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到今天碰到SARS的时候,我们发现,以前我们所设想的医院信息化发展步骤,现在看来有一点滞后。我们原来设想的一个医院信息系统,是解决医院内部的管理问题,然后是医院内部的临床信息系统,之后才是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但这次SARS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医院内所拥有的临床信息,需要在一个很大的范围里共享。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一个我们所说的HIS,实际上变成了“E-healthcare”,我们把它叫做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我觉得这件事情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温家宝总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里提到信息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对此我们负有责任。我们以前缺乏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的概念,不是说不知道有这样的系统,而是认为这样的系统离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似乎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总是说,要先把医院里边的信息收集得比较完整和系统之后,才能做到社会化共享。但是这次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新挑战。
信息交换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数据基础。SARS体现出我们缺乏好的信息基础。这个信息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医院里缺乏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信息系统。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病人信息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很多病人的信息还没有纳入到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范围之内。也不能说是我们从SARS中得到了一个什么教训,因为建立病人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但是SARS过后,病人信息的重要性将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没有数据交换的基础。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病人信息的收集上,而我们现在却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上。特别是医院的领导层,可能以前对病人信息的收集不太重视,可能认为我的医院只要收费管理做好就行了。
广东最早发现SARS,有很多的传染经验、治疗经验。但是到北京蔓延起来的时候,北京的很多医生,包括宣武医院的一些医生,都是坐飞机到广东学习了两天再回来。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形成信息的充分共享。
我曾在澳大利亚做医生。SARS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HIS应该帮助医院的员工,但也可以帮助病人、老百姓,也帮助政府。比如在澳大利亚有一个省,所有的医院用一套系统,病人也都只有一个号码。
院系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患者在协和做的检查,到我们这儿来必须再冲印; 如果说各个医院的信息都能交换,我们就不用再处理了,拿来某个医院的信息,我们一拷盘就行了。原先北大医院、协和医院拿来的片子我们都认,病人不用再做第二遍检查,现在所有的病人都要重新做检查,因为怕病人和医院打官司,你必须要出两份片子,给病人一份,医院留一份,这样打官司时才能作为证据。
我是赞成医院间信息共享的,但现在的现实却是连医院内部都无法保证信息共享,作为院领导,我不是信息方面的专家,也很难知道怎么把这方面工作做好,希望有这样的厂商,帮我们做好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