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蒸发3亿美元,韩国半导体危险了?

据路透社报道,2025年3月19日,三星电子在水原会展中心召开了第56届股东大会。会议期间,股东对三星半导体业务提出诸多质疑。对此,半导体暨装置解决方案(DS)部门负责人、副会长全永铉表示,在人工智能竞争的时代,HBM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组件,三星曾因对市场趋势的预判稍显滞后,错过了最初的市场机遇,目前正在全力追赶。

三星电子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的营收和盈利水平不及市场预期。2024年,三星电子在全球DRAM市场的占有率从上年的42.2%下降到41.5%,在全球电视市场的占有率从上年的30.1%下降至28.3%,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也从19.7%降至18.3%。数据显示,三星目前拥有467万股东,其股价去年暴跌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科技股之一,总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近3亿美元财富灰飞烟灭。

内外夹击,三星电子遭遇重大考验

三星在HBM领域的投资一直未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晨星股票研究主管Kazunori Ito指出,由于HBM长期以来一直是一种非常小众的产品,且堆叠DRAM所涉及的技术难度大、市场规模小,因此三星并没有集中资源进行开发。

除了自身面临的内部难题,三星公司还遭遇了来自外部的严峻挑战。今年1月,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了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而中国正是三星公司极为重要的市场之一。随着芯片禁令的实施,三星公司的AI芯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明显冲击,需求疲软。此外,特朗普近期还扬言可能对中国加征更高的关税。一旦这一政策落地,三星公司由于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将受到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为严重的影响。

根据1月22日美国参议院收到的各企业行贿申报内容,2024年,三星集团在美国政界游说的支出高达698万美元。这其中不乏资助对中国半导体持强硬立场的议员。有公开资料显示,韩企代表三星曾支持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前任主席、威斯康星州前联邦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迈克·加拉格尔曾提出强烈呼吁,要求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经济胁迫采取强硬立场,敦促商务部将长鑫等中国半导体头部企业列入实体名单,并严禁美国技术流入其及关联企业。

在半导体领域,三星的代工业务已被台积电甩在身后,高带宽内存(HBM)技术也被SK海力士反超。曾经的“传统巨头”如今在“新兴挑战者”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智能手机、电视和DRAM市场份额的全面下滑,更是让三星的行业地位岌岌可危。

结合相关现状,部分激进民众甚至要求“国有化”三星,认为三星在发展过程中受益于韩国政府,如今应交还给人民。对此,三星掌门人李在镕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试图通过内部整顿和激励员工来扭转局面,另一方面却因战略失误和技术瓶颈难以迅速改善业绩。韩国专家指出,三星的技术问题难以通过简单的管理手段解决,而韩国政府在当前局势下也难以像过去一样提供财政支持,三星的未来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三星以外,其他韩国半导体企业也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局面。据韩国媒体ETNews近期的报道,SK海力士已经开始对系统IC进行重整并裁员。一度财大气粗并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的韩国半导体大厂也不得不走上裁员道路“精简开支”,不免令人忧心其经营是否陷入了困难局面。有市场消息指出,SK 海力士系统IC重整是由于8英寸晶圆代工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低价竞争和市场状况长期放缓,使得经营状况恶化所导致。

高层“大换血”的背后:半导体行业困难重重

近期,许多半导体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纷纷展开人事变革与业务布局调整。3月5日,全球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Micron)宣布一项重磅人事任命: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Mark Liu)正式加入其董事会。美光表示,刘德音的专业知识与全球视野,将有助于公司扩展记忆体业务,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市场强化美光的长期竞争优势。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美光在激烈竞争和复杂环境下颓势尽显,先进制程与台积电差距拉大,海外建厂又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尽管刘德音是技术革新与风控的顶尖专家,但其能否在美光内外交困之际力挽狂澜,仍需继续考验。

美光以外,英特尔也宣布,其董事会已任命陈立武 (Lip-Bu Tan)为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曾于2009年-2021年担任英特尔重要供应商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首席执行官。在此期间,他曾带领该公司收入翻倍,股价暴涨3200%。然而,在半导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数十年的英特尔,目前正艰难应对市场份额下降、生产受挫和收益急剧下降的问题。英特尔还背负着债务,不得不削减约1.5万个工作岗位。

美光和英特尔的人事变动反映出整个半导体行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对于三星而言,如何在保持现有市场地位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能力,将是决定其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