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时代的文明盛会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览用的桌子排列起来长达13公里;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照亮园区的霓虹灯泡共计12万只;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布设光纤总长2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半圈。

一个时代的世博会,必有一个时代的文明承载。

经过8年的精心筹备,上海世博会终于在浦江两岸璀璨盛开。它折射出令人心醉的多重文化意义,它是新世纪文明交流的欢聚,它是亚里士多德“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的现代阐释―――同时,它也是人类迈入信息社会的一个里程碑。

在世博园,每一座精心设计的展馆都是一件玲珑展品,而你也可以把整个5.28平方公里的园区视作一件叫“信息场”的展品,上海已经把世博园建成当今世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示范区,它代表着无所不在的沟通、无与伦比的速度。这里是城市光网的核心,电脑可使用百兆宽带上网;这里是4G通信的摇篮,人们提前享受比3G快上数十倍的移动网络;这里是智慧城市的雏形,就餐、购物能使用手机刷卡,车辆可以智能联网、远程控制……

世博会把人类的文明进步一次次压缩进时光胶囊,所以看着世博会,就会看到现代社会的演变历程。当火车头、蒸汽机出现在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时,它鸣响了工业革命的汽笛;当整条汽车生产线被搬到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园现场开工时,它宣告了汽车时代的来临;当太空的月球石和陆地的磁悬浮列车一起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亮相时,它昭示了科技创新的蓬勃。

而在2010年的上海浦江之畔,当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新一代物联网交相辉映;当展馆内无处不在的360度环幕、4D动感影像让文化、科技的展示亦真亦幻;当三维全景的“网上世博”在184天的展会后,依旧为世界人民实现永久的虚拟展示,实现一次“永不落幕的世博会”时,我们知道――这是一届属于信息时代的世博会。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发表评论:“自伦敦水晶宫、芝加哥和纽约的精彩盛事后,世博会已经失去了它的光彩。谁还记得上一届世博会是何时何地举办的?但是上海决心要复兴世博会,为世博会带来新生。”上海世博会能实现世人期待的复兴使命吗?也许我们还需要等待184天,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一个时代必有一个时代之文明,上海世博会终究会刻录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