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点亮教育新征程的灯塔​

当今时代,数字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深度融入教育行业的每一个角落,重塑着教育的格局与生态。从核心软硬件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广泛铺设,到信创在教育领域的逐步落地,均为教育的现代化转型筑牢了根基。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得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智能化教学成为可能。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进一步凸显了数字科技在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地位。

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2024年,教育数字化在终端设备、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在线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华为云通过其高性能计算平台,为高校科研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其数字化实训2.0解决方案已服务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800个教育行业客户。借助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性能持续提升,浪潮信息为多所高校打造的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不仅满足了日常教学的数据存储与处理需求,更为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深信服超融合一体机整合了计算、存储、网络等多种功能,不仅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简化了校园IT架构的管理维护工作。联想的教育终端设备,在中小学智慧课堂中广泛应用,提升了教学效率。科大讯飞的AI教育解决方案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与考试数据的分析,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与效率。鸿合科技的智能交互大屏在课堂上得到广泛应用,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线教育服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学而思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学生也能获取优质课程,好未来为众多教育机构提供了一站式的课程搭建、教学管理与运营服务,降低了教育创业的门槛,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多样化供给。

信创在教育行业同样迈出了坚实步伐。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逐渐在校园桌面终端得到推广应用,保障了数据安全与信息主权。WPS教育版等国产办公软件以丰富的功能与良好的兼容性,满足了师生日常办公与文档处理的需求,降低了对国外软件的依赖。在硬件设备方面,联想推出的一系列信创PC产品,凭借稳定的性能与完善的售后服务,在校园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数字显示,202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6464.82亿元,同比增长10%,显示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强大潜力。

促进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不同教育场景下,数字基础建设各具特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革新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通过智能阅卷分析学生答案,实现学业预警,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是打破资源壁垒,促进教育公平。淄博市临淄区构建“智慧教育平台+”模式,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整合国家平台五育模块,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三是提升管理效率,优化校园生态。南昌职业大学打造”AI+智慧校园”,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校园安全管理、教师效率提升、教学智能化升级等多个领域,为江西省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样板。

四是推动科研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清华大学打造的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利用华为的昇腾AI芯片构建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生物信息学、天体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助力科研团队进行大规模数据模拟与分析,加速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复旦大学选择曙光存储ParaStor分布式存储系统,针对材料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难题在高端计算集群项目展开合作,通过建立EB级存储池,依托分布式存储在性能、扩展性、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保存与快速访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利用5G技术,推动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是赋能教师发展,助力专业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教、学、管、考、评多个场景为教师带来高效便利的支持,不仅使教学环境、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估得以重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素养提升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更证明了数智技术不是教师的替代者,而是教师专业跃升的“新航道”。

可以说,数字科技为推动教育行业有序发展带来了诸多显著好处。

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教育数字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大量教学数据、学生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与传输,如何防止数据泄露成为关键难题。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加强师生的数据安全意识教育成为工作重点。

其次,不同教育场景下的数字化应用缺乏有效整合,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影响了教育数据的流通与综合利用效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促进不同教育平台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第三,区域间数字化发展不平衡,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来缩小差距;部分教师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可通过开展定期的培训与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实践,打造一支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数字化,光明前景

AI大模型的深度应用,正在加速实现人机协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闪存技术与高性能计算的结合,也将为教育科研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数字科技的深度赋能,教育行业正在迈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未来。

这一进程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数字科技将持续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人群,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