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双轨复兴变局

  董军

  PC市场正在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和IDC发布的2010年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宏 发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惠普和戴尔。在2009年第三季度超越戴尔之后,宏 又开始冲击惠普PC市场第一的地位。惠普和戴尔的市场份额在同亚洲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不断下降,这些亚洲的竞争对手包括宏 、联想、东芝和华硕。

  尽管戴尔消费和中小企业部总裁史蒂芬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放弃第二位置,我们找到了夺回领导地位的道路,但如愿还需要时间”,而戴尔已经坚持了3年多的复兴路线也逐渐清晰,但PC业的竞争局势却变得更加复杂。

  2010年4月29日,惠普以12亿美元吞下Palm,更加积极地参与“快速增长的、盈利能力极强”的智能手机及移动上网设备市场,在之前,联想也以乐phone为中心推动其移动互联网战屡,而乐phone的本质就是“新时代的互联网电脑”,戴尔之路何在?

  多渠道与多元化

  史蒂芬所掌管的消费和中小企业部占戴尔全年销售收入的45%左右,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部门。对于这个部门来讲,最大的变化就是渠道的变革:从直销向直销+分销并行。2007年,戴尔颠覆其延续23年的直销模式,进入零售渠道。沃尔玛、家乐福、国美、苏宁等等,戴尔已出现在6000个零售店面里。史蒂芬告诉记者,2009年零售业务已达60亿美元,这对于以往只有直销的戴尔来讲,是凭空增长出的一支手臂。

  在渠道变化的同时,戴尔的产品也在发生质的变化,开始追求更酷、更炫的风格。戴尔3年前挖来耐克公司的资深设计师,以期在自己产品上打上个性化的印记。这一点,戴尔显然是在学习苹果的思路。

  此外,戴尔对新产品也表现得尤为积极,使产品变得更加多元化。在2009年年底正式推出智能手机业务之后,在2010年初的CES展上,戴尔又展示了自己的5英寸平板电脑。要知道,苹果也是刚刚开始对这个市场动手。

  走在追逐苹果的道路上,戴尔并不把宏 看做最可怕的敌人,史蒂芬告诉记者:“我们不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盲目追逐市场份额。我们能够成为市场份额的领导者,但我们将会以合适的盈利水平来达到这一目标。”

  多渠道、多元化,戴尔的PC业务好像已经找到突破的方向,但三个阵营的对手也并不软弱:一是苹果,它使硬件产品变成一种文化和潮流的象征。二是宏 、华硕,以低价策略快速分食市场份额。三是惠普、联想,以多年积累下的渠道经验固守阵地。

  正面挑战IBM

  除了学习苹果,PC企业转型的另一条轨迹就是效仿IBM,向价值链高端的咨询、服务转型。2002年IBM收购普华永道咨询部门,2008年惠普收购EDS,这都是向IT服务转型的关键步骤。

  2009年9月,戴尔以39亿美元收购佩罗,这是一家年收入28亿美元的服务公司。佩罗的优势行业是医疗,而医疗确实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计划在5年内投入200亿美元改造美国的医疗信息技术,而中国政府也承诺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进行医疗改革。据悉,2009年,佩罗又获得了几份中国医疗市场的大单。收购佩罗,是戴尔与IBM和惠普正面交锋的开始。

  “以前我们只能对用户谈产品、谈售后服务,现在我们也可以给用户做咨询,讲完整的解决方案了。” 戴尔公司公共事业部中国区市场总监杨鹏感到,过去的一年中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研究产品,还要研究客户需求,这些工作是以前根本不用想的。杨鹏告诉记者,在独立的服务事业部成立之后,戴尔已经能够提供包括IT支持服务、管理服务到云服务、业务流程服务、IT咨询以及业务咨询等多种服务。

  毫无疑问,戴尔是个后来者。戴尔认为自己可以挑战IBM和惠普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合作伙伴模式,通过与业界广泛深度的合作,快速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相对于IBM、惠普用近十年积累起来的能力优势,戴尔显然无法独立抗衡,与各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或许是一条捷径。第二是开放的平台,符合行业标准的X86架构,而竞争对手大量采用Unix系统绑死客户,以维护长期合作和高额利润。当然,戴尔还有一个可见的优势就是成本。记者在采访戴尔的客户时,客户均将“性价比”作为选择戴尔的重要原因之一。

  IBM的“智慧地球”战略正在大行其道,惠普、联想正在哺育“新时代的互联网电脑”,而戴尔选择“高效IT”为自己的宣传口号。三种完全不同的宣传方式,正是代表了各家公司不同的思考。挑战刚刚开始。

  小资料:戴尔的复兴之路始于3年前

  2007年1月31日,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复出担任首席执行官。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事调整,直接向他汇报的10位高管中更换了7位。2009年初开始,戴尔又开始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现已形成大型企业、公共事业部(医疗、教育、政府)、中小企业和消费业务、服务事业和通讯事业五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