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实现IT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一个关键。
倪光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方式的抉择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IT业也不例外。
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6.3万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但是这个产业的主体还是附加值和利润都很低的制造业,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IT制造业是大而不强。
举例来说,苹果公司的iPod是畅销世界的高技术产品,它也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产品。在销售一个iPod获得的299美元中,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苹果公司能得到80美元(约27%),但做装配加工的中国公司却只能得到2美元(不到1%),中国还为此付出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重大代价。
试想,如果iPod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都是中国公司的,那么中国公司的收益将比只做装配加工提高40倍,而这种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几乎不会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符合当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由此可见,中国IT制造业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但这不应该简单地通过扩大规模或压低劳动力和资源的成本来实现,恰恰相反,这种提升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从只做简单装配加工转变为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来实现。
像iPod这类设备属于嵌入式系统。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产品包括家电和其他机电产品都变成了嵌入式系统,因此,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实现IT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一个关键。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而部署的“核高基重大专项”对嵌入式系统的共性技术予以大力支持。例如对嵌入式CPU/SoC、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嵌入式设备的支持。
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2008年中国软件业收入的7570亿元中,嵌入式软件就占了14.8%,在软件出口中占了2/3左右;中国前10家最大的软件企业中,5家是嵌入式软件企业。可以说,嵌入式软件对于中国的重要性,相当于离岸外包对于印度的重要性。
IC设计也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嵌入式系统所需芯片对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要求较低,国内集成电路生产厂基本上能满足其要求,相关软件一般也不要求与Windows兼容。近年来中国IC设计业发展很快,目前中国IC设计公司已能设计CPU/MCU、DSP等通用芯片和其它许多专用芯片,一些芯片的性能价格比已能与跨国公司的同类产品竞争,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发展嵌入式系统还必须重视发展其生态环境和建设相关产业链。如苹果公司iPod、iPhon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其在商业模式、工业设计和人机界面等方面的创新。
当前中国正大力发展以TD-SCDMA为主的3G移动通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政务等,使智能手机、MID、上网本等新一代嵌入式设备迅速发展起来。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网民和移动用户,这是中国发展嵌入式系统的重大优势。
中国在嵌入式设备方面已开始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趋势是从低价、小屏幕的设备逐步扩展到高价、大屏幕的设备。例如电子词典、学习机、电纸书,MP4、PMP的大部分,智能手机的小部分,正在推进到MID和上网本领域;今后,还将逐步推进到笔记本、台式机领域。
把发展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软件作为IT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的抓手,是切实可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也正是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