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沃顿商学院旗下电子杂志《沃顿知识在线》上周三撰文称,随着众多科技企业将并购目标从创业企业转向一些大型企业,科技行业的并购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以下为文章全文:
涌现大量并购
整个科技行业最近似乎掀起了一轮并购潮。专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企业软件的甲骨文过去5年间开展了67次并购;去年秋天以来,惠普也相继将Palm和3Com收入囊中。除此之外,还涌现出很多其他的并购及并购要约,包括微软洽购雅虎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企业EMC对网络存储硬件厂商Iomega的收购。
在这些案例中,被收购的企业已经丧失了一些品牌优势或市场份额,而受到低价诱惑的收购方则认为,他们可以比以前的雇主做得更好。例如,Palm曾经寄希望于Pre手机来扭转公司的命运,但却并未奏效。今年2月,Palm下调收入预期;3月发布的财报则显示该公司亏损2200万美元;4月,该公司再次下调业绩预期。4月28日,惠普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Palm。惠普并不担心Palm遭遇的问题,反而从中看到了机会,准备利用Palm的WebOS手机操作系统与苹果iPad竞争。
另外一个例子是甲骨文对Sun的收购。当甲骨文2009年宣布收购计划时,Sun正在经历收入下滑,而开展了大量的重组,该公司2009财年亏损22亿美元。今年1月完成对Sun总值56亿美元的收购后,甲骨文表示,Sun的生产力低下,而且过于集中。甲骨文还专门为Sun制订了一项复兴计划。微软2008年初也曾斥资446亿美元洽购雅虎,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搜索市场份额,从而更好地与谷歌竞争。但微软最终未能成功收购雅虎,只是与对方建立了搜索合作关系。
“Palm、Sun和雅虎当时都处于转折点,”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大卫 许(David Hsu)说,“收购方试图拯救这些品牌、技术以及技能,并将它们融入到不同环境中,以此实现最大的成功。”
行业走向成熟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认为,与典型的并购活动相比,这类交易表明科技行业已经成熟。一旦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收购便成为为数不多的几种增长和保持创新的方式。当企业发现,要通过收购创业企业来提升收入越来越困难时,对昔日的超级明星开展规模较大的收购便成为了新的重点。
“科技行业正在演变。你可以看到它的成熟。”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赛凯特 乔胡瑞(Saikat Chaudhuri)说。沃顿商学院法律研究和商业道德教授安德里亚 麦特维辛(Andrea Matwyshyn)也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在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行业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而科技企业再次证明了这一趋势。”
之所以开展这些更为成熟的并购战略,目的在于获取市场份额、进军新的市场或者获取能够对抗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思科和谷歌等科技企业则倾向于收购规模较小的企业。但大卫 许认为,科技行业有越来越多的并购采取了类似于杠杆收购的策略。收购方之所以采取这种策略,目的是寻找价值,同时提升收购目标的效率,并最终收获成果。但是这些交易都会伴随着一些收购活动中常见的风险和挑战。
科技行业的并购与传统的杠杆收购的一大区别在于,最近的这些科技企业并购所涉及的债务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债务问题。“微软、甲骨文和苹果等科技企业拥有大量现金,”大卫 许说,“要采取杠杆收购并扭转目标企业的现状,你必须要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科技企业拥有这种资源。”事实的确如此。截至4月30日,惠普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41亿美元;截至2月28日,思科现金储备为93亿美元;截至3月31日,微软现金储备为81亿美元,如果将短期投资计算进来,则高达397亿美元。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劳伦斯 贺比尼亚克(Lawrence Hrebiniak)说:“对于这些公司而言,他们有足够烧钱资本。”
确保交易顺利
这些收购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某个特定市场的份额,以便更好地对抗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惠普收购3Com的目的是在网络领域挑战思科,而收购Palm则是为了获得该公司的知识产权,从而面向企业用户出售多项移动技术。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卡尔 尤里奇(Karl Ulrich)指出,正如惠普的例子所显示的那样,每一起交易都有各自的特点。他说:“任何一起并购都是受到许多与众不同的因素共同驱动的。”其中包括知识产权、品牌资产、运营技能和价格。
无论每起收购各自有何特点,被收购的企业都必须要符合收购方的文化,否则就会产生其他问题。从这一点来看,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对惠普和甲骨文颇为赞赏。他们认为,这两家公司都能够实现大量并购,而不会遭遇太大的问题。沃顿商学院的教授还指出,惠普以往的历史表明,该公司有能力顺利完成收购。乔胡瑞表示,该公司CEO马克 赫德(Mark Hurd)对企业并购活动非常熟悉,能够扫清障碍,并将被收购企业很好地融入到惠普的产品组合中。在上月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赫德指出:“我们对所有收购都都会进行大量的过滤,使之具有战略意义和财务意义。”
很多人认为,甲骨文是科技行业的并购先驱,并使得这种方法在科技领域流行开来。甲骨文收购了一系列竞争对手,包括仁科、Siebel System和BEA等,不胜枚举。这些企业被甲骨文收购时,很多都处于困境之中。甲骨文借助对Sun的收购进军了硬件领域。以往,甲骨文出售的数据库软件只在企业后台运行。而收购Sun以后,甲骨文则希望提供完备的系统,与IBM等企业竞争。“这些企业都是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都试图从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上进一步发展,并挑战领头羊。”乔胡瑞说,“这些交易都是一些战略行动,旨在获取一个产品组合中的特定部分。”
收购方的挑战在于,他们必须将目标进行整合,然后创建一个新的市场或产品类别。“惠普不可能通过全方位收购的方式赢得竞争,”大卫 许说,“这些收购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企业需要制定一个计划,以便将相关优势进行整合,同时抛弃一些有碍公司发展的因素。这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杠杆收购行业。收购方要进行重组、制定管理决策并创建一些价值。在科技领域同样如此。”
风险因素犹存
收购处于困境中的科技企业可以获得很大的潜力,但同样蕴含着很大的风险。贺比尼亚克说:“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进行尽职调查,了解收购对象,从而确定对方的知识产权,以便判断是否适合收购。”沃顿商学院的教授认为,这类收购的确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部分受损品牌由于某种原因处于下滑之中。Sun曾经是一家创意十足的企业,但却没有能够借助Java等产品获利。“Sun虽然很有远见,但却不知道如何部署自己的技术,”乔胡瑞说,“Sun不够实际,他们缺乏运营能力。他们都是技术梦想家。”
企业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在于选取正确的发展方向、改变企业文化并取其精华。如果这些任务没有完成,收购方便陷入了“价值陷阱”。换句话说,这些交易看起来很划算,实际上却根本无法充分发挥潜力。正因为存在这种风险,才使得思科等企业将主要并购目标放在规模较小的公司身上,从而更为便利地将对方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之所以会处于困境之中,很可能会有一个原因。”大卫 许说,“管理层可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包括产品开发和人事问题。”例如,惠普收购Palm的资产后,必须要抛弃一些导致Palm业绩不佳的行为。他说:“Palm并非一直处于困境之中。肯定有一些资产连累了知识产权。”
获取搜索市场的份额是促使微软洽购雅虎的原因。微软CEO史蒂夫 鲍尔默(Steve Ballmer)曾经反复强调,他希望在搜索市场获得规模效应,以便与谷歌竞争。在收购雅虎未果后,微软推出了必应搜索引擎,现在又与雅虎建立了合作关系。然而大卫 许认为,企业不应当被并购交易所带来的好处迷惑,还必须要重视整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文化冲突、人员不和以及创新能力缺失都是需要面对的风险。
甲骨文CEO拉里 埃里森(Larry Ellison)曾表示,他对改革Sun很有信心。他曾对路透社说,“(Sun的管理层)制订了一些非常糟糕的决策,破坏了他们的企业,并使得我们得以低价收购Sun。”但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他也指出,Sun有着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乔胡瑞认为,此时收购Sun是一桩“高风险,高回报”的交易。甲骨文的核心业务是软件,但该公司已经证明,它同样可以销售服务器和集成硬件系统,与IBM等企业竞争。该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提升Sun的效率,还必须要利用Sun最为优质的资产来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
“要保证并购的成功,需要分两步走。”乔胡瑞说,“第一步比较简单,那就是确保成本协同效应。但是企业需要突破这一阶段并且进行创新。科技企业从来都不是依靠成本协同效应取胜的,而是依靠创新来引领新的技术。”
结局无法判断
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随着科技行业的成熟,这类并购将持续下去。IBM CEO彭明盛(Sam Palmisano)上月表示,在2011至2015年间,该公司计划斥资200亿美元用于收购。戴尔CEO迈克尔 戴尔(Michael Dell)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该公司将继续寻找并购目标。其他科技企业的并购步伐也没有放缓的迹象。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认为,最近及未来的科技并购所产生真正的回报或许永远也无法确切知晓。在杠杆并购中,被收购的企业在变成私有企业后,如果效率得以提升,有可能会重新上市。这样一来,投资者每个季度都可以了解到改组后的公司的业绩表现。
然而,科技企业通常都会将并购目标整合到现有的部门中,因此要追踪该交易完成后所产生的销售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例如,3Com变成了惠普的网络部门,并与惠普的企业服务器和存储器部门合并。甲骨文则将其收购的企业应用开发商全部并入到一个部门。“你可以知道这些并购的原因,也可以知道价格,”乔胡瑞说,“但却无法知道这些企业是否依然状况不佳。这根本无法判断。”(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