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消息,据彭博科技报道,英特尔计划在本周宣布裁员超过20%的计划。此举是陈立武 (Lip-Bu Tan)担任英特尔CEO之后精简管理层、重建工程驱动型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此前就有媒体报道,陈立武接替被迫提前退休的Pat Gelsinger出任CEO之初,就曾经表示,英特尔裁员不够彻底,如今,新的消息则进一步证实此前的说法。
随着新一波裁员,可以预见,英特尔又将陷入新一波的人员动荡,人人自危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局面。但这真的能够帮助英特尔摆脱当前的危机,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轨道吗?

英特尔危机从何而来?通过裁员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吗?对于英特尔而言,人员究竟是生产力还是包袱?裁员后的英特尔能够实现轻装上阵吗?应该说,任何企业发展,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并非只有裁员的一条路,考虑到英特尔员工的素质,被裁员之后,并不难找到工作,甚至会被AMD等竞争对手吸纳,无形中壮大了竞争对手的力量,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在我个人看来,战略调整应该是新的管理团队更为迫切的事情,需要根据新的市场变化,明确英特尔未来发展前行的道路,也就是制定战略,其次才是搭班子、带队伍。如果战略不清晰,那么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被动裁员,后院失火,更是乱上加乱。
目前市场的焦点无疑是人工智能AI,在这个领域,英特尔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目前,英特尔对外推广的OPEA(Open Platform For Enterprise AI,企业AI开放平台),以英特尔CPU、MRDIMM(Multiplexed Rank DIMM)、Gaudi GPU等硬件为基础,为生成式AI大模型应用提供了支撑。此外,针对数据访问内存带宽的瓶颈问题,英特尔也牵头推动了CXL(Compute Express Link)标准的发展,与NVlink不同的是,CXL作为标准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遵循和使用,与之相比,NVlink属于私有协议,并不对外开放,目前也只能在人工智能AI场景中应用,并不支持更多的企业级应用场景,相比,CXL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但针对人工智能AI场景,如模型训练、推理等,CXL带宽的性能表现还存在差距。
那么,OPEA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英特尔在AI的市场上占据主动?英特尔OPEA对比Nvdia方案的优势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市场区隔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事情。此外,英特尔也要针对CXL标准给出明确的市场策略,寻找其所适应的市场空间,开辟新的战场,创造性新的价值。
半导体工艺生产线策略是英特尔面临另外一个急迫的问题,业界也都在期待英特尔接下来的策略,英特尔会不会把产品设计和生产线进行剥离,转而采用代工厂的策略。现有策略,也就是在CPU产品设计和半导体工艺制造的双领先,也曾经帮助英特尔塑造了辉煌,如今,当半导体工艺制造的优势不在的时候,接下来的战略何去何从?产业界都在期待。
如今,x86也在经历类似人类历史的“百年变局”,不仅是GPU,新的存储器形态,如EDSFF中的E1.L、E3.L,从产品的功耗(25W-70W)到产品形态都在发生变化,x86产品设计的边际正在被打破,新的设计标准,如直流供电、散热,都需要英特尔牵头给出新的设计标准。但是从表现看,英特尔的这种紧迫感并不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
英特尔的被动是有原因的!裁员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
但愿一切都在新的管理团队的掌控中!不是皇上不急、太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