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之:父母必须跟孩子说的三件事

1.只要是你们不会告诉邻居的事,就不要在网络上公开;

2.不是只有保护自己的隐私就好,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3.急着注册一个音乐分享或社交网站的时候,不要直接下拉最后直接按“我接受”按钮。

以上三个要点,说不定很多大人也常犯。不过对于渴望同伴认同的孩子们,他们在网络上牺牲的可能不止隐私,还有年轻的生命。

Pew Center 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用“小广播” (ambient broadcasting) 一词来描述80后对在网络上分享个人信息的态度。我认为这一词非常贴切地描述了目前每个人 (不论男女老少) 平常在社交网络、部落格、网站讨论区或讯息留言板上所做的事情 (不管目的为何)。

此话怎讲?因为,就像这份报告中受访者的看法:“公开分享将取代隐私”而且“分享才是新的典范”。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想要获得同侪的认同,网络ID的经营和本尊一样重要。虽然在网络上公开一些个人信息是在网络上与他人连系、加入在线游戏、寻找同好等等所必要的,但孩子们还有其他更实际的理由在网络上尽量公开更多有关自己的信息。

为了讨好校园征才者,您可能必须建立一个部落格、网站,参加网络公益活动,或者在网络上吸引一大批追随者 (不论任何形式或原因)。为了找到工作,您可能要将自己的个人履历上传至求职网站,或是透过网络和工作介绍机构或介绍人联络。

这些当然都是事实,不过,要在网络世界中维护自己的隐私,不只是教导孩子尽量不要公开太多自己的个人资料就可以。美国纽泽西州罗格斯大学 (Rutgers University) 一位一年级学生Tyler Clementi 因为室友在网络上公布他被隐藏式摄影机所拍到的私密影片而自杀,在此事件之后,我们有必要再次提醒并教导孩子:不是只有保护自己的隐私就好,也要注意别人的隐私。当我们和孩子讨论网络隐私权时,必须让他们了解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别人应该如何尊重他们的隐私,以及他们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管理您的个人隐私

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告戒孩子别和陌生人讲话,也别透漏太多信息。对于网络世界,家长直觉地也会采取同样的作法。但是困难在于如何让孩子事先学会分辨何谓“透漏太多信息”。在网络上维护个人隐私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一些功能 (隐私权设定) 和技术 (信息安全软件) 在个人信息的周围筑起一道保护墙,但这样的方法并非万无一失。因此,孩子应该学会的一项安全生活技能就是:在公开任何数据之前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跟他们说:“只要是你们不会告诉邻居的事,就不要在网络上公开。”

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如果孩子自愿将数据公开,他们就要知道并且准备承担相关后果。如果他们决定不公开,没有人可以强迫他们。除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也要让他们了解自己可能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孩子急着注册一个音乐分享或社交网站的时候,他们不会仔细阅读使用条款与隐私权政策,直接卷到最后并按下“我了解并接受”按钮。在按下按钮的同时,您等于放弃了对个人信息的某些控制权而不自知,等到收到一些其他厂商的广告或者发现怎么别的厂商也知道您在网络上做了些什么才惊觉不对。

Common Sense Media 发表了一份针对网络隐私保护态度的美国问卷调查,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和家长都认为自己在社交网络这类网站上的个人信息并不安全,并且认为网站在将信息分享给任何人时都应先征询他们的同意。两组人都认为隐私权政策和使用条款艰涩而难懂,有 85% 的孩子表示如果写得更清楚而简洁一点的话,他们会花时间阅读。不过,在这样的情况改变之前,孩子还是应该知道自己有哪些隐私权,并且,在不确定是否应该信任某个网站时,或者要输入任何个人信息之前,都应先向大人请教。

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教导孩子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醒他们尊重他人的隐私。虽然有些人会将 Tyler Clementi 事件看成网络霸凌的案例,但这基本上是一起严重侵犯隐私权且后果极为严重的案件。不论该案遭起诉的那些同学动机为何,他们很显然是做了一件非法的事。而且除了触犯法律之外,这根本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当我们在教导孩子做一个优良的网民时,我们至少应该提醒他们在对待网络上的任何人时,都要像和你面对面时一样。想要让他们在网络世界当中具备同理心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彼此看到对方。但就像自己的个人信息 (与人生) 一样,如果有人不想公开,就不应该被公开。

因特网已经改变了年轻世代对隐私界限的认知,而我们也全都在学习如何在公开个人信息与获得某些好处之间取得平衡。最终,就像许多其他教导孩子如何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议题一样,科技和认知可以大大帮助他们认识、保护与尊重网络上的隐私权。