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探讨解决这个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全社会难题。卫生信息化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能产生怎样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3月15日,记者约请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与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执行社长王学武,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对话。
卫生信息化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建设
王学武:您好,饶主任!难得有求教您的机会。关于卫生信息化,我记得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有这么几句论断,“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我想请您谈谈,“十五”以来,卫生信息化实践促进了哪些改革措施的落实,对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饶克勤:卫生改革发展需要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和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深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卫生信息化发展对于促进和推动各项卫生改革措施的落实与深化,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个是政策层面上,另一个是管理层面上。
王学武:可不可以讲得具体点?
饶克勤:在政策层面上,卫生改革发展政策应该建立在认真研究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需要、需求的变化规律和卫生工作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基本规律的认识需要翔实的数据分析和正确的循征方法。
王学武:对不起,我对卫生领域比较外行,能讲得朴素些吗?
饶克勤: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而是更注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升卫生管理水平、卫生服务效率,方便和快捷地服务于人民群众。2003年SARS流行,我们感觉到最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信息不通、指挥不灵,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机制,导致当时许多防控政策和措施得不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国家疾病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我们正在加快努力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从已经完成的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来看,的确发挥了相当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水平。
过去十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三次开展了以家庭健康询问为重点的卫生服务调查,详细掌握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及其变化的规律,揭示出当前卫生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引起了社会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广泛关注,为新一轮卫生改革和政策出台提供了依据。
王学武:您还没有谈到卫生信息化对卫生管理层面的意义。
饶克勤:在管理层面上,卫生信息化建设同样加快了对不合理管理制度的改革。还是以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为例,在SARS以前,我国传染病报告是逐级报告汇总,即最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后,填传染病报告单邮寄到县卫生防疫站,县卫生防疫站统一录入计算机并汇总成为报表,再逐级上报汇总,最后到中央。这一报告过程即使在SARS流行的关键时期,从基层报告到中央平均需要8天时间!你要知道SARS的潜伏期才4天左右,两个SARS的潜伏期呀!SARS靠什么控制?即使报告上来的数据,也不知道在逐级汇总中漏掉多少。就是这个管理水平,当时谁也没有办法。后来提出必须改变逐级汇总的办法,基层医疗单位用网络直报方式直接报告,同一时间各级卫生行政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了解到疫情发生情况。这实际上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改革传统管理方法最好的证据,破除了层层报告的局限,避免了层层对数据的干预。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然促进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反过来卫生改革发展又对信息化建设产生新的需求。
信息和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王学武:SARS的暴发就好像昨天的事。随着SARS、艾滋病和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传播,使卫生事业的公共特征受到全球的重视。您能否谈谈,这种公共特征对一个国家的卫生信息化带来了怎样的挑战,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有什么样的进展,当前瓶颈在哪些方面?
饶克勤:您提到的卫生事业的公共特征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际上普遍用“公共卫生” ,英文叫Public Health来表示这个概念。公共卫生与临床医疗在概念上是有差异的。临床医疗往往关注的是个体,关注个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而公共卫生关注的是群体,关注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公共卫生是通过计划、组织和实施手段来实现疾病预防、重点人群(儿童、妇女、老人、职业等)保护和健康促进的目标,尤其是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全世界主要面临两大不安全因素:恐怖主义和重大传染病。
王学武:能解释一下吗?
饶克勤:许多国家把重大传染病,如SARS、艾滋病和禽流感的防控,视为与国防、经济等国家安全一样重要。2003年SARS在我国流行,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国民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艾滋病已经造成了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非洲国家经济倒退、人均寿命减少、社会混乱;禽流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人类还没有禽流感的流行,但禽流感病毒的变异越来越近似人类流感病毒,在人类的流行估计也是迟早的事情。
从流行特征上来讲,新发传染病有两个特点:一是您上面提到的SARS、艾滋病和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它反映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二是这些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非常快,现代化交通、人口移动、经贸往来频繁,今天在亚洲,明天就传到北美,防控难度非常大。在SARS以前,人们普遍缺乏对公共卫生的认识,应该说公共卫生不仅是卫生部门的工作,更是每一个公民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加大疾病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反应的能力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最大程度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王学武:我不明白这跟卫生信息化有什么样的关联?
饶克勤: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中,信息和信息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的任务就是通过疾病监测和现场调查,收集疾病发生、发展的数据,分析疾病分布的规律,探究疾病流行的因素。应该说,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实现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各项工作现代化的最关键和最具有影响力的要素。去年12月,我们考察了美国、加拿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建设。美、加两国在“9·11事件”和SARS危机后,采用现代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大疾病监测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对人群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的因素,及早采取针对性预案和干预措施,取得了不少经验。
王学武:您能否谈谈我们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
饶克勤:2003年SARS之后,我国加强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项目包括几大系统建设。
一.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建设。这是当今世界建成的最大的基于互联网在线直报的网络应用系统。从2003年6月开始拟订建设方案,2004年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使用该系统进行疾病报告、数据审核、质量控制和分析利用的用户数超过5万,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超过1.5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达到3万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超过5000家。实现了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信息处理的“个案、实时和在线”目标,2005年全国网络直报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个案例数超过450万,对于提高我国疾病监测质量、预警水平,及时采取控制应对措施,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为了应对重大疾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及时调动和协调各种资源,包括卫生系统内部和相关部门的资源,部署和实施干预措施,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建立中央、省级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与决策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收集整理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数据,辨别事件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协调和调度跨地区和跨部门救治资源,组织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系统,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以及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完成数据收集、决策分析、指挥部署和实时监控等工作任务。卫生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已经开始,全国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资金已经到位,项目实施工作在2007年完成。
三.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SARS以后,国家加快了医疗救治系统建设,目标之一是在地市一级城市建立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即在面对出现自然和社会因素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生命威胁等公共卫生事件时,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城市区域内部,及时调动医疗救治资源,实施救护。包括:协调卫生资源,组织救治队伍,实施病人和伤员转运,腾退床位,住院治疗,善后处理,以及对一线的医务人员开展紧急培训等任务。该系统建设工作项目建议书已经得到国家批准,今年进入项目启动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