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交通运输全行业聚焦的关键词,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该如何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绘就智慧基建新画卷?
3月27日,第二十七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暨产品技术博览会在山东青岛召开,华为中国政企交通系统部部长金黎阳受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报告。他表示,华为已服务公路行业二十余年,持续坚持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从单领域的信息化迈向综合立体大交通数智化,华为深耕行业,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数智基础设施融合,赋能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黎阳看来,智能交通建设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高精尖,更不是一些设备的堆砌,而是要围绕核心业务场景,将交通工程、交通管理与合适的数字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公路作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支撑。据介绍,华为在公路领域采用军团化运作,聚焦感知、联接、计算、存储、云和数字能源等技术,从用户需求、方案设计、产品研发到方案验证、工程实施和商业模式创新,端到端打通,在产品及工程上进行创新,联合合作伙伴,持续开展智能交通探索实践。
“随着交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公路智慧化正从高速公路向高等级公路全面延申,核心目标从单一的提升通道能力向保障通道安全、挖掘通道价值演进。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治理也不断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金黎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公路大通道高质量发展,金黎阳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华为的思考与实践:一是提升通道能力,通过感知、仿真、预测预警、主动管控等,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二是保障通道安全,组合应用数字技术,保障隧道、收费站安全高效运行;三是挖掘通道价值,推动交通数据向资产化、产品化、资本化持续演进。
“围绕‘疏堵保畅’的总目标,我们提出构建全息感知+全面认知和精准管控的高速安全与应急组合方案,实现路网态势感知和仿真预测,道路事件实时发现分钟级主动管控响应,助力高速疏堵保畅,提升道路安全。”金黎阳解读道,例如通过动态情报板,直接管控车辆通行速度;通过匝道出入口管理,直接管控车流密度;通过对应急车道、客货车道的动态分配,实现路权资源的合理调配,最终实现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双提升。
现场,金黎阳还分享了华为联合客户与伙伴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探索,例如围绕在役/新建公路的安全应急、隧道安全应急与设备管理、收费站无人化少人化等场景,应用有线无线融合通信、路网云控、基于雷视融合的路侧精准感知等技术。
“智慧交通的核心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交通业务场景,从而持续提升安全水平、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金黎阳最后强调,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深入理解交通行业,充分发挥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行业适配与融合创新,同时深化与伙伴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共同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交通数智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