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中标苏州大学HPC集群系统平台搭建

随着中国高性能计算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各行各业在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应用方面逐渐呈现出成熟化趋势。开放性的、高性能价格比的集群系统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体架构;众多开源的集群软件使得并行计算机的使用难度降低;高性能计算拥有大量的成熟的应用经验可以借鉴和汲取;高性能计算相关的人员队伍正在快速扩大……等等因素,让中国高性能计算在传统应用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曙光作为国内传统领域应用度与成熟度较高的高性能厂商,经过多年来的耕耘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各行各业构建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专业典范。

近日,曙光公司凭借独到的经验与强势的高性能计算产品,再次中标教育界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项目建设。

据了解,此次招标的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自建立以来,该校就以"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等等第一而闻名于世,苏州大学走在教育前沿的传统成为其强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知名的高等学府,苏州大学目前已设有多个科研项目以及建立高性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然而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与科技研究项目的需求,原有的计算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研究需求。同时,苏州大学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目前运行着多个领域的应用软件。由于种类繁多、应用特点差异性大,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此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必须选用拥有齐集强大高性能技术与丰富建设经验的厂商,才能保证系统的成熟稳定、高可靠以及高性能特性。

曙光公司根据苏州大学的特性与需求,在经过多轮验证与探讨之后,为苏州大学提供了曙光5000计算集群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开放的Cluster集群系统,能够满足现代高性能计算机对计算密度、能耗、可靠性、易用性等方面的要求,是高性能计算的最佳平台。在计算刀片的选择上,曙光公司选择了第三代刀片TC2600系列中的CB-85计算刀片四路服务器,配置4个AMD Barcelona四核处理器,即每个刀片有16个处理核心。其中每刀片配置64GB内存, 1块160GB SATA硬盘,2个千兆以太网接口。

在操作系统与存储系统方面,为了保证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和高性能与高可靠性,曙光则采用了配置兼容性较好的Redhat AS Linux和SAN存储系统。

系统拓扑图

据曙光项目工程师介绍,该方案齐集了先进性、完整性、兼容性与稳定性等特点,能够满足苏州大学庞大的计算需求,并且拥有庞大的扩展空间,能够满足苏州大学多年来的发展与扩充。

多年来,高性能业界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和应用与曙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曙光自主研发的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将中国高性能的发展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成功,使得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突破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就。曙光公司长期专注于高性能计算领域,为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的产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曙光公司一直以推动高性能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为己任,为国内的高性能计算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扶植用户的应用,为用户提供全面、定制化的培训,帮助用户把高性能计算机用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益。

而教育行业是曙光应用较广,服务较多的一个行业,曙光在过去的几年中,相继为国内众多高校建立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教育大计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力量的支持。此次曙光为苏州大学建立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平台是曙光作为中国高性能领导厂商支持国内教育的又一体现,也是曙光公司行业积累的又一见证。

关于曙光:

公司是一家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以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为技术依托,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曙光系列产品的问世,为推动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6月,每秒运算233万亿次的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研制成功,从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2006年7月,占地面积60余亩的曙光天津产业基地落成投产,实现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历史跨越。曙光高性能计算机连续14年稳居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第一,拥有国产高性能70%以上的份额,并在高性能集群领域实现了国产机对进口产品的超越。曙光公司生产的系列服务器以技术先进、性能卓越、服务优良见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技创新特等奖"、"2001、2003、2004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长期以来,曙光始终专注于服务器领域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依托超级计算机的扎实功底,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构建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精品服务器,能全面满足用户从超级计算机到普通PC服务器的各项应用需求,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生物、气象、石油、科研、电力等多个行业有着大量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