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公司转型成功成科技体制改革典范

  编者按:3月12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多年来,太极公司通过两次转型,创新求变,已经成功转型为综合服务提供商,成为探索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新途径的成功典范。本报分上、下两期介绍太极公司体制创新和民族品牌塑造的举措,敬请关注。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中国文化中,太极是万物本源;而对西方人来讲,神奇的太极八卦图犹如数字0和1,契合现代二进制计算原理。公元1987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公司或太极股份)成立,昭示着古老华夏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完美结合;2010年3月12日,太极股份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预示着太极股份在计算机产业和信息化领域开启新的征程。

  曾为太极计算机公司起名的原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同志,在太极股份成立之时为太极所书题词中有“创制”二字,正是体制机制创新,铸就了太极今日的辉煌。而今,太极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等行业信息技术服务的领先企业,是中央国家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国家信息化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肩负使命太极公司诞生

  走进位于北京北四环的太极公司办公大楼,记者看到醒目的12个大字:“肩负产业使命,追求价值创造”。这12个字不但写在太极股份的战略文件中,更是写在每个太极员工的心里。而记者在梳理太极股份成立的历史时,发现太极的诞生孕育于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太极计划”,肩负着振兴我国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1986年,原电子工业部召开了“石岛会议”,这次会议是决定后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路线的关键会议。石岛会议主要研究两个问题:计算机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业和我国走什么样的计算机工业发展路线。

  在关于中国计算机工业走什么路线的问题上,石岛会议提出,以“太极八卦图”作为寓意。“太极图”核心部分由“阴阳鱼”组成,“阴鱼”是硬件,“阳鱼”是软件,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计算机工业发展要软硬并重,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软硬相辅相成。软件发展的突破点是软件工程,要靠软件工程、靠硬件实现软件工业化,硬件就是软件“阳鱼”中的“阴眼”;硬件发展的突破点是设计自动化,要靠设计自动化发展计算机,软件就是硬件“阴鱼”中的“阳眼”。“阴阳鱼”外面还有“八卦”,“八卦”指的是软件硬件发展需要的重要公共支撑环境,包括中文、网络、数据库、通信等。

  这是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有名的“太极计划”。“太极”代表了当时计算机工业主管部门对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的一种思想,指出中国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就要像“太极图”一样,以用户为中心,以用立业,不偏不倚,软硬并重。

  这也就是太极计算机公司成立的最早源头。在如何落实“太极计划”上,作为计算机工业的先行者的电子工业部15所(现中国电科15所),自然被电子工业部优先选中。电子工业部提出,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计算机工业要转向市场,因此要求以15所为试点,首先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将面向任务和面向市场相分离,成立计算机公司承担面向市场的任务。1987年,由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李铁映同志亲自命名的“太极计算机公司”在15所大院内正式成立。作为中国最早由研究所成立的市场型计算机公司,太极公司实际承担了两重任务,一是承担落实“太极计划”的历史使命,二是在更开放的环境下推动科研体制的改革。

  同时,太极的成立也是我国“军转民”的最初尝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保军转民”政策的实施,使军工科研单位被逐渐推向市场,开始出现民用产品研发业务,从而出现了军品、民品的两条科研战线。太极计算机公司就是在国家对军工科研体制进行改革和电子工业部正在酝酿计算机发展规划的历史条件下正式成立起来的。

  在15所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太极公司迅速发展,并在成立之初推出了“太极2000超小型机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迅速占领国内小型机市场,市场份额连续6年稳居榜首。小型机的推出一举打破我国小型机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让我国航天、铁路、金融等重大领域用上了中国人自己的计算机,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形势。太极公司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冶金等行业,开创了我国行业应用的先河,避免了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被外国所控制,长了国人志气。

  太极公司依托15 所雄厚的技术力量,把15所积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投向市场,为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发展服务,同时也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和经济效益,从而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以形成从科研到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15所也由过去的单一军品科研生产单位转变为以军工科研生产为主,军、民两条线发展,产品结构多元化的大型科研院所。

  太极公司成功的实践,证明了当时改革的正确性,也说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策略的前瞻性,更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竖起了一面标志性的旗帜。纵观太极发展20多年的历史,太极计算机公司不但能坚持下来,没有大起大落,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这是与一代代15所人、太极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分不开的,是与坚持“太极计算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15所,15所的不断创新离不开太极公司”这样的理念有关,这就是研究所改革的成功之路。太极计算机公司的成立和发展,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开辟国民经济主战场结出的硕果,是树立民品产业化发展战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重组改制盘活国有资产

  太极公司成立后,连续6年市场份额高居榜首,这是太极人至今引以为豪的事件。但自1994年以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以大、中、小型计算机为核心的集中计算模式逐渐被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所取代。在计算机产业发生深刻变化的大潮下,太极果断地实施战略转型,从设备提供商转变为集成应用服务商。从1994年到1996年,太极在网络技术与软件开发方面占据了优势,在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创造了众多第一次的计算机技术应用。1996年,太极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系统集成商”,太极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转型。

  2000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太极把改革的目标定位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开了改制重组的步伐。

  据了解,太极公司股份制改造工作启动于2000年下半年,随着太极公司人员规模和业务领域的迅速扩大,原有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变化。

  据太极公司一批老员工回忆,在2000年度太极所有会议中,出现最频繁的词汇是 “大船与小船”。大家脑海中有着同一幅画面:左边是多只小帆船,经不起大风大浪;右边是一艘战舰,可以到深海遨游。面对当时公司业务分散、经营机构小而杂的局面,统一所有经营管理人员面对挑战、寻求变革的思想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太极公司的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这一局面,15所领导班子做了认真思考,经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太极公司于2000年10月12日通过董事会决议(2000年董事会第一号决议),决定正式启动太极重组改制。重组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而且每迈进一步都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据参与当年太极改制的人员介绍,当年大家基于为企业长期发展负责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克服了相当大的现实困难。比如,在吸引和选择战略投资人方面,2001年伴随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所有投资人对IT产业普遍持观望态度。太极人自身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是说服投资人却很难,太极又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中的国有企业,让投资人真金白银投进来更难。再比如,国有资产评估与确认是一件非常严肃而又仔细的工作,将太极下属所有机构的家底盘点清楚,并全部办理国有产权登记,整整用去股改工作小组6 个半月的时间。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太极公司终于完成了重组改制的各项议程,太极股份即将破茧而出。“风雨IT路,太极十五年”,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时刻:2002年11月28日,太极股份创立庆祝大会在世纪金源大酒店隆重举行。太极公司的成功改制,是太极全面市场化运作的一次嬗变,是彻底摆脱旧体制与机制束缚,全面打造新太极的一次契机。李铁映同志和邹家华同志为太极股份成立特题词“创新创造创制”、“永远创新”,这两幅题词今天悬挂在太极解决方案中心,作为对今日太极人的一种激励。

  太极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极大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公司与 15所之间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随之变为清晰的产权纽带关系,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太极真正步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殿堂。太极公司因此也人心大振,信心在逐渐得到恢复,生产经营开创了新的局面,改制成功后的2002年底开始摆脱经营连续徘徊的局面,实现销售规模和赢利能力的快速增长。

  太极的成功改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公司盘活了国有资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大胆引入民营资本―――步长集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了分散经营和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使太极公司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第三,公司改制提高了资产的运营效率,使公司的国有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第四,促使企业积极投身于市场竞争的洪流之中,不断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公司完成改制后,进入了战略发展的第一阶段―――变革发展期。在此阶段公司继续深化改革,以产权改革来带动和促进公司经营机制转变,以公司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来巩固产权改革的成果,公司贯彻“专注”与“一体化”业务发展策略,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跟踪国际技术潮流,加强应用技术上的快速创新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优化公司业务组合,对公司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新型运作模式;在“主动创新”与“规范化”的策略指导下,运营管理在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和创造性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使公司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太极改制后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为太极黄金发展十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极股份始终把自己摆在发展中国信息产业中坚力量的位置上,以振兴民族经济为己任,与时俱进,坚持自主创新,为适应市场经济而不断变革,对内加强管理,对外进行市场开拓,积极参与竞争。我们有理由相信,流动着创新血液的太极,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厚积薄发笑傲资本市场

  2000年以后,太极拥有了足够的技术沉淀,公司的核心业务锁定了IT服务,并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执行。太极股份成立后,公司制定了十年的发展规划,每三年为一个战略期,即 2003-2005年变革发展期、2006-2008年健康发展期、2009-2011年稳健发展期。在经过前两个战略发展期之后,公司在经营规模、业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太极已经为进入资本市场并成为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10年3月12 日,太极股份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由于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公司的股票受到众多投资者的热捧,股价当天翻了一番,这从侧面说明了公众对太极公司品牌的认可。上市之后,太极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公司将在“资本+技术”的双重推动下迅速发展,这对太极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一,太极股份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公司的规模发展。太极公司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才,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公司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支持。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可以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还可以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第三,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太极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表明其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承认,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同时,每日的交易行情、公司股票的涨跌,成为千百万投资者必看的公司广告;媒体对上市公司拓展新业务和资本市场运作新动向的追踪报道,能够吸引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关注;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对企业的实时调查、行业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在价值。因此,在资本运作这个大舞台上,太极将尽其所能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实现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员工和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

  回顾太极公司脱胎科研院所到改制股份公司以及最终至上市公司,太极从资产总额数百万元到市值超过60亿元,太极的每一次跳跃式发展,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所有创新中的根本。

  太极的诞生本身就是我国行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创举,而太极的成功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15所在“军转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太极孕育于国防科技工业,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是军民两用技术结合的典范。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太极走上市发展的道路,充分与市场结合,使社会资源和资金有机会参与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这使军民两用技术有了充足的资金和空间,使15所有机会走出去与民用工业部门一道开发,开展与市场结合的合作,建立军民结合、军民共用的科技基础平台,创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并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为其他科研院所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太极积极推动业务、技术、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而所有的这些创新都来自于人才。在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同时,太极积极探索对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机制。2007年,经监管部门批准,太极成功实施了百名核心人才持股计划,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力。这些对人才的激励机制,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有志之士活跃在太极各条经营战线上。

  太极在资本市场上闪亮登场后,作为其控股股东的15所,价值由原来的4500多万元,增加至27亿元,资产增值近60倍,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度增值。随着今后在资本市场上不断拼搏努力,有效地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太极的业绩也会蒸蒸日上,从而带动15所业绩增长,进而不断促进国有资产创造更大价值。

  总体来看,太极完成改制并成功上市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与太极始终坚持机制创新密不可分,为15所机制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15所整体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开创性探索。

  展望未来,太极将与时俱进,坚持自主创新,始终把自己摆在发展中国信息产业中坚力量的位置上,一如既往地为发展民族 IT产业而努力奋斗。“太极”这个孕育于中华民族特有文化和改革开放特殊历史时期的企业,将带领中国信息产业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

  太极生万物,万物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