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比肩X86,睿思芯科加速构建高性能RISC-V生态

3月31日,睿思芯科在深圳前海发布新一代高性能灵羽处理器。官方宣称,这是中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RISC-V服务器芯片。睿思芯科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及CEO谭章熹博士介绍了灵羽处理器的诸多细节。

性能比肩X86,各项配置都很

睿思芯科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及CEO谭章熹博士

从介绍中了解到,灵羽处理器基于睿思芯科全自研的CPU核心IP与片上网络IP,该处理器实现了先进乱序执行、高速数据通路与Mesh互联结构,大幅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效率。

睿思芯科具有对整个芯片设计与制造产业链的精细化控制能力。灵羽处理器通过软硬件结合的设计-工艺协同优化,在产品工程、EDA工具链、物理设计与晶圆制造流程中实现创新,显著提升运算中的能效比以及优化总体拥有成本。

灵羽处理器的性能可比肩Intel主流处理器水平,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均有明显性能优势,其主频及整体计算性能为国产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可满足高性能计算、全闪存储与开源大语言模型等应用场景的需求。

灵羽处理器采用了“一芯双核”设计架构,支持32核CPU+8核LPU (智算专用核心)异构设计。LPU是睿思芯科基于RISC-V设计的轻量级异构加速核心,用于优化机器学习、推荐系统以及向量数据库和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等负载。

在能效方面,灵羽处理器支持动态供电与频率调整技术来优化功耗管理。TDP与同级别三款旗舰级芯片能耗相比有突出表现。与英特尔主流服务器处理器相比,其功耗表现也有明显优势。

灵羽处理器在IO接口配置上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不仅支持DDR5内存,也支持PCIe 5.0,可以支持20多块NVMe固态盘,8张GPU加速卡以及6块400Gbps的高性能网卡。

此外,灵羽处理器还支持CXL 2.0协议。CXL 2.0支持共享内存资源池,支持多台服务器共享一个内存池。灵羽处理器利用CXL 2.0的高带宽、低延迟特点,可以构建8路320核高密计算服务器,这是更强大的计算服务器架构。

这次灵羽处理器发布对于睿思芯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谭章熹博士表示,以后每12个月会发布一颗旗舰级产品,以工艺和核心架构交替迭代的节奏更新,每年会有100%的性能提升。

如果能长期按照这样的路线图发展,RISC-V的未来会非常光明。

睿思芯科加速构建RISC-V高性能计算生态

睿思芯科正加速构建从芯片到服务器整机、系统软件到行业应用的RISC-V高性能计算生态闭环。目前,灵羽处理器生态体系已集结超50家合作伙伴,涵盖关键器件厂商、整机OEM厂商、系统软件与行业ISV。

基于灵羽处理器,睿思芯科开展与联想、长城、三诺等头部OEM深度合作,联合打造服务器系统级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联想展示了使用睿思芯科32核处理器打造的2U机架式服务器。与主流OEM厂商的合作标志着RISC-V产业化进程到了新的阶段。

谭章熹博士在采访中指出,目前RISC-V服务器的产品化已处于起步阶段,OEM厂商的积极参与为RISC-V服务器的普及打下了基础。他提到,开放生态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在深圳等地区,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化速度非常快。

某头部OEM厂商高管表示:“睿思芯科是国内领先的RISC-V芯片设计企业,我们将持续携手,打造面向未来的高性能服务器解决方案,为落地应用打开全新局面,助力客户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运行在灵羽处理器上的openKylin操作系统

灵羽处理器兼容openKylin、Fedora、Deepin等主流国产及RedHat、Ubuntu等国际操作系统,支持主流数据库、机器学习框架、虚拟化环境与多租户容器部署等复杂场景,具备快速部署能力并支持开发板生态。

红帽软件首席软件工程师、RISC-V国际基金会大使傅炜回顾了自2016年以来,基于RISC-V的Fedora开发历程。如今,睿思芯科的灵羽处理器平台在服务器应用生态方面具备了广泛的兼容性,已经具备支撑企业级应用部署的能力。

星辰天合产品总监于嘉在演讲中提到旗下的XINFINI块存储平台,结合该平台的具体情况来看,性能方面,领羽平台具有与x86和ARM相同的性能。并且,灵羽支持的数据压缩功能可大幅降低成本。

睿思芯科正引领RISC-V走向高性能计算新时代

睿思芯科成立于2018年,是第一家将RISC-V引入中国的企业,在行业深耕多年。从2022年到2024年期间,陆续发布了8核边缘计算处理器、16核数据中心/边缘处理器和32核服务器处理器。

自创立以来,睿思芯科获得多家顶级投资机构背书,目前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华胥资本、北极光创投、字节跳动、高瓴创投、翼朴资本、联想创投、百度风投、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川创投等,估值数十亿元。

睿思芯科创始团队成员多数拥有世界知名高校硕博背景和顶级半导体企业多年专业经验。谭章熹博士与睿思芯科董事会副主席容志诚博士均师承图灵奖得主、RISC架构之父David A. Patterson教授。

谭章熹博士是帕特森教授唯一一位从事体系架构研究的中国大陆学生,并全程参与了 RISC-V 指令集标准的研发验证以及推广工作。曾在全闪存储大厂Pure Storage负责FlashBlade全闪存储产品的设计工作,在硬件加速器和闪存上拥有几十项专利。

容志诚博士曾在英特尔先后出任企业处理事业部CTO、通信产品事业部CTO、英特尔中国CTO,并于1998年创立英特尔中国研发中心。在早期RISC指令集SPARC架构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已经获得70+项发明专利。

谭章熹博士指出,当前主流架构生态正逐步形成由大厂主导的“全链条封闭体系”。以软银为例来看,它不只控制了Arm,还收购了服务器芯片厂Ampere,显示出“链主企业”对上下游的强控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中间OEM厂商的生存空间。

谭章熹博士强调,这种趋势让行业对“开放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愈发强烈。RISC-V的诞生正是对封闭生态的一种回应,它代表了产业对更开放、更包容技术路线的追求,也为中国提供了探索自主架构和多样化路径的重要机会。

容志诚博士表示:“RISC架构的国产化突破绝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更是重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底层生态的开始。我相信睿思芯科能够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不断突破,成为RISC-V架构与高性能计算领域具有领导力的企业。”

在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灵羽处理器作为RISC-V架构的国产高性能代表,正迎来广阔市场空间。市场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智算市场预计2028年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