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全球化竞争中要有新思维

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信息中心主任高新民在由国家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主办的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企业信息化较高的发展境界是进行网络化的平台转移,中国企业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竞争中要有新思维。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战略中对信息化的界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由信息化催生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这是两化融合的真正内涵所在。”高新民在此次高峰论坛上指出。

高新民同时指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在传统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产业形态,其技术支撑主要是机械化和电气化,高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而现代产业的主要特征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其技术支撑为信息化和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企业发展更多地依靠信息资源。

当前,企业的竞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化时代的竞争,融合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提升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高新民认为,“两化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既有别于传统工业化,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企业信息化。“两化战略的出发点是,信息化支撑起企业竞争力。支撑现在、引领未来。”高新民强调。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支撑起各行业、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变化可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环境。

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企业信息化的延伸和深化。高新民认为,在信息化的支撑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有明显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企业在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时持续创新的能力要有大幅度的提升。“不仅是信息化的应用,两化融合要成为企业常态发展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融合状态。”高新民一针见血地指出。

专家指出,当今企业转型的方向是发展成为扩展、协同的平台型企业,基于协作-信用-多赢的价值网络。“一流的企业做平台,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三流的企业做加工。”高新民认为,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一定要将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变成常态,并以此来支持企业发展进行平台性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