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CPR,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它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历。它的内容包括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美国国立医学研究所将定义为: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人记录, 该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
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它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等。电子病历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是以电子化方式管理的有关个人终生健康状态和医疗保健行为的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所有过程信息。
电子病历是随着医院计算机管理网络化、信息存储介质–光盘和IC 卡等的应用及Internet的全球化而产生的。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是医院病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但这还仅仅是电子病历应用的起步。
电子病历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在任何一个地方求医问诊,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无论该患者曾经在别家医院诊断过多少次,医生大多会重新来过。这一过程给患者带来的巨大成本以及给医生的诊断带来的难度,有了电子病历的普及后,将一一改写。
开篇我们提到,电子病历的内容包括了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从时间跨度上,电子病历也将覆盖到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部过程。可以说电子病历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必然产物,是医院病历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很大程度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相对纸质病历而言,电子病历方便阅读,易于辨认,节约就诊时间等等,好处不言而喻。
可是就目前我国的整体状况来看,“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让电子病历的普及限于尴尬,究其原因笔者也查阅大量资料总结为以下几点。
1、信息难共享
流程标准化问题是电子病历建设实行中一个大难题。医疗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信息的整合,实现共享。但是现在大多数医疗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标准,流程标准不统一,比如挂号、门(急)诊、手术、住院、健康体检、转诊等方面多多少少都有不一样之处,不利于信息整合、查找、共享因此每个做电子病历的软件厂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产品标准,模块、功能和文档格式并不一致,各个软件相互之间也难于兼容,另外各个地区、各个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如何整合统一、实现信息共享成为当前医院与厂商的头痛之处。
2、法律问题凸显
普及电子病历的应用,在技术上是完全方便可行的,只是我国目前尚未对电子签章、电子病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法律作用作出具体统一的明文规定。也就说目前的电子病历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遇上医疗纠纷,患者会认为电子病历可能被院方篡改,从而质疑它的真实性,而且公检法机关也难于对其认可。
3、安全及隐私隐患
建立电子病历,需要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既往病史、有无遗传等情况。然而这些信息与隐秘资料,一旦被存入电脑、连入网络,就会自动积累成非常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在方便医患双方调看和查询的同时,也使患者的个人隐私“一览无余”。更为担忧的是电子传输中的安全性仍难于完全保障。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极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资料失密、信息被盗、被删除或被改写等严重后果,因此对电子信息安全性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电子病历的推广普及。即使,被查出有电子信息的盗窃行为,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还没有一个相应的惩戒方法。
4、高昂的费用使医院望而却步
据一项对全国100家规模以上的医院进行有关电子病历应用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影响电子病历应用推广的重要因素有:资金不足无法购买相应的设备(74%),担心维修费用(44%),不清楚投资能否得到回报 (32%)。由此可见,影响电子病历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使用电子病例系统可能将引起医院高额花费,甚至“吃力不讨好”。设想下,要想把有关病人的电子病历的数据从生到死的持续保存下去,持续使用,期间所要投入的维护、升级的最终成本将是非常高。这不能不令中小医院望而畏怯。
通过以上的讨论,笔者认为医院应该切实对照自己的情况,详细诊断出自己处在电子病历建设的哪个阶段,以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只有真正沉下心来,把电子病历建设好,才能为下一步建设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打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卫生保健支出,让IT为医院临床医疗活动服务,甚至开创医疗服务的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