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分子的有效管理是中国创造的关键

“中国制造”靠的是什么?大部分靠的是农民工。“中国创造”要做大,就要靠大量的知识分子,大量的投入,而知识分子的管理又是那么难。如果想把“中国创造”做大,那就要学会有效地管理知识分子。”近日,在以“中国创造——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为主题的“2010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徐少春对此表示:对知识分子的管理是中国创造的关键。

“金蝶现在有7000名员工,基本都是本科以上的知识工作者。金蝶这些年也在从一家软件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希望向其他企业输出管理思想。为此,金蝶吸纳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专家,管理专家就更难了。我看起来比同龄人年龄大,大家一看我就知道管理知识工作者困难有多大了。”徐少春在谈及金蝶的内部员工管理时,不忘自我调侃道。

据统计,目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制造中心,中国制造业有172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企业是多个制造产品领域的隐形冠军。例如集装箱占80%、电池80%、玩具70%、自行车:60%、电话机50%、鞋50%、个人电脑40%……这些数字尽管体现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但中国制造却始终缺乏核心的话语权。

在未来的30年中,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在世界舞台上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赛,赢得全世界客户的信赖和尊敬,总是依靠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和廉价的劳动力是不够的,必须发展高价值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并发挥中国丰富的知识型人才的聪明才智和战斗力。与企业的硬实力(如资产、资金、厂房设备、渠道等)相比,软实力(如知识产权、品牌、人才、文化、组织管理等)的提升让企业在新的知识型经济中更具竞争力。

对于中国如何把制造力转为创造力,徐少春认为:中国知识分子不缺创造精神,最缺的是对他们的有效管理。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性,管理需要哲学思想,而在中国管理模式的三角模型中,最重要的是要创新中国管理哲学。对于中国管理模式的三角模型,徐少春介绍道:一个角就是制度与流程(分行业的成功管理实践)、一个角就是手段与方法(现代管理科学)、还有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角是中国管理哲学。

徐少春表示,要实现中国智造的转型,既要学习西方的管理,更要创新中国的管理模式。当前中国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同步进行,必然将产生更多的管理需求以及进一步催生中国式的管理变革,中国企业也在寻找转型期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创新中国管理模式,首要实现战略人才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建立基于战略发展的有计划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旨在使企业能够有效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组织能力。企业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为理念,将支持企业战略实现的组织能力贯穿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基于战略发展的有计划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确保组织与公司的战略方向协调一致,并通过改善员工治理,提升员工能力,牵引员工思维来构建企业高效的组织能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制造要用“智”造,实现中国创造,先要创新中国管理模式。对知识分子的有效管理是中国创造的关键。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进入“人才管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