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龙:动态BSM 打破IT管理传统格局

IT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需求,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和应用移植到网络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IT部门也就顺应形势扮演着支持业务及管理方面的辅助协同角色。在企业信息化架构逐渐完善后,复杂的IT环境往往给业务造成许多“麻烦”为此IT部门就需要出面寻找出现问题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将隐患去除;不仅如此,随着业务形式的多样化、复杂化之后,需要一套完整的IT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规范化的方式帮助企业主动预防、预测潜在问题,并在业务受到影响前加以解决。作为IT管理方面的领导者BMC推出全新理念——动态BSM,将IT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针对这个全新的理念,比特网特别采访BMC公司北亚区总经理苏玉龙先生,“动态BSM是一个可以落地的成套解决方案,是我们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来一个整体的管理平台,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动态BSM,IT管理新趋势

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金融、电信、能源等都在各自的流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然而,面对不断扩展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企业亟需一种主动、动态的IT运维管理方案,以规避风险并确保IT和业务的一致性。针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及需求,苏玉龙表示:“中国企业处于瞬息万变的业务环境中,IT部门需要转变思路,以主动化、自动化的动态业务管理代替传统的人为干预和易出错的‘救火式’IT管理,从而防止业务中断,提供关键业务保障。”

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发展,数据中心环境不断变化且日益复杂,BMC的动态BSM方案主要应对这种环境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直接将BMC不断提高的自动化虚拟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云计算供给和管理能力与公司在业务服务管理、公司治理、法规遵从和ITIL最佳实践方面的传统优势相结合。动态BSM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和路线图,以求将众多BMC新的合作伙伴和近期并购的企业整合至模块化、集成化的产品架构中。

IDC认为,当前IT采购者们正迅速实施大规模的生产虚拟数据中心方案,并准备采用私有云和公共云计算架构。对他们而言,动态BSM的问世宛如一场及时雨。 苏玉龙指出,BMC将通过动态BSM方案巩固自己作为客户战略伙伴的角色,帮助客户跟上数据中心变更和复杂性增长的步伐,并提供可以跨越传统物理系统管理、虚拟系统管理以及新兴私有云和公共云环境的管理方案。

动态BSM与BSM两者之间的区别

作为业务服务管理BSM的倡导者BMC一直以来都在钻研如何才可以使IT管理更便捷、更人性化,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BMC在原有的基础上将BSM进行提升,动态BSM保留许多原有BSM理念中的特点,例如强调借助模块化、集成化的产品系列,改进监控、法规遵从和遵循最佳实践,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有效的业务服务。在此基础上,动态BSM模型强化了供给自动化和Atrium运行资料自动化能力。这是源于,随着虚拟化的广泛应用以及私有云和公共云计算环境的涌现,网络环境的变更速度加快,复杂性也大幅增加,因此,相对于传统的静态环境,当前许多业务服务的生命周期都在快速演变。

“BSM就像企业的ERP一样,提供一个统一的BSM平台,把它们全部纳入到里面,作为IT管理的平台,但是并不是以管理IT的方式进行,而是当业务的服务来管理。”苏玉龙同时还提出,“动态BSM和过去常见IT管理架构是不一样的,与 传统BSM平台有很大区别,动态BSM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是几个层面上的灵活,包括本身架构上的灵活性,运转驱动的灵活性等。另外动态BSM是和实际的工作生活相关联,目前的一些举措,如云计算、合规、虚拟化、数据中心自动化、成本控制等,分别和BSM如何对应如何落地,这是BSM很重要的概念。现在BMC正式推出动态BSM,和以前看到的架构相比有生命周期的概念,动态BSM可以使客户更有效、更方便地实现目标,梳理清楚IT管理上的思路、IT的现状,可以帮助客户更快的落地。”

BMC对于动态BSM做了以下评估,建立动态BSM需要满足2个基础条件,从而确保可用性:第一,信息是不是准确真实的,模型是把真实的IT环境在数字大脑里复制起来,准确度如何是很重要的。第二就是建立的模型是否有价值,CMDB没有实际价值的话就会变成信息垃圾箱。

在谈到CMDB时,苏玉龙先生谈到了自己的观点,“用户在做CMDB时往往会有一些误区,他们认为CMDB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一切他们所需要的。但实际上运用CMDB所有东西都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CMDB一定要有实际的价值和实际看得到的收益。用户在运用实施的时候也应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实施C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