯将来成功很重要的是需要国产操作系统的支持,要用LINUX操作系统。所以可以这样说,龙芯崛起与中国 Linux普及是相辅相成的。

近日贴着自主产权"CPU核"标志的龙芯购买全球老牌处理器架构企业美国美普思(MIPS)专利授权的事情一经披露,引起诸多反响。"龙芯"原来一直说是完全的自主研发,现在却又说研发机构决定购买美国MIPS的专利授权,从而理顺市场化道路。一时间,很多人认为"龙芯"原来也是"拿来主义"的产物,批评其背后的研发机构中科院研发作假。

很多人认为自主生产cpu的战略失败了,并质疑"中国芯"的独立性,甚至有人将龙芯与前年引起业界震惊的"汉芯"造假事件相比。不过,也有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中美公司之间的一次"互补合作"。没有一家芯片企业可以独立完成所有部件研发,英特尔几年前进入手机处理器领域时,也买过ARM处理器架构。

某专家认为,借助授权,龙芯市场化速度势必将加快,由于目前Linux阵营日益成熟,龙芯支持Linux系统,未来前景值得期待。这一判断的确符合产业趋势。即使英特尔,也正与Linux"眉来眼去"。此前英特尔甚至发布了面向上网本的Linux系统moblin。

应该说,指责"龙芯"作假肯定是不公平的。贴出这条消息的几家网站上,也有不少网友评论说,科技研发不可能白手起家,肯定是要在一些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这是非常客观公允的说法。而且,为了确保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够与业界成熟的技术体系、软硬件兼容,更是必须要借鉴一些成熟的商用技术。否则,一款产品研发出来,却无法与现有的任何一种软硬件相配合,这样的研发将没有任何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过多年的积累,IT行业拥有了完整的研发推进体系,用户也形成了自己的使用习惯,如果不去充分照顾这些实际情况,商用化之路将举步为艰。比如Linux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进军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不但有开放源码组织在极力摇旗呐喊,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国家政府的支持–毕竟可以显著削减本国的信息化成本。可是,一是用户习惯了Windows,二是IT行业的硬件、应用软件开发商对微软的支持力度要远超Linux,三是Linux的开源、低价策略,难以吸引优质的研发资源全身心投入,于是至今Linux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还是Windows万不得已情况下的替补。

其实"龙芯"也好,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也好,国家主管部门、投资者和研发机构都是希望今后能取得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所以出于商用化考虑,借鉴国外技术、与国外厂商合作,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什么高科技产品能完全采用一国技术研发而成的。出于商业利益开展的科技研发活动,最终还是应该从商业行为的角度来看待,无论研发资金是企业自筹还是国家资助。

"龙芯"其实几年前就有了成品,难道为了保住完全自主研发的虚名,就任其被隔离在国际主流技术和产品之外,连本土用户都不愿意购买?究竟是面子重要,还是尽快设法将研发资金转化为商业收益,从而支持后续研发?

各大网站的文章对龙芯多有宽容的看法,单纯的指责或许并不公平,但是更多的监督和支持,必定让龙芯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