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广田医院医院信息化从电子病历开始

深圳广田医院是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综合性医院,1999年就开始尝试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虽然只是一家民营医院,得不到公立医院一样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凭着系统化的管理、良好的服务、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平价的收费,广田医院本着病人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断地探索进。

广田医院自1997年成立起,本着关心人民、回报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医院全体员工要以病人为中心,发杨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全方位、高质量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把医院办成平民医院、平价医院,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光在业务能力上要有所建树,必须通过其他手段进行辅助,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广田医院选择了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电子病历与信息建设

邓土生广田医院计算机室的主任,他介绍说,广田医院的信息化也和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是基本一致的,从电子病历建设开始的,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1999年,邓土生和同事做了一个C/S结构的微机系统,逐渐将信息化应用面扩展到收费、床位管理等。此时,医院的信息化还是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对病人信息登记采取的是事后录入、批量录入的方式。随着对医院业务的不断深入了解,邓土生逐渐意识到病人信息的源头其实都来自于病人的医疗环节。如果能够实现病人信息从源头上采集,后续的不管是收费还是病人信息统计等,都可以从中抽取出来。

这时逐渐发现要把采集信息的点都推到一线去,推到第一环节,如果这个做到了,后面什么都好办了。

此时,医院领导也意识到其实计算机的应用对医院最有帮助的是贴近医院的核心业务,只有让医生、护士感觉到IT系统是有用的,医院信息化才能真正算成功。基于此,在做 HIS系统时,邓土生和其同事按照“医院的信息化要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原则去研发,并按照电子病历的目标去做,这是核心的东西。从这时开始,广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从管理转向临床,从2001年HIS系统上线到现在,虽然广田医院对这套系统做了很些改进,但没有做颠覆性的结构修改。

2000年以后,广田医院信息化建设达开始显现成果:2000年医院的医生工作站上线;2005年,门诊系统上线;2006年6月,全院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和门诊信息系统建设上线,初步缓解了门诊排队挂号紧张的问题,实现了医疗影像存储和管理的网络化。这些系统正是医院整个电子病历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在邓土生看来,电子病历涉及的系统有很,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系统、放射科系统、超声科系统、病理系统、内镜系统、麻醉记录系统等,加起来大概有十几个系统。一个部门只要业务和别的部门不一样,就需要一个特殊系统来支持。

强化医生工作站建设

自从上了医生工作站,医生日常的记录以及申请基本上都是在网上完成的,从医生记录病人的病历、给病人开处方、处方发到收费房或药房,都已实现了信息化。现在,病人在医院做化验这个过程就是医生直接在计算机上开化验单,然后护士根据计算机上的申请采集标本,检验科检验设备的结果直接采集到计算机并发布到网上,医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直接看到检验报告。而如果有病人要做一个磁共振检查,过去是需要病人先拿着单子在磁共振室登记预约。而现在,只要在网上预约一下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即可。手术也可以在网上预约完成,比如某个病人的手术是排在星期几、几号、由谁做,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如果有病人要做一个影像学的检查,比如做一个CT扫描,也不必等放射科把报告打出来,只要CT一扫完,影像图片就可以马上返回到医生这里,整个过程及时而且方便,其实这都要归功于医生工作站。

如果仅从电子病历狭义概念来看,如果一家医院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来写病历,这就意味着它已经实现了电子病历。然而,邓土生认为,真正的电子病历是把医院和医疗相关的所有环节,比如病人的检查、检验、手术记录这些都信息化,并将这些信息集成到一起。“电子病历是病人所有信息的集成,不是说哪个医院上了一个系统就是电子病历了。”在邓土生看来,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是整个医院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护士的护理记录、检查科室的记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也需要实现电子信息化手段。“从这个角度考虑,虽然广医院在2000年就已经上了医生工作站,但当时并没有真正实现电子病历。”

广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刚刚开始时,一个主要目的是完成定期的医疗工作量统计,病人的有关信息采取的是事后录入的方式。比如为了统计病人的医疗情况,病人出院后把病人首页信息录进去,“当时叫病案首页管理,所谓首页就是病人的摘要信息。如在医院期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做过什么手术、花了多少钱、住院时间有多长、是哪位医生给他诊治的等摘要信息录到电脑内。 然而,随着医院电子病历的推广,这些信息逐步分散到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中。比如病人的住院信息在病人办住院手续的时候录入进去,诊断则在病房就进行录入,而有关手术的信息则在手术室内录入。这些信息逐步扩展到病人住院的各个环节中,我们信息化的演变是一个由集中的、事后的发展到过程中的、实时的、环节上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邓土生介绍说。

信息化再造医院流程

在实施电子病历的过程中,广田医院的整个工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信息的收集采取的不是集中收集的方法,而是分散到业务流程中。过去,病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业务流程是通过手工来收集的,而现在变成通过网络进行收集和传递,从而导致流程一定会发生改变。随着医院应用系统的不断扩展,流程改变也成为必然。过去,病人在挂号处挂完号后,会将自己的号条和病历交到诊区分诊台。由分诊台护士进行分诊,并将病人的病历送到诊室排队。而现在,病人挂号后,诊区的IT系统就可以直接进行分诊了。病人到诊区后,病人的排队信息就会显示在屏幕上,从而节省了护士分诊的时间。医生同步就能在系统中得知给他分去了几个病人、分别是谁等。然后医生可以按照分到的病人的顺序来叫号。

放射科实施完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后,放射科的流程就会发生变化。过去,病人做完影像后,要等着工作人员把胶片洗出来,组成一批交给医生,然后放射科医生再根据胶片进行诊断,然后再将结果送给临床医生。有了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后,拍完病人的影像,放射科医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看片子,做出诊断报告。临床科室的医生也可以通过电脑立刻知道病人的病情。这就省去了来回等待、交接的过程,也提高了效率。“这个流程再造是随着电子病历的推广不断调整的。”邓土生表示。

临床系统的探索和完善

从2004年开始,医院信息化工程以临床医疗为重点,逐步向CIS系统的目标推进,把临床作业产生的影像、生化、心电及其它医疗设备采集的信息、各种文字记录和医疗费用信息全部纳入到医院数据中心,以通过对搜集信息的分析和挖掘为各类决策提供数据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在院长杨雄的高度关注下,2004年2005年医院圆满完成包括全院的放射、内镜、超声、病理及手术内镜实时图象采集系统在内的FULL PACS系统的立项、招标和系统实施。PACS系统为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真正做到影像数据的实时性、共享性,极大提高了临床医疗的工作效率和诊断质量。

2005年信息中心提出,医院与高校和医疗IT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合作和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创建“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设想,共建实验室的重点是为临床医疗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技术支持,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医院CIS系统的建设进入新阶段。开放的实验室系统平台有利于临床科研向更深层次发展。2006年,医院实现4-5个病区的电子病历(EMR)试点和无线网络、移动查房系统等新技术,系统高度整合了HIS、LIS、PACS、病案数据等,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了极其方便的软件工具,高度信息化、数字化、无线技术的整合使医院的信息化真正渗透到CIS。

尝试信息的全面覆盖

“到目前为止,医院的电子病历大约覆盖了病人信息的82%,越到后面反而越困难了,因为剩下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边边角角的环节。”邓土生说:广田医院一些大的检查科室,像检验、放射、超声、病理、核医学、内镜等大部分检查实现了信息化,大约占到所有检查的75%以上。在临床这块,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处方、医嘱、护理记录这些都已经完成。在一些小的科室,广田医院还没有实现电子化的覆盖,比如一些小的实验室。广田医院共有三大检验科室,分别是临检科、生化科、微生物科,它们的信息化覆盖到了80%。而每个科室内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做专科检验,如内分泌科有自己的实验室、风湿科有风湿科实验室、妇产科有妇产科实验室。这些小的实验室每天所做实验的量不大,因为大的实验室一天可能要做几千份甚至上万份的病人检验,而小的实验室多的是几十份,少的或许只有几份,有的甚至一周才做8~10例的。虽然它们的总量占的很小,但是它涉及的点多。所以在做电子病历覆盖时,邓土生带领团队先解决大的,一些小的实验室既分散又特殊的,所以现在还没有实现电子信息化。

不仅检验科,检查科也是如此。一些常规、比较普遍的检查,如超声、放射、病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还有一些小的专科如听力、喉镜等的特殊检查则没有实现信息化,“我估计这个大约有20%的样子。”邓土生说。接下来,他准备带领团队把电子病历的面进一步扩展,不过他也表示,要百份百实现电子病历难度比较大,因为病人信息的来源的确太分散了。

此外,邓土生认为,当前广田医院电子病历的深度还不够。因为电子病历并非只是将信息收集起来、记下来、可以看,“这样它只是起到了一个纸张的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电子病历的优势不光是展现,还能帮助医生做出判断。比如医生开处方时,会告诉病人某个药是否合理、是否对症、药品之间是否有相互判断,即合理用药的问题。“其实,计算机可以根据一些规则在录入药品时对这些做出判断。”邓土生表示,如果医生发现某种药剂量大了,本来是11克一次,结果可能给了17克,无论是记错了还是录错了,电脑马上就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提示医生。“这种应用叫深度应用,能够让计算机真正发挥大存储量、快速处理的特点,减少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