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让您的产品与众不同,否则只能加入经济学家所谓的“残酷的杀价竞争”。在产品和服务会被竞争对手迅速模仿的环境中,公司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上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两种产品间唯一有意义的差异就是价格,它们就是普通商品,用户会很自然地选择最低的价格。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公司就会被拖入价格战,最终使利润、市场和公司本身都受到损害。
灵捷性是将问题转化为机会的创造性应对能力
F5 Networks 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公司,创业初期主要搭建负载均衡系统,帮助企业管理其数据中心和网站的性能。该公司于 1999 年上市;2001 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时,公司遇到了困境。2002 年末,公司产生了危机感,而也是在这一时期公司开始强化创新。大多数公司应对这种危机的方法是大幅度削减成本,按兵不动,等待形势好转。
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应对方式,但不是灵捷的应对方式。灵捷的公司不会只是削减成本,他们会找出一些方法,创造性地应对困难局面。他们会利用这种危机感来激励自己,而不会让它吓倒自己。他们会探索新的想法;从这些新的想法中,他们会找出自己下一轮增长的契机。
F5 Networks 的首席执行官 John McAdams 介绍了当时的情况:“2002 年,我们的一些系统架构师来告诉我说,由于我们在做负载均衡工作,因此我们了解在用户的数据中心中进出的所有数据。他们告诉我,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做一些其它事情来改善数据中心的运营。”这就是 TMOS 开发项目的由来(TMOS 表示 Traffic Management Operating System,即流量管理操作系统)。John 看到了系统架构师指出的机会,并支持他们来探索这个机会。
如何让普通产品与众不同
在 2002 年到 2005 年这段时间里,当其他厂商因其高科技产品变为普通商品而进行价格战的时候,F5选择了不同的路线。他们开发了 TMOS。TMOS 支持用户减少机载功能,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John 指出:“在竞争对手侧重于在硬件方面构建单点解决方案的地方,我们会侧重于服务器和其它硬件的虚拟化,使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扩展。”
TMOS 微内核是 F5 的自有技术,它支持用户使用开源 Linux 来编写新的规则,用于监视和管理在其数据中心进出的数据。这些规则称为“iRule”。F5 的硬件为运行 TMOS 进行了优化,同时 TMOS 也针对在 F5 硬件上运行进行了优化。对于使用 F5 负载均衡系统以及运行 TMOS 的用户,他们将获得持续增长的优势,因为 iRule 库会持续扩大,用户可以获得功能日渐强大而丰富的解决方案,解决他们的特定问题。
开发人员和企业架构师可以编写 iRule 并将它们发布在 F5 DevCentral 社区网站上。DevCentral 目前已经有超过 60,000 名开发 iRule 的成员;iRule 有各种类别,适用于从移动应用程序到电子邮件在内的许多不同种类的应用。
F5 的一家电信服务提供商用户曾遇到一个问题:用户销号后的电信线路无法重新使用,即使在许多现有线路仍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他们仍不得不不断地增加新线路来满足新增用户。该公司从他们的交换硬件供应商处得到的答复说:需要花费 500,000 美元和六个月时间才能解决此问题。而 F5 只在该用户的数据中心的负载均衡系统中添加四条 iRule 就成功地将问题解决了。
John 认为:“如果我们提供的是用户无法更改的一套固定特性和功能,这就是普通产品。我们提供的硬件产品可以通过应用不同的 iRule 方便地定制,可以应对由于用户系统随时间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问题。”这一案例表明了公司如何可以将其产品与融合的增值服务整合到一起,通过定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这就是防止产品变成普通商品的方法。
灵捷性意味着持续响应不断变化的局面
F5 首席技术官 Karl Triebes 指出:“应用程序或设备很难改变,但改变 iRule 却很容易。”他这样描述他们的一项持续产品发展战略:“我们会不时地开发并发布模板,这些模板用于收集与指定类型的应用或行业相关的 iRule,并提供方便的用户界面供用户配置模板规则,只需单击按钮就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
Karl 表示:“我们依据的是摩尔定律。我们认为应用程序和数据中心将不断地变大,并且其功能会越来越强大,它们将需要更加灵活和成熟的方法来管理和优化其性能。”鉴于当前技术的快速变化速度,以及用户需求的持续演进,如果公司单纯持观望态度而不是迎头赶上,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一旦落后,当好的局面来临时,重新追上就会困难许多。
这是不是您的公司在提高灵捷性方面可以效仿的一种模式呢?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的过程中,这是不是您的 IT 部门可以效仿的一个榜样呢?
注:Michael Hugos: 美国当下畅销书<<业务灵捷性>> (Business Agility)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