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25中关村科学城工业软件创新暨开源峰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圆满落幕。本次峰会以“AI赋能·开源聚力·工业智核”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开发者代表,围绕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突破、开源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发布多项重磅成果,为工业软件自主创新注入新动能。
政策引领顶层设计锚定工业软件发展新方向
海淀区科信局局长、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二处处长、二级巡视员何建吾进行开场致辞,他表示,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基石,海淀区在工业软件发展方面具备软信行业发达、人才资源密集等优势,未来,海淀区将从政策引导、资本助力、资源对接等多维支持构建工业软件产业生态,推动国产工业软件跨越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王俊峰在致辞中指出,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灵魂”,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虽有发展,但面临结构性矛盾和“卡脖子”问题。新形势新要求下,加速推动工业软件形成“技术创新、场景驱动、生态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实现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陆首群通过视频致贺,同时对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联合开放的优势表示认同,其所属开源组织愿无偿提供支持,以开源迭代创新、生态协同、全开源商业模式助力,推动技术维稳升级、加速生态拓展与产业落地。

中关村科学城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发布
何建吾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以“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平台筑基、机制保障”为原则,聚焦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十大高端制造领域,打造一批端到端的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工业软件开源社区,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机制,构建“机制健全、服务完善、创新活跃、生态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到2027年形成“龙头引领+专精特新协同”的企业格局,重点培育2-3家工业软件龙头企业或上市企业,孵化“小而精”优质企业,形成“拳头产品”,组建专项基金,建立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构建深度融合的产业共同体。

全球首个工业软件知识图谱正式上线
会上,CSDN高级副总裁、GitCode CEO于邦旭发布全球首个工业软件知识图谱。图谱涵盖设计仿真、生产制造、控制自动化、工业互联、辅助工具等6大核心领域上千个开源项目,为工业软件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持,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定位技术需求,提升研发效率,同时推动开源项目与商业应用深度融合,为工业软件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工业软件开源社区启动。

会上,GitCode启动工业软件开源社区,社区以开源为纽带,整合政策、技术、人才与资本资源,打造“技术自主化-生态协同化-商业可持续”的工业软件发展闭环,为中国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五大领域案例展现国产工业软件硬核实力
数码大方、云道智造、翼辉信息等行业领军企业分享了各自的技术突围经验。
数码大方董事长兼总裁雷毅展示了公司最新的软件一体机产品。该产品通过服务器预装“设计制造一体化”软件系统,将AI技术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实现开箱即用“零部署”工业软件新范式。一体机产品全面开放CAXA自主内核与平台,支持软硬件合作伙伴的应用搭载与自主开发,打造工业软件新业态,为企业提供更完整的“交钥匙”解决方案,赋能制造业提质增效。

云道智造高级副总裁刘高升在会上介绍了公司仿真软件的技术创新。凭借GPU加速、仿真APP、AI for CAE等技术创新,公司在仿真效率提升、仿真知识复用及仿真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实现了仿真速度的质变飞跃。CAE(物理引擎)与AI(数据引擎)共同构成了数字世界的两大核心引擎。

翼辉信息联合创始人刘亚峰则着重介绍了公司100%自主原创的大型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在技术赋能下,近五年来,翼辉承担电力、数控系统、工业母机、机器人、高铁、卫星等领域国家重大专项18项,服务用户近1000家。

赛目科技CEO何丰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领域,分享了公司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成果。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建模与仿真技术及相关工具,公司进行了持续开发与优化,成功攻克了该领域的三大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创新提出了跨尺度、多层级的高保真建模方法,构建了多维度测评体系,并打造了高置信度的全栈仿真测试工具链。同时,赛目科技还推出了智能网联汽车超实时仿真测试云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仿真验证的效率与精度。

天圣华集团副总经理、CTO吕维瑛强调,通过全生命周期数据驱动与产业链协同,打通工控环境-企业私域-价值链协作三层数据网络,以国产化技术栈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实现设计、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闭环。未来,天圣华将聚焦夯实数据基座-激活生态协同-赋能商业创新三步战略,联合产学研伙伴攻坚多物理场仿真、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

此外,会议还组织了两场闭门会议,共同讨论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源创新与生态协同等话题。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三地优势,推动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跨越,让“中国工业软件”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