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号外》前言:智能,从计算开始

也许是源于心底潜藏的寂寞感,或许是不堪重复性工作带来的枯燥,人类自从掌握了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技能,成为这颗星球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生物后,就一直沉迷在设计制造智能化、自动化工具的冲动中。诸葛武候的木牛流马、达芬奇手稿中的仿人型机械……无一不是我们先辈曾经尝试圆此梦想的纪录。然而,直到上世纪中叶时,我们才真正看到了智能化时代到来前的一丝曙光,因为电子计算机——这一能够成为智能化工具真正“大脑”的技术在那时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而计算机天才阿兰•图灵一篇论述机器能否思考的论文,更是让借助电脑来实现人工智能的理论从此闻名天下。

历史的书页转瞬翻过50多年,在无处不充斥着或大或小的计算设备的21世纪,我们如愿以偿地终于进入了智能时代的初级阶段。而今,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工厂生产线中与计算机控制的不同种类机器人协作共事,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将数据交给计算机去分析和处理,甚至连驾驶飞机和汽车的重任,我们也可以将其交给专用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但是,这种智能化,似乎距离我们预期的境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当今各种所谓智能的工具及设备还无法完全像人一样去思考及行动,也体现为这些设备在关键操作和日常管理维护中仍离不开“人脑”的支援。

其实,造成这一差距的根源,都是因为计算机本身还不够智能化。虽然它们为其他工具和设备赋予了一些自动化的功能,能够操纵使它们去完成一些原本应由人来执行的、简单且重复性较高工作,但客观来说,它现在的作用更像是负责指挥肢体动作的小脑,还无法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去自主感应外界环境和要求的变化,并在无需人工介入或干预的情况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状态予以响应。以大多数企业最常使用的计算设备——服务器和商用台式机为例,它们以往在运行各种不同的应用负载时,其处理器基本上都是在工作在同样的时钟频率和功耗状态之下,这种现象就不免会造成其计算性能的空转与浪费,如果它们要是更加智能的话,就应该像人一样,根据工作任务的轻重灵活调配自身的资源和工作状态。

由此来看,我们要想让智能时代的理想成真,就还是要回归计算。智能,必然要从计算开始——我们要先让计算机知冷暖,懂饥饱,如人一般拥有随机应变、控制自己的本能,即做到要性能、也要智能,而后它和它所控制的设备和工具才能实现真正独立的思考、真正的智能。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要在本期《IT号外》介绍的英特尔智能计算理念、相关产品和创新功能的目标所在。

让我们就从此刻开始,通过一系列图文并茂的文章去深入探寻英特尔公司智能计算的精彩世界吧!或许其中很多让计算走向智能化的基本功能和设想会让大家联想起婴儿蹒跚学步的情景,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许未来某个令世人震惊的智能计算机或人工智能设备的出现,就是以我们今天探讨的功能为基础。

本期《IT号外》下一篇文章“焦点话题:从物联网到智能计算”将于5月12日发布,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